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靈學寶典
.
當我老去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The Grace in Dying:how we are transformed spiritually as we die
作者:
凱思林•辛
譯者:
彭榮邦、廖婉如
分類:
哲學•宗教
/
生死學
叢書系列:Holistic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0/10/8
ISBN:9789867574480
書籍編號:kk0277722
頁數:424
定價:
460
元
優惠價:
79
折
363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同類推薦
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 ※作者以自己多年陪伴臨終者的經驗,結合超個體心理學、 佛教等東西方智慧傳統,詳實敘述臨終時刻的身心變化,不 僅為臨終者及其家屬朋友帶來深深安慰,為從事安寧療癒工 作者提供了睿智而動人的解說,更緩和撫慰了我們對死亡的 無限恐懼。 ※王英偉、王浴、胡因夢、許禮安、單國璽、惠敏法師、趙 可式、賴其萬、陳榮基、陳慶餘、蔡昌雄/推薦。 如果你在人世間還有許多時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告訴你死 亡是怎麼一回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告訴你,死亡對活著的人 有何啟示,而活著時又要如何看待死亡。死亡揭開了意識的 各個層面、存有的各個層面、靈性的各個層面,這些層面都 超越了我們向來看成是自我的個我意識。它揭開了臨終是一 段自然開悟的歷程,一段最終會回歸真我的返家之旅。它指 引我們一步步地開敞自己,走入存有的深層,也指引我們如 何與自己一度從中脫身而出的存有本源重新融合。 本書的寫法非常簡潔透澈,作者用簡單的文字說複雜的意 思。在第一章以綜合蘇菲、西藏生死觀的精要說出「死亡是 安全的」,作者把死亡當作能量的蛻變,死亡的過程即是物 質身的能量轉化,人歸返至另一種能量體系。但是人類因為 發展心智自我,遮蔽了存有之光,使得我們寓居於世的時候 只看到世界的現實,而不見萬物所居的更大本體。第二章以 超個體心理學的觀點說明我們的心智自我是如何長出來的。 第三章,作者用蘇菲神學提出更大的靈性圖像,指出人們逐 漸由心智自我的消退而發展出靈性的諸階段。第四章則以肯 恩•威爾伯的心理學思維,鉅細靡遺地描述心智自我的毀敗過 程,人的性格如何與陰影整合,身體與心智整合、我與非我 整合、生與死整合。第五章,作者離開理論的說明,從陪伴 臨終者實際經驗指出,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恩寵。第六章 提出各種修行的方法。最後四章則與臨終照顧有密切關係。 作者傾一生的經驗,將她在臨床觀察的現象與一般臨床指標 (如KPSS)接應起來,詳述病人臨終的每一階段的身心靈狀 態。第八章的內容對所有陪病的家屬、醫護人員、志工都非 常重要,由於講得十分具體切實,臨終彌留的氛圍充滿恩 寵,令人感到臨終的幸福。--余德慧(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 研究所教授) 各方推薦與好評: *人類自古以來,都不斷的在探討生的意義與死的歸宿。孔 子「未知生,焉知死」,避開了談論死的課題。很多宗教都 以揭示「死歸何處」來談論生的意義,不論是上天堂(極樂世 界)或下地獄,佛教或基督教都強調生的內容,會引導死的歸 路。 作者從多年在佛羅里達醫院陪伴臨終病患的寶貴經驗,默默 的觀察,以同理心「經驗」病人臨終前的心靈轉化,而寫成 了這本書《恩寵而逝》。它不只是經驗或語言的轉載而已, 更是深度探討「死亡、修行與心靈成長的緊密關係」的一本 好書。