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故事的神奇教養力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用資深心理諮商師的「傾聽技巧」,當下轉換孩子的情緒、激發成長動力!
作者:
松本文男
譯者:
周若珍
分類:
家庭•親子•人際
/
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親子田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6/9/29
ISBN:9789869354943
書籍編號:kk0429124
頁數:224
定價:
330
元
優惠價:
88
折
29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用資深心理諮商師的「傾聽技巧」,當下轉換孩子的情緒、激發成長動力!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用資深心理諮商師的「傾聽技巧」,當下轉換孩子的情緒、激發成長動力! 你真的有把孩子的話「聽進去」嗎? 聽完之後,講道理、說教、搶話都是「無效傾聽」! 其實,孩子只是希望你能「用心聽」 資深心理諮商師教你,讓親子關係從「不敢說」到「無話不說」的傾聽溝通課 ◆ 孩子越大話越少?說粗話、情緒暴走、意志消沉…… 建立雙向的親子溝通模式,從「正確傾聽」開始 孩子上了國中,每次對話他只會回應「嗯」或「沒有」? 想要幫忙孩子,但是孩子卻因此大發飆,或只會說「很煩!」、「走開啦!」 父母是不是總覺得孩子長大,話變得越來越少。其實,導致這種冷漠的親子關係最大原因,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傾聽」。有時孩子只是需要父母「好好的、安靜的」聽他說話,說教、責備、敷衍、搶話……都不算是真正的傾聽,請父母檢視自己是否正用這些「假聽」方法在聽孩子說話: 【錯誤1】只聽「自己想聽的話」 只對「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感到關心,例如當孩子提到他最近熱衷的電玩遊戲時,你卻回應:「不用說這個了,說說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吧!」 》》》這樣並不是在享受和孩子對話的樂趣,而是打斷孩子的話,開始進行「確認」,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覺得「我的事微不足道」,因而慢慢失去自信。 【錯誤2】雖然有回應,但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當孩子努力表達想法時,有些家長連孩子的臉都不看,只是敷衍回應「嗯、嗯」。這種狀況多出現在家長較為忙碌的時候。例如: 孩子:「那個啊,小舞買了新的鉛筆盒喔,超可愛的!」 家長:「哇,這樣呀!」(但是沒看孩子的表情,不停地折衣服) 》》》像這種根本沒有眼神接觸的聆聽,是一種表示「對對方的話沒興趣」的態度,這樣會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 【錯誤3】總是不知不覺搶了孩子的話 孩子說話時,有時會找不到適當的措辭,這時不少家長會說:「你要講的應該是這個吧?」,或是把孩子想說的話「搶先一步說出來」。 》》》即使家長推測孩子的話是出於好意,但是對孩子而言,這樣並無法得到「完整傳達自己想法」的感覺,同時也會在不舒坦的狀態下結束對話。 【錯誤4】明明是在聽孩子說話,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說教 有些父母總是在孩子說話說到一半時,開始像機關槍似的對孩子唸個不停,例如: 「我覺得你那樣做不對喔!