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
夏日紀事:洱源田野調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視覺人類學
作者:
朱靖江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叢書系列:YZ(九州)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19/9/6
ISBN:9789576818356
書籍編號:kk0495908
頁數:320
定價:
550
元
優惠價:
88
折
48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視覺人類學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視覺人類學 內容簡介 影視和人類學不是一個簡單的相加,不是說你擁有了影視技術就可以進行人類學的拍攝。它需要你有長期的田野研究,把這兩種「術」如何融合成一種「道」,從「術」到「道」,這需要長期的學術訓練,也是一個學術歷練、學術實踐的結果,並不是書本當中能學出來的。 為什麼我們會對視覺那麼感興趣?就是因為視覺所給予的訊息完全超越了文字。文字能給予我們抽象的分析,但是文本性思維是講邏輯、講究因果關係的。而我們在講空間思維的時候,它是一個集立體感、非線性、主體性為一體的空間,如果使用文字,很多訊息將會被閹割掉。 可是在呈現視覺作品的時候,這些作品所給予的訊息都是完整的。這些訊息如果應用於讀者,應該是非常鮮活的。讀者也會因此引發屬於自己的思考,所以說拍攝的對象是有主體特徵的,是有其文化人格的。而拍攝者同樣也是一個文化主體,也在發揮著同樣的作用。包括讀者也會有自己的視覺,有自己的靈魂融入其中去閱讀這樣的視覺作品。 這是一本人類學方面的著作,主要以「視覺」為研究角度,通過對有關人類學研究的影片、紀錄片、影音資料的梳理和分析,分析國外人類學相關領域的新研究進展以及中國人類學的發展現狀和理論建樹,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
目錄 代序:影視作品的人格 上篇 哈佛-皮博迪探險隊的人類學遺產——新幾內亞田野作業的視覺方法創新與倫理反思 15 一、哈佛-皮博迪探險隊的過程、特徵及成果 16 二、新幾內亞人類學作業的視覺方法 21 三、異質文化與戰爭研究的田野倫理 31 四、總結 37 人類學「觀察電影」及理論構建 38 一、引言 38 二、「觀察電影」的觀點與立場 39 三、「觀察電影」的理論與實踐 43 四、結語 49 論自民族志紀錄片——以羅斯·麥克艾威的作品為例 51 一、自民族志紀錄片 52 二、我之旅:我觀人 54 三、我之思:我觀我 57 四、歷史、記憶和自民族志影像 61 以電影為切入點的民族志研究進路——謝里·奧特納《非好萊塢:美國夢日暮西山之際的獨立電影》評介 64 一、引言 64 二、民族志聚焦 66 三、結語 73 文化與影視的審美互動——人類學紀錄片的審美創造探究 73 一、文化審美表達:審美活動的文化建構與審美情感的流動性和複雜性 74 二、影視審美創造:拍攝主體內在審美觀念與其外在表現手段的融合統一 82 三、結語 85 中國文化人類學紀錄片的現存問題及發展對策 86 一、中國文化人類學紀錄片的現存問題 86 二、中國文化人類學紀錄片的發展對策 94 三、結語 101 呈現「他者」的脈絡——民族志影像的意義建構與傳播潛力 101 一、闡釋脈絡(expository)與科學主義 102 二、敘事脈絡(narrative)與影像生產 104 三、先鋒脈絡(avant-garde)與感覺民族志 107 四、自反脈絡(reflexive)與民族志反思 109 五、結語 111 民族志電影的剩餘素材 113 一、何為剩餘的素材? 113 二、無用的素材? 114 三、剩餘的素材作為檔案 115 四、可以作為檔案的民族志電影素材 117 五、當民族志電影的素材用於研究 119 六、具有建立影音檔案庫能力的部門 120 記憶的考掘——動畫式紀錄片之探索 121 一、動畫式紀錄片的界定 122 二、詞與物:動畫還是記錄 123 三、「地表」之下的結構考掘 128 三、自傳體記憶的動畫實驗 132 視覺人類學視野中的「影音文獻」 141 一、影音文獻的歷史源流 142 二、影音文獻的中國實踐 145 三、視覺人類學理論與方法對影音文獻的影響 151 四、結語 156 下篇 花腰傣三部曲與影視人類學的時間厚度 159 行動網路時代的微紀錄片傳播與當代中國文化建構 173 一、行動網路時代的觀看之道 175 二、微信平台微紀錄片的話語表達 177 三、微信平台微紀錄片對當代中國文化的建構 180 數位時代博物館影音文件開發與應用 182 一、數位時代的博物館 183 二、社交媒體與博物館影音文件的利用 187 三、社交媒體在中外博物館影音文件中的應用現狀 192 四、影音文件在博物館社交媒體應用中的建議 196 四、結語 197 從申請世界遺產片到紀錄片——記憶的複數性與表象化 198 一、兩個影像文本的比較 198 二、記憶的複數性與表象化 211 傳統村落的現代表達——以紀錄片《記住鄉愁》的人文關懷為中心的討論 218 一、以情感為重來塑造人物和推進故事 220 二、以民俗為載體的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連接技巧 223 三、注重當下時代背景的群像勾勒 226 四、拍攝悖論與審美體驗對學術提出新的要求 228 口述影音的採錄與使用——「阿詩瑪」傳承人與「初民」展覽館的實踐 231 一、《阿詩瑪》傳承人口述影音的採錄 233 二、「初民」展覽館對影音文獻的使用 236 三、影音文獻的使用:從「訊息傳遞」到「文化共享」 241 對近年藏地電影發展的幾點思考 245 一、藏族題材電影、藏族電影與藏地電影 246 二、藏地電影的「藏族主位」與「非藏族主位」 247 三、藏地電影對「民族主位」可超越性 251 四、藏地電影的內容及其社會價值 253 五、對藏地電影發展現狀的幾點思考 260 六、結語 268 社群影像研究的深化與拓展 268 一、動力性:社群影像與社群問題 271 二、多元性與持續性:社群影像與社群意識 273 三、方向性:社群影像與社群治理 275 一、社群村民影像及其在雲南的發展 278 二、筆與鏡子:基於社群村民的影像意義 280 三、從大花苗的村民影像個案看鏡像自觀與文化自覺 282 三、結論 293 參與式影像與中國西南地區的鄉村文化建設 294 一、參與式影像及其理論淵源 294 二、參與式影像發展與西南地區的鄉村文化建設 295 三、參與式影像在中國西南地區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299 四、參與式影像對中國鄉村文化建設的啟示 303 文化變遷場域中的人類學影像表達 304 一、文化變遷與文化變遷場域 305 二、人類學影像進入文化變遷場域的契機 306 三、人類學影像進入文化變遷場域的路徑 308 四、人類學影像與文化變遷的互動 313 五、人類學影像對文化變遷研究的拓展 315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
人類世的億萬塵埃:輕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
經典教育三十講,重溯
香蕉、海灘與軍事基地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
上海迷宮:一段以人性
你好,我是書店員:今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