醫院如道場,甚至是很好的修身養性的道場,從事臨 終照顧的人們,應該感恩能在這麼好的修行道場工作,更應 該努力協助每一位臨終的病人,完成最後的靈性轉化,放下 萬緣,以愉悅與感恩的心情安詳往生。索甲仁波切說協助一 個人安詳往生,等於協助一個人成佛,是最大的布施。 本書作者認為能夠透析認識臨終的過程,「比較能夠欣然接 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人為什麼會死?」「因為我們 活著!」如果你想更深一層的瞭解為什麼「死亡是一個有著 深刻靈性意涵的時刻」,希望從死亡的經驗中「感受到無限 的慈悲與智慧」,我願鄭重的推薦你仔細閱讀這本書。它不 但充滿了超個人心理學的觀點,並且融合了東西方很多宗教 的智慧。——陳榮基(財團法人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作者在陪伴數百位臨終病人之後,她的觀察是:死亡 絕對是「更高的能量透滲生命」的特別時刻,換言之:臨終 者是大步邁入靈性向度的朝聖者。這個說法與我們一般日常 生活的經驗迥異,人們對死亡的印象是:煎熬、蹂躪、恐 懼、悲慟、臨終者在絕對的存在性孤獨中,無奈地承受苦難 的啃噬。「死亡」與「臨終」是徹底的「負面」,沒有絲毫 好處,卻又是「有生物」共同的宿命。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融合了超個體心理學、基督信仰、存在 主義、佛教與其他東方哲學,如道家的哲理等,從東西方的 傳統智慧中探究死亡與臨終的奧秘。但卻並不流於空談,或 太過抽象。而是從臨終病人的實際經驗中,印證臨終可以是 靈性的最高峰經驗,與萬有的神聖本源面對面的時刻,而感 覺到從所未有的超越、喜悅與圓滿。雖然作者由無數次陪伴 病人臨終的過程中,見識死亡無懈可擊的美麗與宏偉,但大 多數人在死亡之前可能會籠罩在黑暗、恐懼、驚怕、憤怒, 或因壓抑情緒而表現出的冷漠。只是在臨終之際,身心極度 衰弱時,仍然有許多人竟可以安然放下,平靜莊嚴地與世長 辭。 瓦器中存有寶貝,人的脆弱身軀內其實蘊藏著堅強的靈魂, 無論我們怎麼稱呼這個「靈性」,它是人與其他生物最重要 的不同點。療癒與恩寵如同旭日東昇從黑暗中升起,使臨終 病人從混亂到臣服,再進入超越的和平圓滿境界。 如果我們堅信經過臨終時的苦難與掙扎,終將進入永恆的光 明、純淨、自由與愛,那麼死亡的面目不再猙獰恐怖,也無 所謂的「死亡恐懼」了。我個人陪伴上以千計的臨終病人, 可以印證作者提出的「恩寵而逝」,見證了死亡可以是生命 中最光輝的時刻。而我自己,真的對死亡一無所懼了。——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 *本書敘述作者在陪伴末期病人所得到的體驗,誠如作者相 信本書的出版可以對臨終的靈性轉化過程有更具深度意義的 理解。全書每個章節皆有對靈性感應詳實的描述,在坊間眾 多出版刊物對靈性照顧指引莫衷一是中,是值得去推薦的著 作。 依照本書主題所示,臨終過程中,死亡回歸到存有本源所得 到的恩寵,必須透過靈性轉化,主要針對死亡、修行和靈性 提昇三者進一步探討,與佛法所謂中陰得度、自性圓融和返 璞歸真的勝義契合,作為推動本土化靈性照顧的臨床醫師而 言,本書許多理念亦可適用於國內安寧緩和醫療。 過去我們在安寧緩和病房推動本土化靈性照顧的經驗,癌末 病人能夠得到本書所說的恩寵,其臨床歷程分別為:真相告 知、接受死亡、感應靈性存在和依持法門,在本書這些主題 皆有很好的交代與個案說明。真相告知面對的靈性照顧課題 是死亡恐懼,接受死亡有積極和消極方式,不接受造成本書 所謂的自殺恐慌,從這些例證吾人可以瞭解臨終乃學習的過 程,並非在沒有死亡準備之下自然轉化而感應到靈性存在, 尤其對生死困頓的病人無法從我執中拔除,更需要專業人員 的引導。作者在文中不時敘述在陪伴臨終病人中對靈性感應 的經驗,感受那清淨光明,將死亡當作靈性的轉化,對沒有 陪伴臨終病人而無靈性感應經驗的一般讀者來說,是難以體 會的。 