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外歷史大事酷搜本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作者:
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Ervand Abrahamian)
譯者:
何修瑜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歷史地理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2/8/1
ISBN:9789570534320
書籍編號:kk0553602
頁數:368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88
折
42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1953:伊朗關鍵之年,一場被掩蓋的政變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英美至今不願面對的歷史錯誤,為了石油利益不惜犯下的罪行 跳脫主流既定觀點,正確理解做為西亞核心的伊朗 1953年8月,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推翻伊朗民選首相穆沙迪克的一場政變,改變了往後半世紀英美兩大強權與伊朗的關係…… 一桶石油,換來一道民族的傷痕。 曾經有段時間,強權對伊朗無情壓迫、豪取利益、進而操弄並顛覆其政權…… ------------------------------------------------------------------------------------------------------------------------------- 自1940年代起,石油國有化就是不少伊朗政治人物的重要工作。在此之前,伊朗的石油生產與販售多半掌握在英國的石油公司手中。對伊朗人來說,掌握在英國手中的石油公司,正如同殖民遺緒,不斷侵蝕這塊土地。訴求國有化的聲音響徹雲霄,成為西亞各國靶響的第一槍,卻也開啟後續繁雜的政治干涉。 為了持續掌握伊朗石油,英美暗中發動宣傳戰,試圖發動政變,最後推翻了民選首相穆沙迪克,成為美國干涉伊朗外交的起始,往後美國也因此得到了石油的龐大利益。本書揭露1953年這起為了石油,改變兩大強權對伊關係的關鍵事件。在觀察這時代美國與伊朗斷交、對峙、為核協議纏鬥之前,我們一定要先了解這一段歷史。 可以說,伊朗人若對西方強權存有不滿之意,長久以來的外來壓迫是最大主因。然而,世界上眾多地區的人民至今仍接受美國為首的西方主流論述,將伊朗視為極端思想盛行、不聽話的恐怖分子之邦,極少聆聽來自伊朗的聲音。甚至在外交檔案一一解密、參與人士回憶錄陸續出版後,英美相關單位也從未正式對此道歉,甚至否認涉入其中。而若放大眼界,將之納入二戰後美國的干涉外交脈絡下看待,這場政變甚至可跟臺灣蔣氏政權、古巴革命、南越共和國的混亂相互呼應。 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殿堂、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試圖深入探討1953年這起政變,從伊朗石油國有化政策開始說起,爬梳美國、英國與石油公司之間的交易與協商,串聯起二戰後各派系、首相穆沙迪克與巴勒維國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他收集大量已解密的外交檔案,以及來自伊朗國內外的回憶錄及各式訪談報導,揭露了石油的發現如何改變西亞的地緣政治、如何促使美國政府發起干涉外交,以及如何影響直至今日的西亞局勢。 如何從重大的單一事件分析,窺知全盤歷史脈絡的深遠發展?本書將是最好的示範之作。 -------------------------------------------------------------------------------------------------------------------------------- 專文導讀──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聯名推薦──包修平|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再也沒有充分理由去對我們近代如此關鍵的歷史事件保密了。對伊朗的每一位學童來說,這件事實都是眾所皆知。彈壓細節只會扭曲歷史,並助長各方製造神話。」 ──作者亞伯拉罕米安接受伊朗線上雜誌《Tableau》訪談節錄 「伊朗長久以來面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壓迫,本來就有許多抵抗,時至今日的反美情緒,不過就是伊朗的日常,美國只是這時代伊朗抵抗的對象而已。問題在於這個時代我們一切向美國看齊,與美國對抗的國家都是流氓國家、恐怖主義的溫床,才使得我們被以美國為主的輿論觀點蒙蔽了。我們可以反思,既然西方勢力都能壓迫伊朗,那為什麼伊朗不能抵抗呢?美國都能弄垮穆沙迪克政府,那何梅尼以降的伊朗政府為什麼不能反對與痛恨美國呢?這也是《一九五三》這本書深具價值之處。它讓讀者知道,外來強權操弄伊朗政局的邪惡動機與行為。」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53年伊朗政變是伊朗近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者破除了「西方不得已策劃政變」和「冷戰背景」的迷思,直指石油掌控權才是核心問題。更重要的是本書探討這場事件的深遠影響,不僅讓伊朗政治對西方更加偏執多疑,而且雙方持續無法正常交往,更破壞了二十世紀以來,伊朗人追求一個正常健康、民主自由國家的願望。」 ──張育軒,「說說伊朗」專頁創辦人
埃凡德.亞伯拉罕米安(Ervand Abrahamian) 伊朗裔美國人,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現任教於紐約城市大學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專長為伊朗和中東歷史與政治。2010年入選歷史悠久的美國文理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AAAS)院士,該機構堪稱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殿堂。他也被公認是當代伊朗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 二十餘年來,亞伯拉罕米安致力於撰寫伊朗史相關書籍,扭轉世人的誤解。《政變》一書獲致國際好評,更被伊朗獨立公共知識分子委員會選為年度歷史書,於國內造成風潮。另著《發明邪惡軸心:關於朝鮮、伊朗和敘利亞的真相》(Inventing the Axis of Evil: The Truth About North Korea, Iran, and Syria)、《現代伊朗史》(A History of Iran)、《兩次革命夾縫間的伊朗》(Iran Between Two Revolutions)等作品。 譯者簡介 何修瑜 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傳播藝術碩士,現專職翻譯。史學譯作包括《帝國的勝利:從哈德良到君士坦丁的羅馬世界》、《法蘭西全史》、《在風暴來臨之前:羅馬共和國殞落的開始》、《伊斯蘭新史》與《鄂圖曼帝國的殞落》等。
序 年表 主要人物介紹 前言 第一章 石油國有化 第二章 英國與伊朗的談判 第三章 政變 第四章 遺產 註釋 參考文獻
倫敦超展開:維多利亞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盧比孔河:509–2
歐洲歷史的轉捩點(3
追尋北一:日治時期台
拜占庭帝國:324-
金融的世界史:泡沫經
波希戰爭:499–4
西伯利亞俳句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