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和姊妹一起守護幸福:姊姊妹妹站起來
.
逃,生
.
重新學會愛:在傷痛中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心理韌性的力量
作者:
鮑赫斯•西呂尼克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個人勵志成長
叢書系列:Caring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3/15
ISBN:9789863570578
書籍編號:kk0419697
頁數:312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心理韌性的力量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心理韌性的力量 個人克服心理創傷 社會度過轉型正義 全都需要 心理韌性 ★ 法國熱銷39萬冊 ★ 已翻譯為英文、德文、韓文等9國語言 ★ 探討心理韌性的經典之作 ★ 走出生命逆境、撫平歷史傷痛,我們的時代真正需要的療癒之書! 為何同樣遭遇挫折,有人一蹶不振,有人卻能克服苦難、活出新生? 答案就是「心理韌性」。 本書作者西呂尼克,是被譽為「療癒了一整代的法國人」的心理醫師。他在本書前半部分析「心理韌性」從何而來、如何作用,聚焦於超越苦難者身上所展現的內在特質,重新論述「創傷」對人的意義。 透過「矛盾整合法」這種敘事技巧,我們可以重述自己的故事、創造意義,把過去的痛苦改寫為「美妙的不幸」,逐漸鍛鍊出心理韌性。因為開始敘述,所有的苦難都變得可以承受。 分享苦難的經歷,即是請求親友成為支持我們奮戰下去的力量。 在後半部,西呂尼克將關切的對象,轉往社會整體的心理復健。身為大屠殺倖存者,又見證了法國漫長的轉型正義,讓他強調社會論述對於創傷修復的影響。 一個社會若懂得傾聽、支持受創者的心靈故事,他們修復自我的過程會較容易;但若社會的論述框限他們的感受,則會讓傷口惡化,受傷的心靈將被迫屈服於命運,終生陷溺在不幸中。 對今日台灣,無論是想療癒天災造成的創傷,或是尋求社會和解,這本探討心理韌性的經典之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反覆深思。 如果想在逆境中奮力一搏,心理韌性就是我們的利器。 在這個詭譎多變、苦難重重的世界裡,閱讀本書可以帶來心靈的安慰。 ──林美珠,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推薦〕 王浩威 作家、專業心理治療師 王瑜君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耀盛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林美珠 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黃筱慧 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鄭印君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蕭仁釗 臺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淨開心臨床心理師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鮑赫斯•西呂尼克 鮑赫斯•西呂尼克(Boris Cyrulnik)/著 1937年出生於波爾多,是法國著名心理醫生,行為學家,神經學家和精神病學家,亦是法國暢銷作家。 西呂尼克有猶太血統,從小在寄養家庭受到保護。1943年,納粹搜索波爾多,他輾轉逃生,隱姓埋名藏匿直到戰爭結束,但雙親卻都在二戰期間受害。他納粹時期的經歷,尤其力圖求生的動機,引領他進入精神病學領域,後來在巴黎大學學習醫學,寫過幾本心理學科普書,並因為在法國宣揚心理韌性(resilience)的觀念而聞名,幫助過無數身心受創的人重拾新生活。 西呂尼克目前是土倫大學(l’Universite de Toulon)教授。2008年獲頒勒諾多文學獎(Prix Renaudot de l’essai),被譽為「療癒了法國」的暢銷作家,著有《重新學會愛:在傷痛中自我修復,創造幸福》(Parler d’amour au bord du gouffre,心靈工坊出版)、《逃,生:從創傷中自我救贖》(Sauve-toi, la vie t’appelle,心靈工坊出版)、《醜小鴨》(Les Vilains Petits Canards)、《怪物自傳》(Autobiographie d’un epouvantail)、《受傷的心靈》(Les ames blessees)等。 謝幸芬/譯 法國巴黎十大(現西大學南特校區)比較文學所碩士畢業。曾任《電子時報》國際新聞編譯、法語影片字幕翻譯,譯有《逃,生:從創傷中自我救贖》(合譯,心靈工坊出版)。 林德祐/譯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現代文學博士,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譯有《我100歲,我有7萬個小孩: 以馬內利修女回憶錄》、《藍色小孩》(二書皆由心靈工坊出版)、《環城大道》(允晨文化)。
