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曹賊(7):兒郎虓勇天下
.
普羅旺斯解謎之旅:吟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
作者:
詹姆士•考恩(James Cowan);
分類:
小說
/
歷史武俠
出版社:
雙月書屋
出版日期:1998/1/1
ISBN:9579841454
書籍編號:sb0058828
頁數:0
定價:
200
元
優惠價:
79
折
15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在這個故事裡,有關形式、象徵、想像、虛實、經驗等最極端且尖銳的地圖哲學或符號語意學都被揭了出來。《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寫得深邃無匹,它就像卡爾維諾的小說,將人帶進了思想激流之中去面對振聾發瞶的洗禮。」 --南方朔 本書的構思令人想起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這本精美的小書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想像與思考上的跳躍,它證明了心智的慾望能像船艦一樣適宜航海、探索新世界。 --《出版家週刊》 閱讀這個多層次、遍及全世界而且跨越時間的遊記,會令人一頭栽進一幅古地圖的心緒波動裡──地圖上繪著正在吞噬船艦的海蛇,以及從嘴巴吹出順風的天使。詹姆士•考恩透過一位從未離開他斗室的僧侶的雙眼,訴說最遙遠的探險故事。 --戴瓦•梭貝爾,《尋找地球刻度的人》(Longitude)作者 我不得不說《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將我甩進一個令我說不出話來的漩渦裡。讀這本書一定要有紅酒陪伴;這是極少見的需要畫線做眉批的一本書。一本書成功地探究世界的形貌實在難能可貴。 --吉姆•哈里森,《秋天的傳說》(Legends of the Fall)作者 這是對地圖進行的一番確實傑出的沉思,既奧祕又通俗,將文學旅遊者推進一連串的哲學與冥思的心境,絕對令人驚訝,絕對具有煽動力。 --魯道夫•沃爾利澤,《往聖地的逆旅》(Hard Travel to Sacred Places)作者
■ 內容簡介
威尼斯潟湖中有一座以亞美尼亞的聖拉扎洛(San Lazzaro degli Armeni)為名的島,一九八○年代晚期,我造訪了這個島。當時,我正在研究詩人拜倫的生平。他為了學習亞美尼亞文,曾在島上待過幾個月。他總是每週三次從威尼斯划船前往島上,在修道院汗牛充棟的圖書館裡做研究。土耳其人將亞美尼亞教派驅逐出莫里亞(Morea,譯按:位於希臘東北部)之後,聖拉扎洛島被畫歸給這個教派,一七一五年以來,該島便成為梅刻塔(Mechitar)教派神父的居處。從此之後,聖拉扎洛島躍身成為聞名的知識重鎮,不僅對亞美尼亞的流亡者來說如此,對所有探求知識的人也是如此。 威尼斯的訪客總是對梅刻塔教派神父懷著仰慕之情。順理成章地,他們的圖書館以及附設的小博物館便成為許多捐贈品的贈送對象。捐贈者來自各方,包括馬德里公爵,甚至拿破崙。舉例來說,教宗葛雷格里十六世(Gregory XVI)送了一個他自己的大理石半身雕像;一位住在埃及的亞美尼亞巨商捐了他收藏的珍貴東方書籍││其中有幾本色情成分較重的柏頓(Sir Richard Burton)作品,說來還不怎麼適合典藏呢。 樓上博物館引以為傲的收藏品包括一具埃及木乃伊、一整盒天糧(manna)、一組來自希臘阿索斯山(Mount Athos)的木雕、某位亞美尼亞人在印度馬德拉斯寺院發現的一個佛教經文卷軸、一小套古代兵器。此外,還有一架會發出電光的機器。比較晚近的收藏品包括白朗寧(Browning)和朗費羅(Longfellow)的信件、一段以科普特文(Coptic)撰寫的古蘭經、一組雕鐫著英國皇室頭像的德國勳章。 粗略查看這些東西之後,我臆測這所修道院幾個世紀以來已經成為大量文物骨董的貯藏所。就像什麼東西都要蒐集的人一樣,梅刻塔神父收藏了大量來自利凡得地區(the Levant)的珍奇物品,多得讓研究者不知從何處下手。我原本希望能挖掘出一批拜倫的書信,或者他手寫的一本筆記。這個想望雖然落空,我卻在另一方面得到了部分的寬慰,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十六世紀威尼斯人所寫的筆記││作者名叫莫洛修士(Fra Mauro),是慕拉諾的聖米蓋列(San Michele di Murano)修道院的僧侶。 雖然發現了莫洛修士的筆記,那可跟我的研究題目毫無關係。