你應該要……」這時父母的立場便再也不是「聽孩子說話」,而是變成「對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立刻到批評責罵,孩子就會再也不想說話,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本身遭到否定。 ◆孩子獲得「被聆聽」的滿足,就能正向成長 本書作者為日本知名的傾聽諮商師,他認為「用心傾聽孩子」比用責罵或批評的方式,更能成為孩子的支柱。透過正確的傾聽可以增加孩子的「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就是一種能讓孩子「想要有所成長」、「想要成一個更好的人」的力量,也可以說是行動力、實踐力。若是改變「傾聽的態度」來理解孩子的言語,那麼孩子就會出現這些變化: 1. 孩子覺得「被認同」後,什麼事都想和父母分享。 2. 做事情更有動力、主動積極,不再懶懶散散。 3. 提昇自我肯定感、充滿自信,擁有一顆堅毅的心。 4. 對學習、運動擁有豐富好奇心,勇於挑戰新事物。 5. 孩子能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變得更獨立。 ◆「不說教批評,理解對方的所有情緒」是傾聽的第一步 作者從心理學的治療方法出發,提出正確傾聽的第一步就是「讓心變得透明」,也就是必須先把自己的想法、意見、判斷等拋在腦後,以空白的狀態去聽孩子說話。另外還有: 1. 把「我希望孩子……」、「我不希望孩子……」的心情拋到一邊 2. 不要在回應裡摻雜「道理」或「指示」,孩子才能完全說出心裡的話 3. 別說:「你應該○○」要是搬出了道理,就無法理解孩子的感情 4. 不要拿以後的事情恐嚇孩子,例如「要是你做那種事,就會跟不上別人」。 5. 不要拿過去的事來說來感嘆現狀,例如「你以前明明是個乖孩子,現在怎麼……」。 ◆ 傾聽後這樣回話,建立雙向的親子溝通模式 ╳不用擔心這麼多啦,一定沒問題的! ○沒有人站你這邊,感覺一定很難受吧! →這樣只是否定孩子的情緒,這時應該同理並吸收孩子的不安,讓孩子感到安心。 ╳又在打電動呀,功課寫完沒? ○你最近一直在玩這款遊戲耶,好玩嗎? →如果一直抱持嘮叨嫌棄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爸媽除了對讀書以外的自己之外,沒有一絲好感」,而無法在家裡放鬆,漸漸失去動力。 ╳原來電玩遊戲就是這樣騙人的呀! ○這遊戲好深奧喔,難怪會讓人著迷呢! →當自己的興趣遭到父母否定,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本身遭到否定,這樣會比毫不關心造成更大的裂痕。 ╳你應該要先寫功課吧?寫完之後再去看卡通 ○這樣呀,一直掛在心上會很難專心做事吧? →讓孩子自己確認步調和做法,孩子的動力就會提升,若是逐一給予提示,要求孩子行動,那麼孩子就會漸漸變得無精打采,甚至把情緒掩蓋起來。 ★本書特色★ 1、「傾聽」是最好的親子溝通 本書作者為日本的傾聽療法專家,他列出諮商家庭時的實際對話案例,提點父母在傾聽溝通時應注意的對話細節及祕訣,透過正確的傾聽方法理解孩子的情緒,讓心理能健康成長。 2、從「不敢說、不想說」到「無話不說」 用「好、壞、比較、評斷、指導」的角度來評斷孩子所說的話,都不能理解孩子最真實一面,成為傾聽的阻礙,因此本書也列出在傾聽孩子心聲時不該使用的「NG話術」,避免損傷孩子的心理能量。 3、做孩子的情緒老師從「傾聽」開始 當孩子情緒暴走、意志消沉時,透過傾聽能讓孩子把不安、緊張、悲傷等負面情緒吐露出來,孩子的心就能從緊張中獲得釋放,找回精神上的安定。
松本文男 生於長野縣佐久市。1947年京都大學理學院畢業。1953年東京大學醫學院博士課程修畢。芝加哥大學博士課程修畢。曾任長野縣教育委員會教育中心諮商室長、長野縣立高中校長,1983年起的20年間,擔任長野大學教授、郵政省專任諮商師。 現為NPO法人日本精神療法學會理事長、國際精神療法學會理事(東亞負責人)、日本傾聽療法士會會長。主要著作有《煩惱的青少年心病》、《這種時候該怎麼辦》(東京法令出版)、《心的診療室》、《心的談話室》(近代文藝社)、《壓力與過敏》(醫學書院)等。
