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夢想行者:15則活得精彩的人生閱歷
.
閒談:約翰.伯格的語
.
夠了(2019新版)
.
夠了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我們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
作者:
約翰.伯格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2008/3/6
ISBN:9789861733449
書籍編號:kk0194080
頁數:272
定價:
280
元
優惠價:
79
折
22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我們在此相遇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約翰•伯格, 這位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美學理論大師, 繼《觀看的方式》、《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後, 2008年的最重要半自傳性代表作,帶領我們穿越藍色里斯本的時空。 他同時也是一位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 透過探究攝影本質與文字論述, 影響了我們這個世代對影像與文字間有何關聯的思考方式。 一本敘述藝術之作,融合了他所擅長的所有形式……伯格再一次帶領我們經歷生命的真實存在。──《西雅圖時報和郵訊報》 一本精采絕倫的回憶錄/沉思錄╱小說,一段充滿熱情、穿越時空的個人旅程,幾乎和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一樣美麗,美麗到難以歸類。──《水牛城日報》 伯格將他一生的經歷和夢想拆解成一系列別出心裁的旅行誌……這是一場宛如藝術和臥遊之旅的書寫,獻給那些熱愛在當下迷路之人。──《薩城星報》 這是一本以七個城市串聯而成的記憶之書,死亡之書,愛之書,成長之書。作者在街道上遇見逝去的母親,父親,女兒,戀人,啟蒙老師,看見波赫士的天空,逐步築構出約翰•伯格的前半生。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小說、回憶錄、散文或傳記,而是一種混雜了這些文體的嶄新文類,即New Statesman所謂的「未來的文類」:「是虛構,但非傳統小說;是作者的第一人稱,但非回憶錄;是在時間與空間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終是立足於當下;是一篇無悔的告解,也是對感知與情感的深刻挖掘。」 故事從里斯本五月底的一個炎熱午後,伯格在公園長椅上遇見他死去十五年的母親,拉開序幕。他母親告訴伯格:「死者不會永遠待在它們被埋葬的地方」,「人死了之後,可以自由選擇他們想住在這世上的哪座城市」。就這樣,伯格在里斯本與他死去的母親相遇,他們在這相遇之地同遊、交談,藉此描繪出這座城市的歷史、地理,也同時回憶了他的家庭、童年與成長。在他母親離去之際,請求伯格多記錄一些「死者」之事,讓世人更了解他們。於是,伯格踏上了這趟時間與空間的奧迪賽之旅。 這趟旅程是以「地方」為經,以對伯格具有重大影響的「人物」為緯,延伸出關於那座城市、那位人物以及伯格自身的歷史與記憶。地點包括葡萄牙里斯本、瑞士日內瓦、波蘭克拉科夫、英國伊斯林頓、法國雅克橋、西班牙馬德里、德國柏林等,人物除了他的親友導師同學之外,也包括波赫士和羅莎盧森堡等對他影響深遠的人物。 「我們在此相遇」,相遇的地點、相遇的人物,相遇的時間,相遇的歷史,因為在此相遇而成為的自我與人生。
作者簡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11.5-)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等,1926年出生於倫敦。1944至1946年結束服役後,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及切爾西(Chelsea)藝術學院就學。1948至1955年開始教授繪畫,並展開終其一生的繪畫生涯。他的作品曾在倫敦的懐登斯坦畫廊、瑞德弗尼畫廊,以及萊斯特等畫廊展出。 1952年伯格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很快的以一位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評論家身分竄起。從那時起他陸續出版了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本書是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裡的某些概念為出發點。 伯格的第一部小說發表於1958年,他創造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小說體,包括1972年贏得英國布克獎以及布萊克紀念獎的作品G,並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撰寫電影劇本《2000年約拿即將25歲》,以及多部電影劇本。他還撰寫了多部舞台劇本。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伯格長期居住在靠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山中居民的傳統習俗以及艱困的生活形態所吸引,他也以他們為主題撰寫了多部相關作品。 伯格雖已年近八十,依然十分活躍,作品大多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且表現形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等議題也有其獨特的看法及熱情。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還有《永恆的紅色》、《畢卡索的成功與失敗》、《藝術與革命》、《另一種影像敘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視而不見:【震驚全球
泥濘裡奔馳的青春:台
我是孫佳琪:不被定義
擁抱智慧,從敏捷到傑
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漫畫版世界偉人傳記(
自君別後:陳大禹及其
漫畫版世界偉人傳記(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