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電影: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解構庫斯杜力卡:導演的地下筆記
The Cinema of Emir Kusturica:Note from the Underground
作者:
戈蘭•戈席克
譯者:
陳逸軒
分類:
電影戲劇
/
綜論
叢書系列:時周文化
出版社:
時周文化
出版日期:2012/1/6
ISBN:9789866217265
書籍編號:kk0308977
頁數:336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解構庫斯杜力卡:導演的地下筆記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解構庫斯杜力卡:導演的地下筆記 ■我生於這個東西方交界的棘手邊境,而且我身上烙印著我父 母親的心跳。 ■在我的電影裡,我甚麼方法都用:結合了手持攝影機、推軌 與吊臂攝影。我就像有毒癮的人一樣,各種藥都嗑。 ■每次一開始我都想拍喜劇,但最後總是不如我所願,拍成了 悲劇。──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1954, 南斯拉夫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Emir Kusturica 獲獎的功力無人能比,至今全世界還找不到第二人,斬獲兩 次威尼斯、一次柏林、三次坎城棕櫚獎,堪稱電影界國寶級 的重量人物,他就是鼎鼎大名的艾米爾•庫斯杜力卡。 艾米爾•庫斯杜力卡是當今最富盛名、也最受爭議的仍在拍片 的南斯拉夫(Yugoslavia)導演。1954年11月24日出生於塞 拉耶佛,他的父親如同其他上百萬的南斯拉人一般,放棄了 自己的信仰而向共產主義低頭,身為獨子的庫斯杜力卡,卻 選擇以行動譴責共產主義──致力當一名導演。 本書將檢視其作品及外界的反應,藉以探討此現象背後的核 心原因。就像觀賞庫斯杜力卡的電影之際一樣,我們將展開 一場浪蕩之旅,援引文化研究、電影理論、符號學 (semiotics)、後現代主義、文學、藝術,以至於街談巷議的 術語與方法。為了含括這般豐富的素材,《解構庫斯杜力 卡:導演的地下筆記》這本書一如庫斯杜力卡本人,並不奢 望勾勒出一幅清楚的類型輪廓:要評斷庫斯杜力卡狂歡節般 的幻象世界,最恰當的方法或許就是「無所不包」,而本書 的研究正是秉持這番精神寫成,不惜訴諸極為廣泛的專業領 域──那本屬法國知識份子專擅的範疇。 庫斯杜力卡的作品與巴爾幹半島(尤其是導演來自的波士尼亞 及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在歷史和文化 上均同時受到西方和東方的影響。因此,本書將以一定的篇 幅來辨識構成它們的「東方」、「西方」遺緒的確切元素, 藉以在庫斯杜力卡的電影中將之界定出來,並探討其可能造 成的結果。在美學中,對這種東/西方的分歧的最佳切入方 式,或許是透過尼采對「酒神式」(Dionysiac)與「太陽神 式」(Apolline)藝術的區分。 庫斯杜力卡無政府式的反叛有其重要性,乍看似乎非理性、 混亂無序,實則蘊含著條理章法。在庫斯杜力卡的作品中, 這一點可見於一套固定的文化偏好(包括喚起特定的情緒)、 以及為數有限的主題(導演以意義連貫的方式彙整運用它 們)。賦予這些電影獨立自主的藝術作品地位,還不足夠:應 該從其特有的文化、符號及政治的脈絡來思考它們。如此一 來,我們會發現:相較於「單純」著眼在他的拍片技巧上, 庫斯杜力卡的藝術觀以及它和真實世界的互動是個有趣得多 的分析命題。