最後在法門依持方面,作者在冥想練習有諸多著墨,這種禪 修的功夫,過去我們也試過但真正用在臨床有其困難,不若 臨終念佛在台灣的普遍,因此本書臨床照顧的應用必須考慮 中西文化傳統上的差異。——陳慶餘(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 教授) *在華人文化大部分人都承認「生有時,死有時」,但實際 生活又是如何呢?有一天我接到一位護理師的電話,聽出她 沮喪的聲音,原來在30分鐘前她幫一位已進入瀕死過程的病 人施予人工呼吸,病人後來慢慢可以自行呼吸,也醒了過 來,醒來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您怎麼搞的,耽誤了我的 時辰。」在醫院,人的死亡歷程常因醫護人員作梗而無法順 利完成,讓我非常感慨。 不知何時我們開始學會了二元的經驗,把生命看成生死對立 的戰場,其實生命本來就是與死亡共處的經驗;一般人會說 生命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們的身體遭受威脅時,「死亡恐 懼」自然升起,如果能轉念「有限是無限的一部份,不是無 限的反面」我們能否相信生命是無限的呢?如果生命不是無 限的,我們如何能在臨床或本書敘述的個案,看見他們在臨 終期所展現的生命品質——存有的本質?! 本書集合了多位作者的理論基礎,如果不熟悉那些論述的讀 者,閱讀時可能有些生澀,但這些現象是本然存在的,如果 你有心要瞭解,透過作者的詮釋,最後你會會心的「啊 哈」!期待每個健康的人都能閱讀本書來準備自己,醫護人 員更不能錯過,否則恐怕會耽誤不少人的時辰。——王浴(臺 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人千辛萬苦的學習進入社會,最後卻仍必須掙扎孤絕的脫 離社會。因為「臨終經驗」始終是一個無法傳承的「病情世 界」,愈接近臨終,愈沒有語言文字、肢體動作與眼神交 會,尤其在臨終者進入昏迷之後,到最後更是「死無對 證」。 海德格說:「人是被拋擲於人世間!」人哭著被生出來就暗 示這是一個受苦的存在和所在,身體的本質其實只是暫時借 用,然而人們通常用心智造作的自我誤以為是不朽之身。人 一出生就應驗了霹靂布袋戲的名言:「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 界限!」出生之前的那個家,或許也是死後要回去的那個 家,如果這個世界只是不小心或被迫來此走一遭,為什麼人 們都忘了回家的路? 我演講時曾經模仿廣告詞說:「靈性『就是那個光!』」卻 有學員問我:「那個光是七彩的嗎?」臨終陪伴就是一種恩 寵,得以見證靈性轉化與開顯的時刻,「臨終經驗」擁有各 種美好自在的品質,是我們必須用生命陪伴而且打開心眼才 得以感受。 大約十年前,我在東華大學讀碩士,是安寧病房主治醫師, 也是其他研究生在「田野」的臨床老師,就跟著余德慧教授 研讀《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一書。五年前,我花了 六年光陰完成的碩士論文〈病情世界的多重現象分析〉,可 能有些內容來自本書的滲入。根據我在安寧療護服務十五年 所體悟到的,覺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可以從本書得到印證。 ——許禮安(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 照顧協會理事) *死亡是一位睿智又嚴厲的老師,這門課還是自修容易些。 翻開書修習吧。——柏尼•西格爾醫師(Dr. Bernie S. Siegel, M. D., Love, Medicine, and Miracles作者) *凱思林•席恩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簡單的說,她寫了一本 繼《論死亡與臨終》之後,談臨終本質最重要的書。《好 走》給了我們全新的眼光來看待死亡,讀過席恩這本書的 人,肯定會被她那恢弘的視野所感動。極致的傑作!