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創世記典Online(ⅤI):承諾謊言•崩碎的銀之丑面!
.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
.
雪地上的星星
.
變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意想不到的結局
The Unexpected Ending
作者:
於梨華
分類:
小說
/
其他小說
叢書系列:於梨華精選集
出版社:
停雲
出版日期:2018/3/28
ISBN:9789869596237
書籍編號:kk0463203
頁數:366
定價:
550
元
優惠價:
82
折
45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意想不到的結局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意想不到的結局 內容簡介 ◎六部精心配置的短篇,展現作者於故土(中國)與本土(美國)文 學間,開創與跨越的歷程,同時也是那些去國經年的莘莘學子共有的 生命體驗。 「三兩下,他把照片插回去,用蘿莎的那張蓋住。蘿莎對他嘻著嘴, 崇拜式地笑著。我的蘿莎,我的。高中畢業那年認識、來往、熱戀、 交結、合一。迄今,四年了。她,她的家人都給了他壓力;畢業了, 找到事了,可以結婚了,還要拖什麼?還有什麼理由不結婚?不, 不,不!當然有理由!請看看我母親、我父親、我的家!我的拆散了 的家!這樣一個我自小認為和融快樂的世界,都會拆得支離破碎,你 以為我還有膽量組合一個?!」 這是於梨華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不同時期所寫的六篇作品。其 中有較為早期的「再見,大偉」,原輯於早年的小說集「白駒集」; 「蝶戀花」原輯於「相見歡」;,原輯於「會場現形記」;「踏莎 行」、「這一份人家」原輯於「相見歡」;加上中晚年作品「尋找老 伴」、「意想不到的結局」(原輯於:秋山又幾重)。 本書特色: 華文文學史專家們曾說,「早期的留學生文學是生長在故土(中 國),被移植到本土(美國)」繼續成長、開花、結果的文學」(參 見杜國清,台灣文學與世華文學。),而到了七ま年代以降,留學生 文學走出了「無根情節」的主題,進入了對中華文化價值的重新評估 與探索,所謂「華美文學的本土(美國)性已經被確認,反過來成了 影響母體(中國/台灣)近代文學發展的要素之一」。(參見杜國 清,台灣文學與世華文學。)再發展下去的結果,遂成就了「新移民 文學」。若將於梨華放入這道光年書譜裡,那麼她是開創、跨越、培 育這塊世界華文寫作花園,令之繁華繽紛的一枝始終雄健的耕筆。於 梨華的作品也可略分為前後兩期,以創作於一九六九年的《花開有 時》為分水嶺,之前心懷故土,之後逐漸在本土另闢蹊徑。 本書收錄的作品可以讓讀者很明顯感受到這條分水嶺的存在。 「這一份人家」寫故土,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台灣家園;台灣社會 盛行洋派作風,穿著裝扮語言名字,還有思想,而故事中的人物來自 前一個故土,回不去的那一個。 「蝶戀花」寫本土,美國大學生的多采多姿悲歡與青春,留學生 的困窘與夢想。「再見,大偉」用故土的眼光來看本土,矛盾地,既 嚮往又難以適應鄉親全然拋棄了故土,徹底本土化。 擺盪在故土與本土之間還有「踏莎行」,主人翁在美國居住工作 了九年,依然眷念著被記憶修飾得去蕪存菁的故土種種。故土與本土 之間最嚴重的拉鋸戰非文化歧異莫屬。「意想不到的結局」便是兩者 的跨世紀拔河;儘管該斷難斷,但歲月不等人老,「尋找老伴」訴盡 黃昏拉下重重幕簾,陰暗中只剩踩著本土的腳下是踏實的,因為,故 土也早已不復舊時樣。 「再見,大偉」是於梨華寫於六ま年代的早期作品,最初發表於 《純文學月刊》,後收入《白駒集》小說集。「這一份人家」寫於七 ま年代,一九七二年收入台灣志文出版社發行的《會場現形記》(後 由皇冠出版社再版於一九八九年)。「蝶戀花」、「踏莎行」寫於八 ま年代,原輯於《相見歡》(一九八九年台灣皇冠出版社發行) , 「尋找老伴」創作於世紀之交,並榮獲中國小說月報二まま四年百花 獎,與同時期創作的「意想不到的結局」在二まま九年收入《秋山又 幾重》。 這是於梨華精心配置的一部小說集,呈現的不僅是她個人生命的 流轉,也是去國經年眾多學子共同的生命體驗。生命,如人飲水,但 不論是誰似都能嚐出既甜且苦的況味。