更確切而言,這些似乎都延伸自他的主要關 切,一如全書所指出並進一步界定的:歷史、邊緣性、樂 趣、民族的事物(ethno)與後現代。 庫斯杜力卡的作品獨特性乃基於二個面向:首先是充滿具感 染性的樂趣,其次是再再拒斥意識型態。這兩項特質都提供 給觀者一種解放的經驗。庫斯杜力卡的影片絕佳地例示了羅 蘭•巴特(Roland Barthes)所謂的「歡愉文本」(text of bliss),並遵循了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的箴言: 「對大敘事(grand narratives)存疑」。回顧之下,可以從 庫斯杜力卡所有的七部半劇情片(其中半部是他早期的電視劇 《鐵達尼酒吧》〔Buffet Titanic〕)中看出這番傾向:他在 影片中持續地反對、爭辯、悖逆種種意識型態的運作──尤其 是一九八○、一九九○年代期間,強加於東歐地區,雷厲風行 和被再援用的那些意識型態。與來自該區域的其他許多電影 導演一樣,庫斯杜力卡居在幾乎逾矩的態度和百無禁忌之間 取得的巧妙政治平衡,使他備受讚揚──而有時也帶來許多麻 煩。 波士尼亞及赫塞哥維納──所有前南斯拉夫共和國中最典型的 南斯拉夫國度──對電影工業的強力意識型態箝制開始式微之 際,庫斯杜力卡在首部劇情片《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 (Do You Remember Dolly Bell?,1981)中引進了地方特 色──俚語、口音、臉孔與習俗,表達出當時初具雛形的共和 國努力爭取在文化上受到認可。認知到該片格外的誠實不諱 的觀眾們,無不贊同這齣反英雄、樸實無華的劇碼。該片在 南斯拉夫造成極大的影響,至今在當地仍備受討論和喜愛, 並被視為庫斯杜力卡最私密而感人的揭露。 《爸爸出差時》(When Father Was Away on Business, 1985)片中作出更高度的冒險;一如他的處女作及其後大部 分作品,該片也是成長故事的戲劇。這也是第一部處理二戰 後南斯拉夫最大政治禁忌的劇情片,涉及一九四八年該國與 蘇聯抗爭期間的肅清行動。本片特別之處,在於它高超地描 繪公私領域之間、殘酷的現實和以魔法逃避之間的匯合,揉 合了微妙的政治隱喻與主人翁的命運。在這兩部片中,庫斯 杜力卡選擇了透過精準而節制的導演風格,做出低調的形式 處理,其最接近的共通特色,乃是捷克新浪潮的電影美學。 《爸爸出差時》讓導演首度贏得重要影展獎項──坎城電影節 金棕櫚獎,也使他享譽國際。 一九八八年的《流浪者之歌》(Time of the Gypsies)是極 具野心的作品,試圖概括並挑戰以吉普賽人為主題的整個電 影類型的所有構成元素,而由此觀之,該片顯現出近乎巴洛 克的樣貌。就藉著這一部影片,庫斯杜力卡採取了為歐洲最 受迫害的少數民族之一發聲的立場。在東歐共產主義崩解與 國族主義運動興起的背景之下,庫斯杜力卡卻發展出某種跨 越國族的走向的東西。 這一切在南斯拉夫內戰開打時到達最高峰;為了避免成為不 存在的國家的官方藝術家,庫斯杜力卡在此時移民美國,卻 在那裡遭受符合市場需求的更大壓力。他頑強地抗拒成為政 治附庸或唯利是圖的導演,遂攝製了備受低估的《亞利桑那 夢遊》(Arizona Dream,1993)。他在這首部於海外拍攝 的劇情片中,把玩互文的指涉,並融入同期的好萊塢經典 片,但在他的版本中,則徹底翻新了這些經典的神話虛構框 架。《亞利桑那夢遊》起用著名的美國演員:傑瑞•路易 (Jerry Lewis)、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導演卻利用這個,以後現代手法操弄他 們的螢幕形象,並轉化成敘事中的實體元素。