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外歷史大事酷搜本
.
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
.
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
.
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
More Than a Feast: European Cultural History on a Plate
作者:
周惠民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歷史地理
出版社:
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2/10/26
ISBN:9789571475011
書籍編號:kk0558473
頁數:400
定價:
580
元
優惠價:
88
折
51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 內容簡介 來一場穿梭時空的歷史饗宴,嘗盡歐洲文化的百年滋味。 ★內附10份食譜,動手跟著做,煮一桌跨越時間的美味盛宴★ ★全彩印刷,用經典手稿、繪畫和照片,讓你大飽「眼」福★ ▲ 站著吃、坐著吃,還是躺著吃最對味! 在現代媽媽們的眼中,古希臘、羅馬人肯定最沒有吃相的一群人。從當時的繪畫和陶器裝飾來看,可以發現古希臘和羅馬的上層階級喜歡慵懶的躺在床上或躺椅上,讓僕人服侍用餐,享受眼前的歌舞表演。對他們來說,這種最快活的進食方式,也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 齋戒限制多,什麼好料都不能吃?沒關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中世紀人們的生活繞著基督教信仰轉。根據教會規定,信徒每年都要花上近一百五十天齋戒──一天只能吃一餐,且不能食用恆溫動物。但是人們實在難控制愛吃的嘴,想方設法找出齋戒漏洞,素雞素鵝還只是小意思,最大膽的是把烤乳豬當作「鯉魚」販賣,或是把獵物趕到水邊,再以「水產」之名抓起來大快朵頤。 ▲不要拿桌巾擤鼻涕,這個很難做到嗎? 對生活在十五、十六世紀之交的人文學者伊拉斯莫斯來說,跟其他人一起用餐有時還真是個折磨,人們不是把吃過的骨頭又吐回餐盤中,就是隨興拿起桌巾擦擦掛在臉上的鼻涕。人文學者看了直搖頭,只好動筆寫出「用餐禮儀教戰手則」,想要以此樹立新的禮儀規範,提升文化和生活的品質,藉此反映當時不斷進步的社會和經濟環境。 ▲ 刀叉是今日西餐必備,但是歐洲人過去認為用手抓飯最好吃? 雖然叉子在十世紀左右已從拜占庭帝國傳入歐洲,但是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僅將叉子視為廚具,而非進食工具,且多以手取食。人們不用叉子的原因很多,其中包含叉子神似惡魔的武器、用手進食才榮耀上帝賜予的食物、使用叉子有損男子氣概等等。也因此號稱「太陽王」的老饕路易十四終其一生只用雙手吃飯,對他來說這才是最man的用餐方式。 ▲ 當國民嗜酒成性,什麼才是阻止人民酗酒的妙招? 十八世紀之後,酒精飲品的價格下降,歐洲各國人民花大錢在飲酒作樂上,竟造成滿街醉漢、社會問題頻傳的「酒精瘟疫」。統治者們祭出各種方法要求人民節制飲酒,其中最特殊的懲罰是莫過於俄羅斯的「酩酊勳章」,勳章以鐵打製,重達七公斤。醉漢被警察逮捕後,必須掛著勳章生活一個星期。或許被勳章重得喘不過氣,又被路人投以異樣眼光的醉漢,從此能改過自新。 ▲ 炫富不用大張旗鼓,舶來品才是最低調而奢華味道! 自古以來,異國商品一直是財富的象徵,唯有富人、統治者才能花錢不手軟,從世界各地購入昂貴的胡椒、肉桂、丁香等香料,讓菜餚嘗起來更特殊、高雅。而此類食材也常出現在靜物畫中,不是散落在餐盤上,就是藏在特殊餐點之中,處處暗示富貴人家驚人的購買力。 《不只是盛宴:餐盤裡的歐洲文化史》梳理歐洲千年來的飲食文化史,從日常的吃喝瑣事──找尋食材、烹飪技巧、進食模式,帶你認識更有趣、更立體的過去,讓你發現原來人們的飲食,和政治變遷、經貿發展、宗教信仰、科技進步和階級差異等大歷史課題息息相關! 學者好評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熊秉真|國際哲學及人文學科理事會(CIPSH)秘書長 彭廣林|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授兼主任 ──誠摯推薦 蒲慕州(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周惠民教授講授飲食文化史多年,如今集結教學精華,成此歐洲飲食文化史,在中文出版界極為難得。本書不但可讀性高,內容亦極豐富,由史前以至當代,熔歷史與飲食文化於一爐,佐以現代營養學知識,堪稱為知識界提供一場盛宴,值得收藏。」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是不變的真理。人類需要進食才能生存,唯有活下去才能夠建構文明,而文明的各種發展又反過來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也因此「吃」成了一門窺探過往生活與文化的大學問!