前言 各位是否把父母的「期待」和「擔憂」強加在孩子身上呢? 第1章只要仔細「聆聽」孩子的話,親子關係就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您是否覺得「我每天都很認真聽孩子說話」? ●大部分的父母其實都沒有聽孩子說話 ? 只聽父母自己想聽的話 ? 雖然有回應,但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 總是不知不覺搶了孩子的話 ? 明明是在聽孩子說話,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說教 ●讓孩子不覺得自己有被傾聽的「假聽」 「傾聽」的精髓, 在於把父母那種「我想要你這麼做」的想法束之高閣 ● 認真地聽孩子說話,並且完全相信他 ● 暫時將「我想要你∼」的想法束之高閣 ● 不要只複述事實,而是將從話中感受到的感情化為言語回覆 ● 無法將感情化為言語時,亦可給予肯定的回應 不要在回應裡添加「正確答案」或「指示」, 孩子才能把話全部說完 ● 別說「你應該○○」。要是拿出了正確答案或道德,就無法理解孩子的感情 ● 假如把父母的價值觀或成功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被夾在中間,無法說話 ● 一旦聽見孩子說「很煩耶」,就必須警覺自己已經干涉太多了 當父母理解孩子的不安或消極的言論, 孩子的心情將會有所改變 ● 「我受夠了!」這句話的背面,藏著許許多多真話 ● 「理解」和「接受」是截然不同的 只要透過「傾聽」找回信賴關係, 以往被拒絕的言語也能傳達給孩子 ● 倘若沒有信賴關係,無論是「說教」或是「建議」都無法被接受 ● 情緒獲得理解的孩子,便能接受父母的建議 ● 人會「喜歡」透過傾聽而理解自己的人 第2章父母的「傾聽」能讓孩子的心變得堅強 光靠鼓勵,老是說「不想做」的孩子,心也不會被打動 ● 世上沒有聽到「拿出幹勁來」就湧現的幹勁 ● 受人要求而做的行動無法持久 ● 精神能量用盡後,身體就不能動了 ● 只要能夠打從心裡放心地說話,便能獲得飽滿的精神能量 想做到「全盤理解」,該如何傾聽孩子的話呢? ● 理解對方所有的情緒,就是「傾聽」 ● 獲得父母傾聽的孩子,可以提昇自我肯定 ● 只要提昇自我肯定,無論學習或運動都會變得更快樂 察覺「孩子與父母擁有不同的人格」乃是第一步 ● 若父母一直採取守勢,便難以傾聽 ● 只要不重視「別人的眼光」,父母和孩子就都自由了 ● 學習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著孩子 由家庭承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培養出「不易受挫」的孩子 ● 在家裡能夠暢所欲言,所以在外面就能「做得好」 ● 當孩子心靈受創時,只要認真傾聽,就能恢復孩子心的能量 ● 透過傾聽使心靈穩定,可培養不易受創的精神力 ● 從前不想上學的孩子,現在學校成績成了第一名 ● 由於父母有所變化,孩子也重新站起來,不再逃學 第3章引發孩子動力的7個原則 培養孩子動機的傾聽原則 ● 光只是改變表面上的態度,孩子不會有變化 ● 〈原則?〉釋放相信孩子的訊息 ● 〈原則?〉對孩子毫無保留的一面表示善意的興趣 ● 〈原則?〉試著與孩子一起自然地行動 ● 傾聽孩子訴說他們「喜歡的東西」,就是讓孩子產生動力的契機 培養「孩子主動想做的意願」的傾聽原則 ● 〈原則?〉等孩子主動做出選擇或行動,並從旁觀察結果 ● 〈原則?〉即使孩子失敗了,也要抱著善意去理解 ● 〈原則?〉不要戳破孩子的「我覺得已經做了」 ● 〈原則?〉