適逢電影百年 的《地下社會》(Underground,1995)具有更高度的野心 ──旨在將像南斯拉夫這般錯綜複雜的半世紀歷史以及庫斯杜 力卡這般野心勃勃的整體創作濃縮於單一的劇情片中。《地 下社會》達成了這兩個目標,成為一連串偉大的東歐荒謬混 仿劇(pastiche)中的最後一部,也證明了:描繪共產主義制 度下的生活絕非已經枯竭的題材。雖然本片嚴正批判共產主 義份子與他們的當代遺緒,但如庫斯杜力卡所言,該片拒絕 「高喊痛批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evi?)的口號」,這 雖然激怒了一些評論家,卻也為他在睽違十年後贏得第二座 金棕櫚獎。 庫斯杜力卡的作品極具原創性,不易基於既有的類型或理論 進行歸類。這一點可見於導演雖然以外國觀眾為預設群眾, 卻不願屈就地套用主流的公式;他也意欲在形式上創新,卻 不願犧牲、背離自身的文遺產。如此一來,他橫跨了基本上 未被探索過的境界:《流浪者之歌》與《亞利桑那夢遊》都 是極為後現代的,它們吸納既有的電影風格,將之推展至形 式與主題的終極。在這些電影中,鄉愁透過特定的敘事策略 而被翻新 ,這個概念並在《地下社會》中被發揮到極致。 保留他電影中最顯著的特色──從社會邊緣汲取靈感、仔細混 搭各色地方主題與氣質、引人入勝的音樂、精通的影癡式愛 好(cinephilia),庫斯杜力卡邁入其電影生涯的下一階段。在 接下來兩部電影《黑貓,白貓》(Black Cat, White Cat, 1998)與《巴爾幹龐克》(Super 8 Stories,2001)中,導 演從悲喜劇轉向了純喜劇,在迎向人生光明面的同時,愈加 提高音樂的重要性,並更緊密地掌控題材。 因為《地下社會》一片而備受譏評之後,庫斯杜力卡對政治 題材愈形謹慎──或說興趣不復以往,因此,在《黑貓,白 貓》與《巴爾幹龐克》中,只有間接的影射。前者是以南斯 拉夫遭經濟制裁為背景的幻想故事,後者則是庫斯杜力卡的 樂團一場巡迴演出的半紀錄片,對發生中的歷史僅輕描淡寫 地帶過。繼「後現代三部曲」之後的電影,將他本身的整體 作品視為一個成熟的類型加以指涉。《黑貓,白貓》與《巴 爾幹龐克》都比較屬於「院線」片而非「影展」片──這或許 正是他未來可能的走向。 本書的架構依循庫斯杜力卡本人所謂的某種「非線性發 展」。每個章節分別分析其世界的一個重大面向,並往返在 過去現在之間、援引例證,且在過程中,並不遵照時序。第 一章含括意識型態的問題,第二與第三章處理庫斯杜力卡的 作品其社會的與神話的意義,第四章討論美學,而第五章總 結庫斯杜力卡迄今的成就。影片也依此分類:基於第一部分 探討的南斯拉夫歷史與政治背景,先後討論《鐵達尼酒吧》 與得獎名片《爸爸出差時》、《地下社會》。在此我們可以 看到,庫斯杜力卡的電影雖然自詡為歷史式的後設虛構 (meta-fiction),它們卻不含任何意識型態,抑或抗拒特定 的意識型態框架。這極大程度地受到歐洲各國藝術電影觀眾 的激賞和喜愛,正如它也受到這些國家的菁英知識分子同等 程度的挑戰。 《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及《流浪者之歌》則透過聚焦在 邊緣人角色與邊陲地帶來呈現。在他的吉普賽故事的所有種 種面向中,庫斯杜力卡以最壓倒性和完整的方式體現了邊緣 性。他的整體作品可以被歸類為確立於一九八○年代的所有關 於「民族」的素材的一部分,而就這個面向而言,《流浪者 之歌》乃是他最傑出的成就。透過以集大成的型態提高邊緣 人的地位,該片標示出庫斯杜力卡復興並謳歌所有來自邊緣 的事物──東方的、有色的、粗野的、未受教化的、瘋狂的、 病態的、犯罪的、原始的一切。 庫斯杜力卡在並未悖離其影片描繪的困苦環境代表的價值之 下,成功地傳達生命的喜樂。這適用於他所有的作品,但在 最後兩部影片:《黑貓,白貓》與《巴爾幹龐克》中,似乎 蘊生出某種特殊的能量。