只是,出於不妨試試的好奇心,我還是禁不住仔細讀了這份年久泛黃的文件。標題頁立刻激起我的興趣。莫洛修士透過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式花巧字體聲稱,他所記下的心思只是為了自娛。出於未料,我發現了一份珍貴的告白書,其中包含了一位晚期文藝復興時代教士的沉思紀錄。 我的注意就這樣轉移了方向;我暫時放下拜倫的研究,專心對莫洛修士做一番更詳細的瞭解。畢竟,經由這樣的文件,我們或可對威尼斯在日正當中時的民風多一些認識。一個人無論多麼卑微,他的個別告白也有助於增加我們對這個成果豐碩的年代的瞭解。也許就像丕普斯(Samuel Pepys)的情況一樣,由於莫洛的心思係出於個人的經歷,因此會有重大的意義。 當我發現莫洛的思索完全與宗教信念無關時,你可想見我的驚訝。這位人士原來是繪圖學專家,一個地圖師;他大半生的志業是想要畫出一幅他希望成為定本的世界地圖。一如許多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他認為物質領域的探討是完全值得勞心費神的工作。在達文西以及同樣的人眼中,莫洛將是他們的夥伴。那個時代具有眼觀外界的心態;十五世紀末期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達伽馬發現繞過非洲前往印度的海路這兩件事,只不過更凸顯了這種心態而已。在莫洛看來,世界已經成為他的實驗室。 我們對莫洛的背景所知甚少。我們不知道他出生於何時何地(雖然他的自述透露他是威尼斯人),也不知他於哪年去世。聖米蓋列修道院並沒有留下可查考的文獻,因為它早已解散不存在了。為什麼莫洛的筆記會流落到聖拉扎洛的圖書館,這也是個謎。也許是某個威尼斯人把它捐給修道院的神父。不過,我們倒知道莫洛是個高明的地圖師。他那個時代的傑出地圖師大多在安特衛普、里斯本或熱那亞學藝,因此我們只能假定,在他一生中的某個時期,可能是年輕時,他曾在熱那亞住過。 莫洛想要盡其心力對物質世界做最大幅度的瞭解,這是出於一個難以名狀的期盼。在他的思索中,到處都有跡象顯示,他要探尋的是一個更本質性的實在,一個能含攝他的同代所知一切事物的實在。雖然他從未表明這個實在是什麼,莫洛明確相信有這樣的東西。或者,我應該說他學習透過別人的眼睛去覺察確實有這個實在,因為這就是他的故事的要點。 在文藝復興思想的綻放中,莫洛是一個異常具有創造力的例子。我們看到的是這樣的人:他寸步不離自己的一隅,卻探求著關於世界最偏遠角落的知識。他願意讓別人替他做觀察。那些前來他的斗室、或從遠方與他通信的商賈和探險家一定被他的特殊魅力著迷了,因為看來莫洛非常樂於分享他們的經歷和見識。 但是,我們還是會訝異:來自這麼多源頭、五花八門的資訊,他都能照單全收。雖然他的偏見有時會顯露出來(譬如他對伊斯蘭教有所嫌疑),我們還是會認為他的心態更傾向於容忍,而不是另一面。身為奉行教義的天主教僧侶而具有的個人信念,他也不曾過分張揚。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天主教徒身分並不怎麼偏執,他不想讓門派或教理成為他和真理之間的阻隔。就這一點而言,他表現了他那個時代實事求是的典型精神。 但是,我們可以看出,莫洛有一些重要的話要說--不只是說給他的同代聽,也要說給所有未來的時代聽。在他眼前展現開來的世界,並不只是一個物質的世界,而更算是一個具有永恆形式的世界。也許他是在描述某些獨眼人,或婆羅洲獵頭族的奇風異俗,但我們感覺得到他的用意更在於瞭解他們的動機,而不只是記錄下他們那些常令人嫌惡的習性。他的興趣並不怎麼在於人們的行為,而更在於他們的思想。在莫洛看來,最好是人們能將他們的世界變成他們所期望的樣子,而不要稍有將就。 這並不表示莫洛未曾犯了他那個時代易犯的毛病。雖然當時歐洲人已經用嶄新的眼光在探索世界,他們通常還是相信獨角獸、單腿人、大怪鳥、火蠑螈的存在。在這一頭,我們讀著莫洛筆記中的一些記述,心想這些東西只配收入中世紀的動物寓言圖誌;在另一邊,我們看到他從他取得的報告歸結出一些結論,遠遠超越了同代的看法。說來有點怪異,我們看他走出他的時代,觀看著以永遠重複的形式存在的世界。根據他的想法,只有在人類意識裡世界才會產生變化;這個意識有所改變,世界就有所改變。 莫洛修士同時抱持兩個對真理的看法:一是在中世紀絕對主義的支撐下主張真理永遠不變,另一則認為真理可依情況而異,大體上取決於新而驚人的發現。儘管他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看得出他在兩者之間遊走。他的報導人為他提供了一切資料,足足讓他過一段充滿想像而豐富的日子。在同時,他卻還依賴著某些教條和偏見的護衛。