──肯尼 斯•瑞因博士(Kenneth Ring, Ph.D., Lessons from the Light作者) *這本書精采耀眼,處處閃爍著智慧與慈悲的光輝,它為生 命的最後樂章賦予了無窮的希望和意義。——勞瑞•杜西醫師 (Larry Dossey, M.D.,《超越身體的療癒》作者) 這書深邃、動人──而且不可或缺。──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恩寵與勇氣》、《萬法簡史》作者) *席恩開了我們的眼界,帶領我們看見臨終的屬靈面向,一 如努蘭醫師和庫伯勒羅斯醫師分別為我們揭開臨終的生理面 和心理面。她捎來的訊息……讓我們在往後的人生裡感到安 心。──史帝夫•施若德(Steven A. Schroeder, M.D.,羅伯 伍德詹森基金會執行長) *席恩開宗明義便說:「死亡很安全,你很安全,你所愛的 人也很安全。這本書要傳達的就是這一點。」道琳辛格信守 諾言,她以無比的坦誠伴著我們走過死亡的最終階段,同時 設法緩和我們對死亡的無限恐懼。談到「臨終經驗」時,她 指出了徵示臨終者正步入心靈轉化的最後階段的一系列生命 品質,這些品質包括全然放鬆、全然退出、由內向外發散光 芒、內在性(轉向內在)、靜默、神聖、超越、知悟、強度和 體驗完善,並且逐一詳細說明。身為安寧照護工作者和舉世 知名的演講者,道琳辛格被譽為庫伯勒羅斯醫師的接班人, 這一點可以留待時間證明,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談到有自 覺地放開對身體和自我的執著,臣服於死亡的書,睿智得驚 人,而且引人入勝。美國有五十萬名安寧病患,全世界有五 百萬安寧工作者,這每一個人都會從這本關乎臨終的突破性 著作裡得到深深的撫慰。——亞馬遜書評(Amazon.com Review) *席恩,一位心理學背景出身,對宗教有著熱切興趣的安寧 工作者,在她這本新作裡融合了庫伯勒羅絲取向對死亡及臨 終的觀點以及東方宗教對人之有限的見解。她對我們把死亡 看成「瘋狂的暴行」提出質疑,全書充滿了佛教和西藏宗教 的重要概念,要從這些概念裡得到慰藉得花點力氣(「死亡恐 懼根植於強烈的「我」識)。她最為細膩敏銳的地方,在於解 釋死亡何以如此令人驚駭:「我們執著於個我的假象……直到 死亡擄獲我們。我們獲知自己的病藥石罔效的那一刻,才大 夢乍醒,原本虛妄的人生,至此才變得真實。」席恩以她臨 終陪伴的經驗,謹慎地敘述臨終時的身心變化,同時不忘點 出活著的人對死亡一無所知。終歸來說,她的書為從事照護 臨終的人提供了睿智而動人的解說,也為臨終者及其家屬朋 友帶來安慰。——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凱思林•辛(Katheen Dowling Singh, Ph.D.) 專攻超個體心理學與靈性傳統。在一篇受訪的文摘上,她說自 己之所以有幸從事安寧療護的工作,除了超個體心理學的啟 蒙,以及持續三十年以上默觀經驗的幫助,還得歸功於1974年 康乃迪克州沸沸騰騰的安寧療護運動,她深深撼動於:「生命 走到盡頭之際,人終究能朝向靈性發展而去。」在佛羅里達安 寧病房工作六年當中,她看見難以言喻的美麗境界,感覺自己 是真實又深刻的存在,因為陪伴臨終病患的過程中,很難去說 是「誰」在付出,又是「誰」伸出雙手幫助了誰。目前,她除 了持續陪伴臨終病患走上恩寵滿溢的回歸旅程,也積極參與各 種推動安寧照護的運動、演講,和聽眾分享她的豐富經驗。
當靈魂離開身體:踏上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
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
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
新時代覺活:第五次元
鳴響雪松10:阿納絲
貪生不怕死:念念分明
生死彼岸
靈魂小語:給失親者的
優雅的告別:現代醫療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