對魔幻的偏好也是庫斯杜力卡的一 項標誌,在《流浪者之歌》與《黑貓,白貓》中尤其明顯。 這些面向的探討,將是基於具有文化特殊性的巴爾幹式享樂 經驗、以及現存的吉普賽主題的電影等脈絡。由於這些也在 音樂上相關,該文將接著闡述巴爾幹的音樂背景,以及庫斯 杜力卡的音樂搭檔「無煙樂團」,並以他本人跨行玩音樂劃 上完美的句點。 強力推薦: 「這本書關於歐洲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且包羅廣泛精彩 的研究。在英語影評的範疇裡,這是吾人期待已久、關於這 名導演的尖刻、富於敏銳度的專論: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約翰•歐爾(John Orr),任教於愛丁堡大學(Edinburg University) 「這是一本極度引人入勝之作,結合了原創的和最新的研 究,關於庫斯杜力卡的電影拍攝其藝術、文化和政治的狀 態。對於鑽研電影、巴爾幹歷史及文化,以及文化和社會研 究的學生而言,本書提供了充分的參考和啟發。」 ──亞歷 山大•唐德洛維奇(Aleksandar Dundjerovic),任教於利物 浦希望大學學院(Liverpool Hope University College)
戈蘭•戈席克 Goran Gocic’ 是影評人暨報章雜誌、廣電記者,發表了諸多關於電影和媒體 的文章。 《解構庫斯杜力卡:導演的地下筆記》是針對這位塞爾維亞導 演所出的第一本英語專書。透過廣泛論及他的電影生涯,本書 探索最成功、最受讚揚的仍在拍片的歐洲導演之一。在這份深 具洞見且涵蓋範圍廣闊的陳述中,本研究特別聚焦在庫斯杜力 卡對邊緣的人事物和被流放者的熱切投入,並納入與導演及參 與其多項拍片計畫的其他創意合作夥伴的獨家訪談。
序:解構庫斯杜力卡 Chapter 1 改變國家的人──歷史、意識形態與迴響 庫斯杜力卡作品的背景 早年生涯 「內在」的政治解讀 人們怎麼說庫斯杜力卡…… Chapter 2 邊緣的崇拜──人物、主題與意義 小人物的提升 邊緣的夢境:《你還記得杜莉貝爾嗎?》 極端的邊緣性:庫斯杜力卡的反英雄人物 庫斯杜力卡與選角 庫斯杜力卡電影中的動物與大自然 抽菸賦予力量 Chapter 3 吉普賽之王──享樂、音樂與魔幻 私人樂趣、公眾罪惡 那種黑魔法:異教信仰與超自然現象 電影中的頭號嫌疑犯:吉普賽人 《流浪者之歌》:競爭者與影響 影像…… ……以及音樂 Chapter 4 延續鄉愁──「民族風」、後現代與全球性的成 功 「民族風」電影及其健將 東方人的一瞥:《亞利桑那夢遊》 政策性的「民族風」電影:坎城與法國價值觀 玩意兒:「後現代」對「現代」 互文性:影響、引述與改編 「左邊、左邊、再左邊」:美術 「核心」與「邊陲」的電影:一段美好友誼的開始? 不確定性:「開放」的作品 Chapter 5 「民族風」誕生了,但是呢…… 終結後現代元素:「民族風」與「第三世界主義」 終結邊緣性:踰越的藝術後記 終結政治與意識型態 終結共犯電影 終結享樂:祕密武器 終結非理性與主題:「魔幻寫實」 終結片場:戰時的藝術 注釋 作品年表 參考書目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日本動畫指南(2冊精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幕後
自我對畫:給所有大人
救贖者:馬丁.史柯西
日本電影人物志
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
從法國康城看世界電影
梨園偶拾(京崑篇)
劇場圖像的誘惑:史料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