但是,他的自我內省卻讓我們有奇怪的感觸,因為在其中我們看到了我們自己的思考方式。我們在他的筆記中處處看到,莫洛將他所聞所讀的東西進行一番特殊的檢驗。這個人倒不確定他是很單純做為一個人存在著,或只是他自己心念的產物。 也該談談他的報導人。這些人來自十六世紀公眾領域的所有部分。商賈、旅人、學者、派外人員、大使、教師、傳教士、官員--他們都為莫洛修士提供資訊,那些他在周遭一片安靜的書房裡貪婪吞食的資訊。他就像一塊海綿,把訪客帶來的一切吸得一乾二淨。但是,莫洛對他們的看法並非一無保留,我們時常會看到他仔細剖析他們的言論。這些旅人毫不猶疑地離開他自己所詳知的熟悉世界,這一點深深吸引了他,以致於我們感覺得到,他也很想逃離教士的拘束生活,加入他們的旅途。我們得到一個印象,覺得如果他做得到的話,莫洛修士會很樂於和這些探險家互換位置。 我盤算,把莫洛修士的筆記翻譯出來將是一項有趣的工作。我希望這樣做能對他畢生繪製的那幅地圖的下落提供一些線索,因為,他的筆記中竟然沒有附收他再三提及的東西,這似乎有點奇怪。那幅地圖或者是丟失了,或者是被威尼斯官方沒收了,為了維持這個「最寧靜共和國」做為航海大國的優勢。 沒有人能夠斷言他的地圖已經不存於世。也許,一位比我更有毅力的研究者某天會在威尼斯檔案庫凌亂的紙堆中發現它。或許他的世界景象和其他人的類似作品一起在某個抽屜裡日漸受損。在歷史的墳墓中,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描繪著地球上深不可測的奧妙的世界地圖,等著我們去發掘。 對初次閱讀莫洛修士的讀者,我有一句話要說:總要把他的沉思視為逐步漸進的猜測過程。他夢想做到的,是完美地利用謎題,從中衍發意義。每一個他提到的地方都變成一個象徵,他想一點一滴喚起一個國家、一個世界,藉此來呈現一種心態。為了這樣做,他經常選取某一項資訊--有時候只是一項單純的事實,想由此引發出一個新的心智狀態。他想要鼓勵的,是一種不受限制的解謎過程,彷彿他所談的那些事實只是冰山一角。他要我們放過表象的浮冰,不斷潛入冰面之下的深處。至於莫洛修士關於發現世界的沉思是否會引起共鳴,那就要由讀者自己決定了。 詹姆士•考恩 威尼斯 聖拉扎洛 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後期,日正當中的威尼斯,經濟繁茂,多元思想衝撞、綻放出耀眼的光采。而在威尼斯聖拉扎洛島的修道院裡,一位隱居的僧侶經歷了畢生難得的心智冒險活動──這一切都在他的斗室裡進行。 《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部分是歷史小說,部分是哲學推理,敘述被譽為當世最瞭解各地習俗的莫洛修士,藉由探險家、朝聖者、旅人、商賈等遊歷世界帶回的奇異、荒誕的故事,意圖繪製一幅承載世界一切意義的定版地圖。 本書以地圖的意義為主軸,揭露有關形式、象徵、想像、虛實、經驗等最極端且尖銳的地圖哲學或符號語意學,構築了一個深邃無比的大型寓言故事,它就像卡爾維諾的小說,將人帶進了思想激流之中去面對振聾發瞶的洗禮。 《地圖師之夢──威尼斯修士筆記》已發行十餘種語文版本,長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展讀本書,在進行高度思辯的腦力激盪之餘,我們也將踏上夢想與願望的征旅,啟航前往充滿驚奇、無限擴延的內在世界。
■ 作者簡介
詹姆士•考恩
著述甚豐,主題包羅萬象,享譽國際,作品已被譯為十多國語文出版,包括《Letters from a Wild State:Rediscovering Our True Relationship to Nature》。他曾經和北非、托勒斯海峽島嶼及澳洲的原住民住在一起,並在澳洲西澳省主持一項以增進世人對原住民藝術之認識為宗旨的計畫。他本人常在世界各地講學,目前住在義大利。
■ 譯者簡介
王瑞香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類學碩士。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中國時報系撰述委員、「誠品閱讀」雙月刊主編。著有《一個女人的感觸》,譯作包括《環境倫理學》、《上帝的魔法箱》、《小海魚的輝光》。現任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講師,並從事自然寫作。
大唐遊俠兒 卷三 棋
阿罩霧將軍
江湖夜雨十年燈 三
江湖夜雨十年燈 二
北冥謎案(上)
北冥謎案(下)
大唐遊俠兒 卷二 老
梟起青壤五
千劫眉【卷五+卷六完
千劫眉(卷六)一桃之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