作者簡介 周惠民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德國弗萊堡大學歷史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後,任教於政治大學歷史學系。近年來研究主題包括中德關係史、德國史及飲食文化史,並主持中國近代史研究項目。 著作包括Taiwan Unter Japanischer Kolonialherrschaft(《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德國對華政策研究》、《德國史──中歐強權的起伏》、《愛爾蘭史──詩人與歌者的國度》、《飲膳佳會──餐桌上的文化史》等書。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俶載南畝,我藝黍稷:人類飲食文化的起源 石器時代的區分 舊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舊石器時代的飲食 舊石器飲食的新設計──地瓜甜椒燉羊肉 新石器時代的基本樣貌 從採集到農耕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發展 新石器時代的飲食樣貌 人類相食與疾病 第二章 稅熟貢新,有無互通:埃及、希臘與羅馬的飲食文化 埃及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埃及的食材 烹飪與進餐 希臘的物產與飲食文化 希臘的主食 斯巴達的家常菜──斯巴達黑湯 希臘的飲料 香料與調味 希臘的用餐習慣 羅馬的飲食文化 羅馬人如何用餐 典型的羅馬主菜 食物運補及饑荒問題 羅馬帝國時期的香料貿易 第三章 具膳餐飯,適口充腸:中世紀初期西歐地區的平民飲食 五世紀左右的西歐的自然與人文發展 日常食品 日常飲品 調味料與香料 廚房的發展 如何保存食物 營養與熱量 富人的佳餚──雞肉佐扁桃仁石榴醬汁 文學作品中的飲食文化 第四章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中世紀時期貴族的飲食文化 日耳曼人的羅馬化 五世紀後的西歐變遷 西歐文化融合後的飲食方式 貴族飲食的文獻資料 國王宴會上的美饌──烤鵝佐夫人醬汁 貴族的共通飲食文化 貴族的飲食內容 飲食與疾病 第五章 飲食以時,祭祀烝嘗:中世紀中後期的飲食文化 十四世紀後的歐洲 齋戒與飲食文化 挑戰齋戒規範──史托倫麵包 飲食中的階級差異 特殊食材的輸人 飲酒風氣的盛行 第六章 富而好禮,好爵自縻:中世紀中後期的餐具與餐桌禮儀 義大利地區的發展 飲食文化與階級社會 中世紀晚期的貴族宴飲 貴族盛宴的甜點──紅酒燉梨 歐洲飲食新文化 東方飲料輸入後的改變 第七章 遠者徠之,多多益善:大航海時代源於香料需求 來自中南美洲的新物種 四碳植物:蔗糖 咖啡 茶葉 香料 香料貿易新路線 香料貿易的內容 廣受歡迎的香料飲品──香甜紅酒 第八章 世祿侈富,足兵足食:十八世紀的歐洲飲食文化 工業革命前期的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香料逐漸普及 工業革命以後烹飪環境的改變 從食譜看新的烹調方式 經典節慶食物──耶誕布丁 飲酒文化的改變 第九章 間關萬里,飲食交流:十九世紀前期的飲食文化 飲食場所的變遷 近代餐館的變化 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餐飲發展 俄國宮廷的最愛──家常版歐羅夫小牛肉 新的進食方式 歐洲飲食文化向北美傳播 第十章 九鼎八簋,簞食一瓢:二十世紀以後的新發展 冷凍技術保存食物 速食工業興起 食品化學、生物科技與飲食概念 新的飲食創造:分子廚藝 分子廚藝的先聲──頭起司 新的飲食文化:慢食運動(slow food) 結論:為什麼要認識歐洲飲食文化 進階閱讀參考書目
廣島:發生在人類身上
越過高牆:1949至
富國強兵:西元100
二次建國:重塑美國憲
【漫畫版】海賊先生的
茅台傳奇:從匠心傳承
漫遊歐洲中古時代:為
成為幽魂的總統:一段
一本就懂中國史【修訂
通往投降之路:三個男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