【推薦序一】悲喜劇的辯證:創傷與心理韌性╱林美珠 【推薦序二】人生本就福禍無常╱黃筱慧 【推薦序三】彈性與編織:敘說中的防衛與重構╱鄭印君 【導讀】從沙粒到珍珠:西呂尼克與心理韌性的跨領域編織╱林德祐 引言 走出傷痛的兒童,令人刮目相看…………………………………… 當受創的孩子成為小說主角或科學研究對象…………………………………… 創傷不盡相同,故事並非命中註定………………………………………… 目前研究人員只注意到廢墟殘垣,而現在必須要開始邁向復原之路…………… 勝利的防衛祕訣在於矛盾整合法………………………………………… 受創者的勝利並非證明施暴者無罪………………………………………… 第一章 意外的希望 兒童記憶中印象深刻的事情,對一個重建過去的大人而言,並沒有意義………… 倫敦大轟炸時,孩子們並未覺得安全受到威脅,由於他們的母親處變不驚;同樣地,修曼.邦伯挾持的幼童人質反而都覺得像是玩遊戲,由於老師運用的策略………………………………………… 五歲的米歇爾對大逮捕的感受像是節慶,因為被送去德朗西集中營之前,他因情感孤立而受苦。但是和母親相依為命的荷娜特,如今每天夜裡依然會看見母親在戰後遭槍決的屍體………………………………………… 當現實是可怕的,夢境帶來令人瘋狂的希望。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或太平洋戰爭,超人即詩人………………………………………… 漫遊並非漂流。即便我們清楚自己是哪裡來的,基因血統仍然可以杜撰。當我們對於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我們依然可隨心所欲的想像……………………………… 孤兒記憶裡的父母永遠年輕。他們必須獨立,追求自由,總能找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寶藏,讓荒蕪的現實世界變得迷人………………………………………… 移民他國如同進入一座孤兒收留所。當接待地的文化支持創傷者,與原生地的脫離造成的創傷會結痂。對兒童而言,學校和工作成為能療癒父母的幸福場所…… 倖存者是一位英雄,他有罪是因為殺死了死亡…………………………………… 倖存者對幸福感到羞恥感,造成別人的誤解,富有心理韌性的兒童極盡己力拯救弱勢………………… 我們所欣賞的團結阻礙了我們同樣欣賞的心理韌性。喪失親人換來了創造力,誰又能坦承呢?……………………………………… 突如其來的創傷令人慌亂,但卻不及潛伏性的創痛留下更多傷痕。一則神話中的冷峻暴戾比仇恨的狂熱還要更具破壞力………………………………………… 要讓恐慌得以蛻變,必須要有情緒抒發的出口。社會總是要大家「若無其事,息事寧人」,結果反而讓傷口更加惡化。然而真正的療癒並不那麼複雜,只要能懂得用繪畫重建場景,或用敘述的方式,進行一場自我的奮戰……………… 一位和善的園藝工,一位扮演啟蒙角色的姊姊或一個政黨都可以改變痛苦的意義…………………………………………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要暴力依然是教育的合理方法,凌虐事件就依然不會被正視………………………………………… 科技的發明在伴侶關係的建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社會論述建立了兒童發展必須遵守的規定………………………………………… 一個新式的概念:虐待………………………………………… 刻意不看見發展心理韌性的兒童………………………………………… 初次與走出創傷的孩童會晤………………………………………… 直接觀察的陷阱:成果理想,並不代表過程沒有痛苦……………………………… 一般人都認為:「創傷越早,效果越深遠」,我們認為:創傷來的早,只會帶來初步的後果,但如果家庭周遭不斷覆述,效果有可能會持久………………………… 情感脆弱可以轉變成情感堅韌,條件是必須付出代價…………………………… 存在中最令人焦慮的兩個選擇:職業與擇偶,象徵了存在的處境。然而每次的相遇都是一種轉彎的可能,自我的故事與社會論述必須不斷協商……………………… 他人眼光具備的形塑能力………………………………………… 第二章 黑色太陽,不憂鬱 「敘述,所有的苦難疼痛都變得可以承受了」……………… 左拉、希區考克、佛洛伊德的自傳法規…………………………… 直接創傷在腦中留下了痕跡,但這是可以重新追溯的。然而回憶是一場關於周遭的敘述…………………………………… 「想說話的慾望」足以完成一部自傳而永遠不提到「我」…………………………… 自傳是情感的宣示,聽眾可以喜歡這個告白,也可以為此感到困擾……………… 當記憶變得氾濫,我們成為過往的囚徒,就如後創傷症候群,或屈服於極權社會的口號之下…………………………………… 當記憶使未來癱瘓,當操弄往事揭露一個極權的計畫,見證變成不可能的事… 種族歧視者無法設身他人的角度,寧可從屬於一個名為「集體記憶」的神話文本……………………… 個別記憶經由他人的情感而存在我們的思想中,這個個別記憶即是一場社會戲劇……………………… 美學的粉飾太平之下,見證往往會分化團結、扼殺神話…………………………… 社會文本必須一致連貫,因此所有的機構,即便是最慈善、最不可或缺的機構,都讓受害者噤聲不語,讓他們的見證也無以名狀…………………………………… 假記憶,真幸福?…………………………………… 如果不是過往記憶的揮之不去,我們可能說不上幸福或悲慘,因為我們會受到當下的荼毒…………………………………… 話語的蝴蝶效應加上敘述者身分將我們導向敘述……………………………… 祕密是內心的縮圖,賦予巨大的情感能量。事實上,思想成為一種隱匿之說……… 當祕密受到隱匿時,還是會有情緒,顛擾人際關係。但是當祕密揭發時,周遭的秩序重新洗牌,令人難以承受…………………………………… 當亡靈動盪不安,彼此撕裂時,他們的後代會因創傷的再現而痛苦加倍……… 分享苦難的經歷,就是請求周遭親友做我們奮鬥的領導…………… 揭露的祕密所產生的效應,是依據聽者與他對於告白所感受的方式而定………… 為了瞭解自己,周遭環境必須配合,自我才得以強化……… 問題不在於針對病患,緩減他的疼痛,真正應該治療的是文化…………… 創造力或許是痛苦的產物。而這不代表痛苦即是創造力的來源……………… 如狂人般作夢以填補缺憾。夢想?還是……死亡?…………… 結論 當個正常人是要付出代價的,經歷過的災難促使我們蛻變。我們從而編織了心理韌性,心靈創傷者把痛苦轉化成藝術品……………
走人少的路:連加恩的
永不嫌遲:在任何年齡
打造強韌內在的少林精
寵物和城市:一位出診
年過50,我決定離家
覺察你的內在海洋:來
與人為善的幸福哲學:
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
存在的勇氣:會害怕也
你的心有一道牆:人生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