作者簡介 於梨華 祖籍浙江鎮海,1931年生於上海。1947年舉家遷往臺灣,就 讀臺中女中。畢業後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隔年轉入歷史系,1953 年畢業。同年九月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英文系就讀,後轉入新 聞系,1956年獲新聞學碩士。在大學期間也嘗以筆名方莉夏、鴻鳴 投稿,文章散見《文學雜誌》、《自由中國》、《現代文學》、《文 壇》、《野風》等刊物,當時有幾篇小說,如〈鞋的憂喜〉、〈無腿 的人〉、〈殞落〉、〈埋葬〉和〈追不回的幸福〉(曾收錄於臺灣皇 冠出版社典藏全集)已嶄露光芒。文體精緻,被譽為臺灣六ま年代現 代主義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留學生文學鼻祖,擅長刻畫各種性格的人 物。 1956年留美,以英文短篇小說《揚子江頭幾多愁》獲米高梅電 影公司文藝獎首獎。1968年起,在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Albany) 分校執教,教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報刊雜誌選讀。 1975年返中國訪親,被臺灣政府視為「媚匪」列入黑名單,禁止回 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年解除。1983年夏被Yaddo Colony(耶 都藝區)邀請為寫作區員。1984至1985年得富爾布萊特獎 (Fulbright Fellowship)到南斯拉夫與作家交流。1993年退休移 居舊金山灣區,現居馬里蘭州。2006年獲佛蒙特州Middlebury College榮譽文學博士。 著有《夢回青河》、《又見棕櫚,又見棕櫚》(獲得1967年嘉 新文學獎)、《傅家的兒女們》、《焰》(即《花開有時》)、 《變》等二十六部小說與散文集,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也有一些被 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 於梨華 作品年表: 1956〈揚子江頭幾多愁〉(Sorrow at the End of the Yangtze River)(又名「揚子江頭的嗚咽」) 1963《夢回青河》(長篇小說) 《歸》(短篇小說集) 1965《也是秋天》(中篇小說集) 《變》(長篇小說) 1966《雪地上的星星》(短篇小說集) 1967《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 1968《柳家莊上》(中短篇小說集) 1969《白駒集》(短篇小說集) 《燄》(長篇小說) 1972《會場現形記》(短篇小說集) 1974《考驗》(長篇小說) 1978《誰在西雙版納》(遊記) 《傅家的兒女們》(長篇小說) 1980 《記得當年來水城》(散文集) 1988《尋》(短篇小說集) 《美國的來信》(書信集) 1989《三人行》(長篇小說) 《相見歡》(短篇小說集) 《情盡》(短篇小說集) 1996《一個天使的沉淪》(長篇小說,原名《小三子,回家吧》) 1998《屏風後的女人》(中短篇小說) 2000《別西冷莊園》(散文集) 2002《在離去與道別之間》(長篇小說) 2008《飄零何處歸》(散文集) 2009《彼岸》(長篇小說) 《秋山又幾重》(中短篇精選集) 2015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長篇小說)、《小三子,回家吧》 (長篇小說)、《黃昏,廊裡的女人》(中短篇精選集),(以上三 書收入於梨華精選集)。 2016 《夢回青河》、《花開有時》(於梨華精選集) 2017《林曼》、《變》、《雪地上的星星》(於梨華精選集) 2018《意想不到的結局》(於梨華精選集)
目錄 自序•於梨華 編輯室的話 「再見,大偉」 「蝶戀花」 「踏莎行」 「這一份人家」 「尋找老伴」 「意想不到的結局」 附錄•於梨華作品年表
暫坐
小說 BLUE LO
小說 BLUE LO
廢都(典藏精裝版)
怪城少女
沙壇城
銀魂 3年Z班銀八老
銀魂 3年Z班銀八老
最後的劍蘭(首刷贈書
最後的劍蘭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