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巴黎人
.
奇石:從城市到荒野的
.
尋路中國:長城、鄉村
.
甲骨文:一次占卜現代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消失中的江城
River Town:Two Years on the Yangtze
作者:
何偉(Peter Hessler)
譯者:
吳美真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文化風俗
叢書系列:八旗•中國觀察
出版社:
八旗
出版日期:2012/3/28
ISBN:9789868790643
書籍編號:kk0313211
頁數:496
定價:
460
元
優惠價:
79
折
363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消失中的江城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同類推薦
消失中的江城 人無法兩次踏上同一片河水,因為江河日下, 但當代人卻可以兩次踏上同一座江城,因為何偉。 一個小城的故事, 一部中國人都未能體察的底層心態史, 在中國,一切堅固的都將灰飛湮沒。 繼《尋路中國》、《甲骨文》之後, 《消失中的江城》重新浮現。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斯(Heraclitus)說:「人無法兩次踏 上同一片河水」,因為江河日下,水會流動,當下的時光也 會消逝。但當代人卻可以兩次踏上同一座江城,因為何偉曾 在揚子江上生活,費時兩年書寫四川涪陵。在幽緩的時光流 程中,在變動劇烈的城鄉景觀內外,何偉依江而居,感受與 學生和涪陵人相處的日常點滴,書寫出一部連中國人自己都 未能體察的心態史和底層故事。 1996年夏天,27歲的何偉抵達中國長江邊上的一個小城: 涪陵,以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的身分在當地的學院教 兩年的書。自1949年以來,當地人就未曾有過美國人在此生 活的明確記憶,縱使何偉的姓名極為常見,但他仍是這座四 川江城數一數二的外來陌生人。原以為這將是一個平靜的兩 年,何偉卻發現他闖入了一個與他的文化和個性全然不同的 社會之中。 「這趟航程就像一個夢,夢裡盡是安靜的河流、滿是迷迷糊 糊入睡的乘客的艙房,以及從幽暗的長江升起的城市燈光。 而涪陵就像一個暫時打斷這場夢的地方。」--何偉 本書紀錄了何偉在涪陵與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其中包括了政 治的氣候、歷史的溫度和城市生活的日常感覺。無論是鄧小 平之死、97年的香港回歸或是長江三峽大壩的興建,何偉總 是能敏銳察覺人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總是能準確捕捉到中 西文化產生差異的時刻。何偉的中國觀察總是充滿洞見,他 為我們探勘出甚至連當地人和中國人自己都未曾發現的心態 史地層,當中夾雜了文化、傳統、意識形態等保守或基進的 觀念。令人回味再三,感到憂悒同時又充滿趣味。 1997,香港回歸、鄧小平過世,涪陵景物依舊,人事全非。 2003,三峽大壩閘門關閉、水位上升,涪陵江山易改,城市 難移。 2012,繼《尋路中國》、《甲骨文》之後,《消失中的江 城》重新浮現。 無論是「江河日下」還是「江河日上」,我們都可以重新踏 上江城涪陵, 因為這裡是何偉一系列紀實書寫的發源地,何偉中國三部曲 的最初起點。 本書好評: 榮獲「奇里雅瑪環太平洋圖書獎」(The 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 蟬聯《紐約時報》數週暢銷書排行榜 亞馬遜網路書店4.5顆星推薦 迷人而充滿洞察力……尖銳而逗趣……生動、知性……在《消 失中的江城》裡,你可以學到關於當代中國真實生活的諸多 事實,也可以學習到在一位敏感、警覺、不矯飾、睜開眼 睛、打開心房的美國年輕人眼中,這個龐大的國家呈現了什 麼面貌。 ——《紐約時報》 如果只能讀一本關於中國的書,你應該選擇這本……海斯勒是 一位令人驚嘆的作家……許多中國觀察者都和我一樣樂於見到 這本書的出版。 ——《泰晤士報》東亞政治評論編輯梅兆贊(Jonathan Mirsky),英國《文學評論》 當代中國的精釆描繪……使形形色色的人物顯得栩栩如生。 ——《時代雜誌》 一部抒情的記述……摻雜著個人旅程中溫馨的小故事,以及愉 悅的見解……優美而不見雕琢痕跡。 ——《舊金山紀事報》 一部優美而有深度的作品。 ——美國《君子》(Esquire)雜誌 一個外國人在瞬息萬變的中國所做的記述,充滿洞察力、引 人入勝。……優美而精緻。 ——《商業週刊》 迷人……生動……有洞察力……任何對於評估中國的進步和未 來有興趣的人,會發現這是一本珍貴的書。 ——《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 優美精緻……情感洋溢的報導文學,海外美國人的經典故事。 ——《華爾街日報》 對於一個地方及當地居民的一項生動而感人的獻禮。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充滿精闢的描繪……何偉以一種有力而精確的文筆訴說他的故 事。 ——《洛杉磯時報》 一本溫馨、知性、有洞察力的書,出自一位出類拔萃、才華 洋溢的作家之手,有資格成為經典作品。 ——溫契斯特(Simm Winchester),《瘋子•教授•大字典》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作者 《消失中的江城》深刻而有洞察力,充滿尖銳性的批判,也 充滿了讚賞,完全不感情用事,描述精確,許多地方十分逗 趣。 ——蓋希爾(Tim Cahill),《被國際換日線絆倒》(Pass the Butterworms)和《公路熱》(Road Fever)作者 帶著耐心和信任,何偉看出參與並了解當地生活的可能性…… 《消失中的江城》尖銳而優美地描繪了一個即將面對社會主 義現代化衝擊的落後地區。 ——《時代雜誌•文學副刊》 精美的報導……何偉以無與倫比的方式描述了中國的政治和歷 史……文筆優美而充滿平衡感。 ——塔勒斯(Gay Talese),《融匯》(Brill’s Content)雜誌 何偉筆下複雜的中國和他的著作同樣令人讚嘆。 ——《外界》(Outside)雜誌 動人的、具有催眠性的……超越旅行文類的界限,對於任何想 進一步認識中國人心靈的人而言,本書深具吸引力 ——《書單》(Booklist)雜誌 長久以來,我所讀過最引人入勝的書之一……見解令人振奮。 ——史蒂芬生(Anne Stephenson),《今日美國》 何偉的文筆優美。《消失中的江城》是一部回憶錄、旅行見 聞錄,以及觀察敏銳的人類學著作,這些元素使得本書讀起 來讓人覺得欲罷不能。 ——弗吉斯(Abraham Verghese),《我的網球搭檔》(The Tennis Partner) 作者氣勢萬鈞……何偉針對中國人和共產黨,以及與日俱增的 開放如何影響他們,做了尖銳的評論。 ——Salon.com 充滿真誠、憐憫、洞察力及個人體驗的知識,《消失中的江 城》是一本精彩的好書。 ——哈金,《等待》作者,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
何偉(Peter Hessler) 出生於密蘇希里州哥倫比亞市,普林斯頓大學主修英文和寫 作,牛津大學英國文學碩士。1996-1997年他以「和平工 作團」身份在四川涪陵教書,自2001年起才成為《紐約客》 首位駐中國記者,在此之前他只是《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辦 公室負責剪報。新世紀開始,他也是《國際地理雜誌》、 《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的長期撰稿人,保持著自由 作家的身份。 何偉是全球著名的旅遊觀察者,他也多次獲得美國最佳旅遊 文學獎。他所著《甲骨文》曾入圍200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 小說類最佳作品,《尋路中國》則獲得2010年度經濟學人、 紐約時報等好書獎。這兩本書和他根據涪陵兩年所寫成《消 失中的江城》(奇里雅瑪Kiriyama環太平洋圖書獎)構成了他 1996-2007十年的「中國三部曲」。 2010年,何偉來到埃及,學習阿拉伯語,參與當地的生活。 我們相信不久就會看到他的新作。而他預告在五年後再度回 到中國,繼續書寫新的中國傳奇。
言論自由
從雲端走下來的家族─
那些案件,如果能遇見
日本雜學圖鑑:日本大
二十四節氣:中國人的
請仙遊戲:請神容易送
史上最有梗的東方魔法
朝鮮一姊金與正:北韓
通識教育的全人、跨域
學習的隱形推手--科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