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華寶石創作設計圖鑑:溫麗絲精華作品集(隨書附贈DVD光碟、書腰折價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友善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娛樂、生活與工作方式
作者:
匡山、羅伯•法布坎
譯者:
趙盛慈
分類:
藝術•美學
/
綜論
叢書系列:FROM系列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0/1/1
ISBN:9789865406431
書籍編號:kk0503379
頁數:432
定價:
500
元
優惠價:
79
折
39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友善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娛樂、生活與工作方式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友善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娛樂、生活與工作方式 內容簡介 亞馬遜每月最佳選書、分類榜第一名 《Fortune財星》年度選書 《出版人週刊》《紐約時報書評》《Wired連線》 推薦書 友善設計思維大揭密 為什麼機器比你更懂你自己 Airbnb共同創辦人 喬.傑比亞(Joe Gebbia) IDEO設計公司董事長 提姆.布朗(Tim Brown) 專業推薦 從特斯拉的方向盤、手機語音助理、迪士尼主題遊樂園, 到巴黎聖母院火災、三哩島核災的發生與失控, 每樣事物背後都牽涉到,人類如何與機器互動? 當我們的指頭往手機螢幕一滑就有下拉選單, 好設計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使用者經驗設計如何運作? 怎樣用設計打動人心呢?友善使用者思維如何形塑與改變我們的世界…… 在當今這個以蘋果設計為尚,人人認為互動設計理念是理所當然的時代,本書作者為我們解釋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友善設計背後形成的思路與哲學,時間跨度超過一百年,不僅追蹤工業設計發展史,還講述從消費者選擇大爆炸到精準預測人類需求同理心的機制如何運作……那些人機互動之間的軼聞時事。 對於喜歡精心設計的產品的人,以及渴望創造產品的創新者來說,關於「友善設計」這是一本必讀的佳作。 在我們了解自己之前,很神奇地有一些新玩意兒似乎知道我們想要什麼,同時有些設計本質上是好的卻不經用,而有些設計會永遠存在,有些則會消失?設計如何走到今天以使用者為中心這一步?而友善設計的初衷是否走樣變質?哪裡又是設計的平衡點? 作者善於用故事報導敘述,舉例來說,他藉美國三哩島事故揭示了智慧型手機的設計邏輯;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壓力,如何透過更好的產品設計,創造了我們對社會進步的信心;以及迪士尼世界失敗的願景,如何為設計體驗帶來新的典範。 其實設計並不總是以人為本,尤其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人和機器的考慮曾經是極其裂割的,人們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技術應該用來解決人為錯誤(例如防呆機制),而不是存在於人為錯誤之外,然後才逐漸成為今天的設計標準。 綠色代表通行,紅色代表停止。要向左移動機器,請向左移動旋鈕。這類你以為理所當然,甚至沒有人會注意到它正在運作的直觀動作,都是互動設計友善使用者發揮的強大影響。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邀請你一讀機器如何懂人情、有溫度,這在書中都有逸趣橫生的生動闡述。 本書特色 .結合頂尖記者與創新設計師的專業知識與洞察,以權威、周詳、務實的觀點,講述一百年來產品與科技設計背後的隱藏原則,如何影響與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 .告訴你好好用及好想要的設計怎麼來的?跨越一世紀的友善使用者設計簡史。 .提升產品或服務的體驗設計、讀者的審美意識、從業者執行設計的專業能力與思維內涵。 【各界佳評】 本書探索大多數人可能從未思考過的人類思維革命,內容廣博且有見地。——《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很少有一本書有這樣的力量,將讀者拉進我們身處的世界中,成為更具意識的參與者。無論你是精熟的設計師,還是對日常生活設計有所存疑的人,這是不可少的一本書。——莉茲.丹思柯(Liz Danzico),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設計副總裁、紐約視覺藝術學院互動設計MFA學程系主任 我很少像讀這本書一樣,摺起這麼多頁做記號,還在這麼多段落底下畫線標記。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裡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訪談內容,它提供深刻洞見,讓我們在設計和友善使用者經驗裡,成為更好、更聰明的消費者。它也帶我們看見這些點子將會如何塑造未來的世界。若你關心設計和往後數十年設計所要面臨的挑戰,這本書你非讀不可。