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陸當代思想史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後人類時代
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作者:
N.凱薩琳.海爾斯
譯者:
賴淑芳.李偉柏
分類:
哲學•宗教
/
當代哲學思潮
叢書系列:文化思潮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18/7/10
ISBN:9789571372693
書籍編號:kk0468748
頁數:432
定價:
500
元
優惠價:
79
折
39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後人類時代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中文書名:後人類時代 原文書名: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 內容簡介 隨著人工生命技術日益成熟,人類是什麼?誰又是後人類? 後人類時代來臨,人類與機器的關係將大翻轉? 人工智慧高度發展,人類與機器之間不再存有明顯的界線? 這是DNA精密計算的時代,是人工智慧即將當道的時代,所謂實體信息已分散在茫茫的信號間,我們對於人類身體曾持有的概念,一度消失於虛擬空間中。某些人對於這樣的變化驚豔不已,但若將這樣的概念落載於電腦程式或人類的大腦想像中,卻變成了星際迷航的科幻風格,令大多數的人驚恐,沉溺於外星怪物在太空艙中沉思的驚怖畫面。 當我們逐步成為後人類的這段過程中,知名人文學者N.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在《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書中提出她的精闢見解,將妄想與事實清楚析離,深度研究信息時代的具體現象,成就本書最經典的論述核心。 在技術、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的歷史脈絡下,海爾斯為我們展現出被抹去、被遺忘、被忽略之物,將信息想像成一個無形的實體。她從二戰後的梅西會議控制論談到1952年的控制論愛好者及小說家伯納德•沃爾夫(Bernard Wolfe);從自製的概念談到菲利普•迪克的幻覺與現實的文學探索;從人造生命談及後現代小說,探索人類作為控制論系統的意義。 凱薩琳.海爾斯橫跨了科技史、文化研究和文學批評,將三個故事的關連編織起來:信息是如何失去其身體的,亦即概念化為與物質形式分離的實體;仿生人文化和技術的建構;以及控制論論述中的自由主義人文主體的解體。 從控制論到人工生命的誕生,《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提供了關於你我如何抵達虛擬時代,以及從此處可往何處去不可或缺的記述。 本書內容橫越數個專業領域,既有學術教科書的深度、文學批評理論的推演,亦有科普類科學史的介紹及大眾科幻作品的分析評論,是延續上個世紀徹底實踐跨文學科學「兩文化」的上乘之作,是本評論者驚嘆為耀眼的奇書(dazzling book)。 本書特色: ☆後人類時代、人工生命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必讀經典之作! ☆勾勒虛實夾雜的後人類景象,梳理各種情境編織成的世界! ☆醍醐灌頂,提點探索後人類的感性層面! ☆賴淑芳、李偉柏雙譯者專文導讀! 推薦語: 「人類一直發明工具來增強人的能力,從弓箭刀鋤一直到動力引擎延伸了肌肉力,從印刷造紙到廣播網路延伸了語言穿透力。未來會不會有對意志認知人格方面產生類似的延伸?如果我們進步到能夠完整正確取得腦內活動訊號,也可以反方向加以操控,那時後的人類跟現在的人類有甚麼不同? 這本由杜克大學凱薩琳.海爾斯教授所撰寫的『後人類時代』試圖思索這個問題,她旁徵博引了許多科技、文學、心理、認知領域的前沿研究,企圖建構一個超越目前社會能想像出來的景象。在人工智慧研究與應用一波波撼動全世界的今天,更顯得作者的遠見之可貴。 要探索如此重大的議題,不能指望只讀本簡單的書,翻譯者中山大學賴淑芳、李偉柏二位教授分別專研文學與人工智慧,他們非常用心地兼顧可讀性與專業度,讀起來讓人順利融入原作者的思路,可謂是了不起的成就。」 --林永隆(清大資工系講座教授、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主持人) 「近年來,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人開始擔心人類是否會如科幻小說的情節一般,逐漸被機器人所取代,成為後人類時代地球上的次等公民。本書從哲學的觀點探討人類與機器長久以來的關係,特別是在智慧物聯網的時代,機器如何以分散決策的模式成為人類意識的延伸。這本書是對人類社會如何面對人工智慧高度發展有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的好書。」 --李蔡彥 (政大資科系教授) 「數位雲起時,二十一世紀物物大相聯,物物大增能,物物大蛻變。人們急忙從AI科技巨變的可能,想像與推論『後人類』。然而,無人可斷定『後人類』。可斷定的是:後人類時代中,科技不再僅是個人工具,不再以人為中心。在虛實交織與迴饋循環中,物的『人化』(圖靈)趨勢無可避免地也將造成人的『物化』。人,遂從萬物的主宰者,逆向往物物相聯中的被主宰物演化。海德格所謂科技本質的『聚置』(Gestell)正大規模地框架此後人類的演化。