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
作者:
桝潟俊子, 谷口吉光, 立川雅司等
譯者:
蕭志強, 鍾怡婷, 林朝成, 王偉綱
分類:
軍政•法律
/
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Uni
出版社:
開學文化
出版日期:2022/9/8
ISBN:9786269644636
書籍編號:kk0560178
頁數:424
定價:
400
元
優惠價:
88
折
35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 內容簡介 糧食是社會變遷的鏡子 臺灣實農教育法通過之限量紀念版 各大學與社區大學食農教育相關課程推薦選書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公民退位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農村與都市的矛盾逐漸拉大。繼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發展主義與對環境、生態的不當掠奪,後果就是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糧食問題,甚至危及人類生存尊嚴。 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簡單來說,臺灣和日本的「食農問題」有相當多可以互相參照與學習的地方,先不論許多新興的概念,如「里山里海」、「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都淵源自日本用語,我們的日常飲食更摻雜了不少日本要素。本書集結日本食農專家的十四篇專論,探索食農議題的各個面向以及建構新倫理,讓讀者再度從消費者化身公民,奪回自主權。 專文推薦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開學文化發行人 顧忠華 特別推薦 臺灣立法院院長 游錫堃 食育力五星級城市嘉義縣縣長 翁章梁 (以下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王俊秀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李丁讚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周素卿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陳東升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臺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 曾旭正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作者簡介 桝潟俊子 現任:淑德大学社區發展政策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有機農業運動と<提携>のネットワーク』、『地域自給のネットワーク』(共編著) 谷口吉光 現任:秋田県立大学地域連攜・研究推進中心之教授 主要著作:「坂ノ下の桃源郷──持続可能な社会における農業・農村の姿とは」『生活協同組合研究』422:38-48、『戦後日本の食料・農業・農村9──農業と環境』(共著) 立川雅司 現任:茨城大学農学部教授 主要著作:『萌芽的科学技術と市民』(共編著)、『遺伝子組換え作物と穀物フードシステムの新展開』 譯者簡介 蕭志強 專業日文譯者,譯有《鴉片戰爭》(遠流)《武士道解題》(前衛)等書共250冊,擔任臺南社區大學農耕工作坊教師、奇美農場假日農夫班教師。 鍾怡婷 臺灣大學農業推廣所博士,現職為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環境永續之農漁村傳統智慧集錦:稻作文化》,並任《巷仔口的農藝復興》、《藏種於民》之共同撰稿人。 林朝成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臺南社大校長。譯有《佛教與生態學》(法鼓文化),於成功大學開授「農村社會與文化」、「里山里海方案規劃」等課程。 王偉綱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學士,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社會組碩士。學術領域興趣為社會理論、文化研究、次文化。現任職學術出版社編輯。
目錄 臺灣紀念版序 推薦序 譯序 前言 序章 掌握食農問題核心——農糧社會學及其發展 1 食與農—社會學新課題 2 對鄉村社會學的批判及「農糧社會學」之形成 3 飲食社會學及其鄰近研究領域 4 日本的農糧社會學相關研究 第一部 工業化與全球化 第 1 章 與地球共存的「食農世界」—危機重重的全球社會 1 不斷消失的生物、食與農 2 食農相關的世界與文明發展—兩種世界的接觸與美洲文明 3 巨大食物系統之矛盾 4 恢復「食農之尊嚴」重視自然恩惠的心情 第 2 章 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對農業、糧食、種子的支配 1 黑箱化的現代農食系統 2 看不見的巨人—嘉吉(Cargill) 3 世界最大食品企業—雀巢(Nestle) 4 掌控全球種子與基因的人就可以稱霸世界—孟山都(Monsanto) 5 農業與糧食的全球治理—多國籍企業規範與爭取糧食主權 第 3 章 地方品牌—針對兩個本真性 1 需要「貨真價實」的產品 2 地方品牌實績與對生產者的貢獻 3 規格化與可及性 4 食物的文化遺產化與地方振興 第二部 危機、安心、安全 第 4 章 現代科學技術—從科學的生命理解觀點出發 1 有機農業應排除基因改造技術 2 機械論與生機論—生命思想的兩極 3 食農科學技術的機械論與生機論觀點 4 21世紀生機論所代表的意義 第 5 章 農藥開發—以新菸鹼類農藥為例 1 農藥的歷史—安全神話之形成與崩潰 2 新農藥「新菸鹼類殺蟲劑」登場 3 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及預防原則 第 6 章 畜牧業—從工業化與產業化的角度觀察 1 現代的畜牧業系統 2 動物福利的問題 3 畜牧業經營規模擴大及其影響 4 放牧畜牧業及其可能性 第 7 章 廚餘垃圾與堆肥—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與重建 1 廚餘垃圾全部送進焚化爐的不可思議 2 垃圾處理的架構 3 江戶時代的「有機物地方內循環」 4 現代化導致「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 5 重建地方循環型農業 6 物質循環、生命循環與社會連結 第三部 在地的實踐活動 第 8 章 食農在地化 1 食與農如何產生連結 2 美國有機農業的「工業化」 3 重新建構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 4 日本民眾對地方與「在地」的看法 第 9 章 中山間地區—從生活場所的角度進行觀察 1 中山間地區可發展成永續社會 2 日本「中國地方」山區的四季 3 什麼是「中山間地區」? 4 活用地方資源的生活原貌與崩壞 5 撐過「過疏時代」仍留在農山村的居民 6 地方活化之工作 第10 章 農之擔綱者—多樣化的方法 1 「農」與多樣化的擔綱者 2 由國家培育「擔綱者」 3 高齡化下「農之擔綱者」現況 4 新進從農與退休歸農之實況 5 「從農」的相關變化 6 支援中高年齡層從農並培育青年擔綱者的必要性 7 因應擔綱者的「多樣性」給予支援 8 多樣化擔綱者相關政策的強化 第11 章 農村的女性—培力與價值創造 1 農村女性的主要變化狀況 2 農村女性創業的實況及其社會學意義 3 還需努力的課題與今後展望 第12 章 都市與農村交流—以「農村綠色旅遊」為例 1 什麼是「農村綠色旅遊」?—和觀光的差異 2 都市與農村交流的必要性 3 新階段日本所應努力的農村綠色旅遊 4 綠色旅遊可以為農村帶來什麼? 5 將公平旅遊的理念帶進綠色旅遊之中 終 章 重新審視食農相關倫理思考 1 晚餐吃什麼? 2 飲食消費實踐的現代特徵 3 自給自足思想的推廣 4 如何建立具有時效性的食農倫理思考 後記 人名索引 事項索引 作者簡介 專欄 1 英國料理與法國料理 2 糧食體制(Food Regime) 3 以食農為主題的影像作品 4 種子的「智慧財產權」與「農民的權利」 5 削減農藥使用量與新菸鹼類農藥的諷刺關係 6 聚落全體經營有機農業—琦玉縣比企郡小川町下里一區作法 7 傳承本土作物與種子 8 女性對農業下挑戰書
日本現代監獄的制度
格差浪潮:從家庭、教
科技X愛X12則奇思
後全球化與俄烏戰爭(
鐘樓憶舊:中電總部雜
二十一世紀機器人新律
一場快樂勝過千萬悲傷
大動物小獸醫:做牛做
台灣經濟四百年
暗黑經濟:不法交易如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