——喬.傑比亞(Joe Gebbia),Airbnb共同創辦人 想要知道為何業界和社會要藉由設計來推動成長和改變,這本書你一定要讀。在今天同理心是一門好生意,同理他人需要十足的洞察力,因而設計在人類相關事業裡舉足輕重。——提姆.布朗(Tim Brown), IDEO設計公司董事長,著有《設計思考改造世界》一書 這本引人入勝的書向我們揭示,每天使用的產品如何(以及為何要)想盡辦法討人喜歡和消除使用上的阻力。——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圖解設計思考 2 進擊的使用者》作者 設計在生活中扮演令人擔憂卻愈來愈需要關注的角色,凡是關心這件事情的人,絕對要讀一讀這本令人深深著迷的書。——史考特.德希奇(Scott Dadich),《抽象:設計的藝術》影集創作人 當世界最重要的設計素材就是人類行為時會如何呢?本書織就激勵人心、出人意表的故事,訴說機器時代如何交棒給iPhone時代。放下手機,讀一讀這本書吧。——亞歷西斯.馬德里格(Alexis Madrigal),《啟動夢想》(Powering the Dream)作者 匡山與法布坎承襲諾曼的《設計的心理學》,創作出這本令人讀來欲罷不能的史詩級著作。——布萊恩.麥錢特(Brian Merchant),《解密iPhone》作者 你可以說,數位時代設計的主要目標是消除使用者手冊:生產並賣給人們「就是有用」的產品。但這卻讓我們懷疑起事物的運作方式,或是為什麼要設計成那樣來操作,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書裡給了我們清楚明確的答案。本書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那份,設計界少了的使用者手冊。——羅布.沃克(Rob Walker),《注意的藝術》(The Art of Noticing)作者
作者簡介 匡山(Cliff Kuang) 任職Google設計策略師,也是一位屢獲殊榮的記者與UX設計師,曾經擔任《快速企業》雜誌的使用者經驗部門主管和設計編輯,並在那裡創辦世界一流的設計刊物《共同設計》(Co.Design)。他的作品也刊登於《紐約時報》、《彭博商業周刊》和《經濟學人》。 羅伯.法布坎(Robert Fabricant) 達爾博格設計公司(Dalberg Design)的共同創辦人,曾在近五十年來最優秀的設計工作室「青蛙設計公司」(Frog Design)擔任創意副總裁。他得過眾多設計獎項,並在設計和社會影響力方面撰文和演講,包括《哈佛商業評論》和SXSW(西南偏南大會;每年三月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舉行的一系列電影、互動多媒體、音樂的藝術節與大會)等。 譯者簡介 趙盛慈 專職自由譯者,喜歡知識、深思與推敲文字。
目錄 序言 友善使用者帝國 第一部 讓人好好用的設計怎麼來的 1 從一團混亂開始 深入了解史上有名的重大機械災難,通常會找出設計問題。三哩島事件是兩個時代的過渡期:從機器注定要讓操作者犯錯的時代,進入今天我們所居住的友善使用者設計世界。 2 消費行為催生出工業設計 藉由了解他人的生活,你可以讓人們過得更好。藉由了解他人的想法,你不會只看見顯而易見的問題,而是直搗人們無法表明、甚至沒有想過要解決的問題。 3 因錯誤設計開創人機互動 人們了解到,雖然人類可以學習,但是人總會犯錯。可是,如果知道錯誤為什麼發生,就能用設計來排除。設計仰賴的是我們的行為模式,而設計新產品的所有細微差異可以簡化為兩大基本策略。 4 讓技術成為信得過的設計 如果發明物設計得很棒,會神奇得連沒用過都好像知道怎麼操作。要想辦到,祕訣之一在於,機器要讓我們像相信別人那樣相信它們。 5 用隱喻嵌入直覺塑造行為 設計師不僅要找出與理解產品有關,也要找出與使用感覺有關的隱喻。隱喻的使用方式,顯示出友善使用者設計的另一種觀點,讓我們知道,美可以適應其他用途。 第二部 讓人好想要的設計怎麼來的 6 同理他人創新設計想像力 設計思考、使用者中心設計及使用者經驗,都是工業化的同理心。這些設計流程要求發明者對他人生活感同身受,涵蓋我們周遭的每樣產品。同理心存在於,我們幾乎不作多想的聰明產品。 7 人性化如何納入設計流程 想要知道電腦該如何與人互動,最好的指引,就是人類與人類之間的互動。我們想從科技得到的東西,正是我們想從彼此身上得到的東西。要創造真的不一樣的世界,不是要放更多科技進去,而是要把那些東西都拿掉。 8 減少阻力客製化一致體驗 你可以認為打造無阻力經驗是一種選項,也可以認為勢在必行。數千年來人們重視價值。但麻煩更具重要意義,因為時代不一樣了。這是打入市場的最低標準。你必須去除麻煩,消費者才會參與。 9 鉤癮效應帶來商機與危機 在友善使用者設計打造的世界裡,讓東西更好用已經轉為讓東西能不假思索地使用。這種便利性最後變成讓產品更有誘惑力,甚至讓人徹底上癮…… 10 承諾要讓世界更美好之外 友善使用者設計正在擴大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可能會要求應用程式容易理解,不需要參考任何說明。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對政府、不對食物供應、不對健康照護提出同樣的要求呢? 後記 從友善使用者的角度看世界 附錄 「友善使用者」設計簡史
托爾斯泰藝術論(百年
科技藝術的未來圖譜:
類博物館定向與產業
中國藝術史【全新修訂
歷史從未終結:王墨林
這些魔王級藝術家,太
帕格尼尼的手:死亡之
徐悲鴻論藝境:審美是
美學無界1994—2
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