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故事的神奇教養力
.
失智照護:那些被忽略
.
因為愛,所以看見:從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作者:
陳乃菁
分類:
家庭•親子•人際
/
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Restart後青春
出版社:
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8/20
ISBN:9789864062430
書籍編號:kk0537030
頁數:272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本書特色: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乃菁醫師的這本書很不一樣,可以說,終於有一本書,來告訴我們,身為照顧者,面對老年人的互動方式、行為、言語,應該要怎麼做。」──朱為民(台中榮總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陳乃菁醫師 ◎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撰推薦序 朱偉仁(愛長照執行長)、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林書煒(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詹鼎正(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已出版《因為愛,所以看見──從失智到高齡退化照護,學習以勇氣面對》(台灣失智症整合照護暨教育發展協會年度公益出版計畫)、《雄溫暖,心照顧──高雄第一線失智照顧者無藏私經驗分享》(合著)。 臉書:陳乃菁 粉專: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目錄 目錄 009【推薦序】我們與父母,同舟一命/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014【自序】尊重和相信,會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024盲點1:老爺爺包了尿布,卻再也走不出家門 ▲長輩晚年的照顧問題不只藥物,更需了解個性與心態 034盲點2: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照護不只是吃和睡,每個家庭都要摸索出改善之道 044盲點3:她對爸爸怒吼:「如果你都不吃藥,那乾脆去死一死好了!」 ▲「我以為你懂」反倒帶來誤解,溝通才是重點 053盲點4:「醫生,請給我媽安眠藥,不然我媽晚上不睡,看護都要離職。」 ▲失智父母只需要行為乖、好好睡就好?為了「方便」照顧,卻犧牲父母的需求 062盲點5:「我覺得姊姊不太會照顧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出聲建議?」 ▲照顧父母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期待相親相愛的電影情節 070盲點6:兒子每天二十四小時記錄媽媽身體狀況,從頭痛、記憶減退…… ▲家庭生活不是緊迫盯人,過度關心,反而形成壓力,遠離了愛 079盲點7: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外籍看護不是萬靈藥,父母的晚年照顧不能只靠外籍看護解決 091盲點8:「不用再問我媽啦,我對父母的照顧安排都是最好的。」 ▲照顧者應該尊重長輩還有的能力與自主的意願,而非將自己認為的照顧方式,強加在長輩身上 098盲點9:「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 ▲計較的背後,是長輩對子女未曾改變的愛 109盲點10:「他這麼難搞,一定是失智的關係!」 ▲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句聽似開玩笑的話,都可能在患者心中留下傷痕。 119盲點11: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就被警告:「不行」、「很危險」 ▲尊重患者自主,是照顧者重要的功課 128盲點12:「醫生,有沒有藥物可以讓媽媽吃了,不會去偷吃別人的食物?」 ▲不要用刻板印象看待長輩,家屬細心觀察後確認,才是雙贏的照顧 137盲點13:為讓家人來看她,阿嬤要求掛鼻胃管,卻弄假成真,愈來愈退化 ▲誰擁有解開長期照顧枷鎖的鑰匙?患者的心態最為關鍵 146盲點14:照顧父母要子女公平分攤,所以李媽媽在三個兒子間過游牧生活 ▲長期照顧首要並不是求公平,手足分攤需要同心協力和相互體諒 156盲點15:用藥是照顧長輩的第一選擇 ▲長輩用藥沒有標準值,生活品質是最大的前提 165盲點16:「我八十歲生日那天,女兒就判我死刑。」 ▲照顧父母不是有個人隨侍在側就好,尊重當事者的意願,才是核心 174盲點17:「為什麼已找醫生、吃藥、送機構。但媽媽還是退化得非常快?」 ▲比起送失智長輩出門參加活動,家屬的態度,更為關鍵 184盲點18:「老人就是聽不懂!」 ▲面臨生死關卡,家屬的萬般艱難,仰賴醫療端的用心與智慧來紓解 197盲點19:「醫師,她有五個小孩,怎麼失智後只記得我、只叫我?我好累。」 ▲為了有更好的照護品質,照護計畫要提早準備,並分階段 206盲點20:「陳醫師,住院需要付錢啊?!」 ▲一個家不該只有一個人,承擔所有照護責任 221盲點21:竟然將父母送到安養中心,太不孝了 ▲選擇送安養中心並不容易,請多給家屬同理與支持 231盲點22:兒女不斷要求醫師打營養針,延續父親生命 ▲善終不容易,患者與家屬都需要同理與支持 242盲點23:照顧父母,讓我人生毫無意義…… ▲長期照顧不只有付出,透過照顧,也追尋生命意義 249盲點24:我怎麼可以把有癲癇的兒子送安養中心? ▲身心耗損並非最好的照顧方法,照顧者先照顧好自己 259盲點25:「我罹癌,但直到離世,都沒讓媽媽知道。」 ▲充滿遺憾的道別方式,讓媽媽心底有一道最沉重的傷痕
溫柔教養的抄寫魔法:
每天一分鐘對話,0~
不否定的教養練習:比
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
後悔當媽媽:一本成為
遠離「踢貓效應」,親
.左腦爸爸、右腦女兒
管教不失效!父母的用
如何安慰我們的孩子?
嘮叨的技術:孩子感動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