指出「不好的地方」,不讓它成為習慣 ● 一句「只有你會耶」,讓孩子最怕的數學變成拿手科目 第4章藉由「傾聽」度過親子關係的危機 無法溝通………修正親子間齟齬的步驟 ● 孩子很容易只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該怎麼辦? ● 因為父母生氣而受的創傷,會演變為孩子的憤怒 ● 為了不讓孩子拒絕溝通,需要的是「想像力」 孩子會察覺父母沒有說出口的真心話,並產生反彈 ● 完全拒絕溝通的孩子,其實是在全力抵抗父母無聲的攻擊 ● 找出「走開」背後的真心話 ● 不要因為被拒絕而遠離孩子,而要陪在他身邊 ● 「叛逆期的孩子要好好管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孩子沉迷於智慧型手機或遊戲時,就算把東西沒收也不能解決問題 ● 該如何面對沉迷於SNS的孩子? ● 放下智慧型手機,親子一同尋找其他的樂趣 “明明知道卻脫口而出” ──貼近此種行為背後心情的方法 ● 面對難以回答的問題,只要想像孩子的心情再回覆就好 ● 當孩子找藉口時,不要追問「事實是什麼」 ● 父母只要順著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覺得受到支持的孩子便能自己找出答案 當孩子不由得說出絕望的話語時,請想像孩子所受的苦 ● 面對具有衝擊性的話語,只要理解話中的情感就好 ● 當孩子說「我想去死」的時候,不要直接否定他,而應該理解他話中的真意 ● 父母的話,可能會對遭到霸凌的孩子造成二度傷害 ● 當孩子撒了大謊時,不要責備他,試著誠懇地拜託他3次看看 當孩子說出真心話之後,會出現極大的轉變 ● 過去不願意上學的孩子,表示「我不知道當時為什麼不想去」 ● 孩子對父親的憎恨,在1小時之內就有了轉變 ● 傾聽孩子們說完話之後的「真心話」 ● 想傳達訊息時,要忠於「自己的心情」 理解「氣死人了!」「做不到!」背後真正的情緒 ● 經過「孵化時間」,孩子便會從痛苦中重生 ● 孩子自己發現的解決之道,就在「我一定做不到!」這句話之後 如何準備讓孩子容易發出小小SOS的「地點」、「時間」和「氣氛」 ● 發現孩子神情明顯不對勁時,就拜託孩子「請跟我說」 ● 即使只是在理解自己的人面前哭,也能讓孩子充電 ● 就算沒時間,也不要讓孩子有這種感覺 ● 提供孩子一個可以將負面情緒完全發洩出來的地方 第5章絕對不可以這麼做的NG鐵則 比較、評斷、指導、觀察──什麼樣的聆聽會讓孩子萎縮? ● 「比較、評斷、指導、建議」是絕對NG的 ● 不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 不做好、壞的「評斷」 ● 為了讓孩子做事的「誇獎」也會招致反彈 ● 不要「指導」孩子,試圖改變他的行動或感情 ● 孩子沒有要求的「建議」只會造成壓力 ● 停止「觀察」才能更貼近孩子 在「傾聽」孩子的心聲時不應出現的言詞和態度 ● 讓孩子喪失動力的7種「NG言詞」 1. 用命令的口吻和態度逼孩子達成父母的期望 2. 提出未來的事 3. 提出過去的事 4. 指責孩子的個性,否定孩子 5. 混入生活面的教養和訓練等 6. 在孩子面前假裝傷心 7. 在意他人的眼光 ● 不因孩子說出的內容感到困擾或慌張 ● 敷衍的安慰將使孩子覺得「你根本就不懂」,造成孩子的不信任 避免父母對孩子的希望與期待 變成了孩子的壓力 ● 就算隱藏自己的真意,孩子仍能敏銳地感受到父母在「矇混」 ● 「父母的期待」最好一開始就“挑明了講” ● 持續傾聽,直到孩子擁有目標,自然地展翅飛翔 ● 親子間的傾聽,總有一天會立場顛倒
焦慮的是我們,不是他
不命令,讓孩子自己動
Drama Free
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
父親這種病:當父愛缺
.AI無法取代的非認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
用力奔跑的媽媽:跑過
零吼罵育兒的神逆轉練
別談教養,帶孩子擁抱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