此書從『成為後人類』的視野,思考未來的人類,更進一步思索人類的未來。原文精彩,譯文精準,值得你我捧書詳讀。」 --賴俊雄 (成功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 「凱薩琳.海爾斯的《後人類時代》檢視了資訊如何被去實體的對待,融合文學文本、理論、科學與技術,想像馳騁,論述清晰。賴淑芳教授及李偉柏教授以其文學及人工智慧專長,透過精確及洗鍊翻譯,帶領讀者隨著海爾斯透過科學和文學文本,對控制論的歷史研究,進入後人類時代及人工智慧的核心概念。在極度科技化的21世紀,人類對電腦資訊及人工智慧的依存的世代,作者告訴我們如何變成後人類,本書為跨文學與科學之必讀經典!」 --呂佩穎 (高醫大醫學系教授、醫學與人文科主任) 「《後人類時代》現今很重要,此時當人們全心投身在這個充滿肉體的生命世界時,至少在意識型態上,凡人似乎成了瀕臨滅絕的物種。海爾斯提供我們一個具有超強的分析力、豐富的歷史觀和令人信服的道德感的論點,可擺脫關於科技文化所謂的截然對立的極端。海爾斯向我們昭示了「信息如何失去了其實體」,讓我們更知道如何能避免讓去實體化再次被描寫為優勢的主體性概念。《後人類時代》強效地預防了我們很可能被外星人綁架的情景――亦即你我在渴求信息的痴狂中被奪去了至關重要的身體。」 唐娜.哈洛威(Donna J. Haraway),《女性主義與科技科學》 (Modest_Witness@Second_Millennium FemaleMan_Meets_OncoMous: Feminism and Technoscience)作者 「這是一個史上重大的計畫,處理了社會和文化方面極端重要的問題。海爾斯結合她絕頂的理論論述能力、調查科學史的小心謹慎、與批評閱讀小說作品的天賦,無人能望其項背。」 馬克•波斯特(Mark Poster),《文化史與後現代》(Cultural History and Postmodernity) 作者 「這是對前衛科幻小說經常被誤解的重要面向作敏銳的沉思:使人不安的、帶有技術色彩的榮景中的機器/人類界面。作者已經充分準備好將關鍵性批評工具,帶到一個將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的媒體和心靈的主題。我強力推薦。」 格雷戈里•本福德(Gregory Benford),《時空》(Timescape)與《COSM》作者 推薦人: 林永隆(清大資工系講座教授、科技部AI創新研究中心辦公室主持人) 李奭學(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員) 李蔡彥(政大資科系教授) 賴俊雄(成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呂佩穎(高醫大醫學系教授、醫學與人文科主任)
作者簡介 N.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 N. 凱薩琳.海爾斯寫作本書時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現任杜克大學英文系「詹姆士 .杜克」講座特聘教授(James B. Duke Professor)。她擁有化學及英文高等學歷,著有《我的媽媽是電腦:數位主題和文學文本》(My Mother Was a Computer: Digital Subject and Literary Texts),並編輯《混沌與秩序:文學和科學的複雜動態》(Chaos and Order: Complex Dynamics in Literature and Science),皆由芝加哥大學出版。代表作《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已成為文學、人類學、社會學與媒體學等研究領域崇奉為經典之作。 譯者簡介 賴淑芳 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人文暨教育學科)合聘教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博士,曾獲梁實秋文學翻譯獎、台大文學翻譯獎。學術專長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文學科學、文學翻譯,目前教授維多利亞小說、臺灣文學外譯等課程。 李偉柏 英國愛丁堡大學人工智慧博士,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人工智慧、仿生系統、資料探勘,目前教授人工智慧、資料探勘等課程。
目錄 謝辭 推薦語 導讀 序幕 第一章 朝向具體化的虛擬 第二章 虛擬身體和閃爍標誌 第三章 信息實體之爭:探討自動控制論的梅西會議 第四章 岌岌可危的自由主體性:諾伯特.維納和自動控制焦慮 第五章 從連字符號到拼接:《地獄邊境》(Limbo)中的控制論句法 第六章 自動控制學第二波:從反身性到自我組織 第七章 將真實內外、左右翻轉:菲利普.狄克六零年代中期小說中的邊界研究 第八章 信息的重要性 第九章 人工生命的故事 第十章 虛擬的符號學:映射後人類 第十一章 結論:何謂「成為後人類」? 注釋 索引
(漫畫)哲學之河25
為什麼要為別人而活:
昭和感性:昭和100
昭和感性:昭和100
如果珠寶會說話:從蘇
再製女神:當代台灣女
哲學論述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韓流憑什麼!:全方位
善惡:一場價值觀創造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