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最權威的大陸淘金手冊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第四次工業革命 @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作者: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
譯者: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
分類:
財經投資
/
經濟
叢書系列:財經企管系列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7/31
ISBN:9789864792689
書籍編號:kk0447214
頁數:256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第四次工業革命 @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中文書名:第四次工業革命 原文書名: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亞馬遜網路書店2017最佳商管書TOP20!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如海嘯般地席捲全球, 在這個新世界裡,不再是大魚吃小魚, 而是快魚吃慢魚! 未來5年全球15大經濟體, 將因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興起, 導致510萬個工作消失 ! 和前三次工業革命全然不同,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改變我們的世界, 也改變了我們是誰! 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人類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電力的使用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電腦、網路的問世再度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隨著科技快速的進程,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已經悄然開始,並且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席捲全球,徹底顛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互相關聯的方式,無論是規模、廣度,還是複雜程度,第四次工業革命都與人類過去經歷的變革截然不同。其中可植入技術、數位化身分、物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技術變革都將對全人類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本書作者為被視為全球經濟風向球的「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與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他在本書中提醒,人類若無法做好因應這波科技海嘯的準備,機器人等技術創新,將導致大量工作消失,而最直接受衝擊的,就是中產階級。更重要的是,各種科技的匯流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而是我們是誰! 臉書營運長 雪柔・桑德伯格、可口可樂董事長 穆塔・肯特、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雷歐・拉斐爾・萊夫、英國石油董事長 思文凱 一致好評推薦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施瓦布教授指出,科技、社會與經濟出現許多深遠的轉變,改變了社會,帶來許多益處。施瓦布為領導者提出思路嚴謹的架構,協助我們迎向挑戰,將這些益處發揮到最大。四十年來,施瓦布教授號召政府、民間部門與其他公民社會的成員,展開範圍極廣的討論,設法確保第四次工業革命能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臉書營運長、Leanin.org創辦人 無論是企業領導者、政策擬定者或公民,若想了解新興科技帶來的挑戰與機會,就別錯過這本書。當今發生的重大轉變勢必影響所有商業模式,也將撼動各國社會。施瓦布提醒眾人,應善加發揮個人與集體力量,確保第四次工業革命能比過去三次更永續,讓世上每一個人都雨露均霑,擁有力量。 ——穆塔・肯特(Muhtar Kent),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與執行長 科技會界定人類的未來。我們如何工作、分享資訊,甚至處理全球危機(例如乾淨水源與氣候變遷),都會受到科技左右。施瓦布在本書中提出絕佳的架構,思考我們如何讓科技創造的未來社會,能契合深刻的人性價值。 ——雷歐・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麻省理工學院校長 第四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企業、產業與國家所帶來的影響,固然值得令人振奮,但從歷史之鑑來看,重大的經濟動盪往往伴隨社會與政治層面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提出嶄新的思考、組織與合作方式來因應。本書不僅在評論新興科技時令人眼界大開,更客觀地探討系統轉型時的潛在負面衝擊,最後則以樂觀的態度呼籲世人採取行動。 ——思文凱(Carl-Henric Svanberg),英國石油董事長
作者簡介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1971年,他在《機械工程領域的現代企業管理》一書中提出了「多方利益關係者」概念,認為現代企業管理不僅要為股東服務,也應兼顧所有關係者的利益,才可實現基業長青。同年,在此概念引導下,創立了世界經濟論壇,並將其發展成為當今全球最重要的公私合作平台。擁有弗立堡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最高榮譽)、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工程學博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於1972年成為日內瓦大學最年輕的教授,並榮獲國內外多項榮譽。 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譯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了 從工業4.0 到第四次工業革命 「革命」一詞指的是突然出現的劇變。革命總是這樣發生在人類歷史中:每每出現新技術、看待世界的新視角,人類的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便會發生深刻變革。如果以歷史的長河做為參照,這些突然發生的變革可能要持續很多年才能全面展開。 人類生活方式的首次深度轉變大約發生在10000 年前。當時,通過馴養動物,我們從採集時代過渡到了農耕時代。這次農業革命使畜力和人力得到了結合,推動了生產、運輸和交通的發展。此後, 糧食產量逐步增加,有效促進了人口增長和人類聚居地面積的擴大,並由此催生了城市化和城市的崛起。 繼農業革命之後,到了18 世紀下半葉,一系列工業革命相繼而來。這些革命標誌著肌肉力量逐漸被機械力量取代,發展到今天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認知能力的提高正在促進人類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約從1760 年延續至1840 年。由鐵路建設和蒸汽機的發明觸發的這次革命,引領人類進入機械生產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始於19 世紀末,延續至20 世紀初,隨著電力和生產線的出現,規模化生產應運而生。第三次工業革命始於20 世紀60 年代。 這一次革命通常被稱為電腦革命、數位革命,因為催生這場革命的是半導體技術、大型電腦(60 年代)、個人電腦(七、八○年代)和網路(90 年代)的發展。基於前三次工業革命的各種定義和學術觀點,我有理由認為,我們當前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 第四次工業革命始於這個世紀之交, 是在數位革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同過去相比,網路變得無所不在,移動性大幅提高;感測器體積變得更小、性能更強大、成本也更低;與此同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也開始嶄露鋒芒。 以電腦軟硬體和網路為核心的數位技術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但與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同的是,數位技術正變得更為精深,一體化程度更高,也正在引起各國社會和全球經濟發生變革。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艾瑞克• 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 麥克費(Andrew McAfee)兩位教授在2014 年合著的同名著作中,將本階段稱為「第二次機器時代」。書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轉捩點上, 通過發展自動化和生產「前所未有的事物」,這些數位技術的影響力將得到全面發揮。 在德國,關於工業4.0 的探討方興未艾。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1 年的漢諾威工業展上提出的,它描繪了全球價值鏈將發生怎樣的變革。第四次工業革命通過推動「智慧工廠」的發展,在全球實現虛擬和實體生產體系的靈活協作。這有助於實現產品生產的徹底訂製化,並催生新的運營模式。 然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絕不僅限於智慧互聯的機器和系統,其內涵更為廣泛。當前,從基因定序到奈米技術,從可再生能源到量子計算,各領域的技術突破風起雲湧。這些技術之間的融合,以及它們橫跨物理、數位和生物幾大領域的互動,決定了第四次工業革命與前幾次革命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在這場革命當中,新興技術和各領域創新成果傳播的速度和廣度要遠遠超過前幾次革命。事實上,在世界上部分地區,以前的工業革命還在進行中。全球仍有13 億人無法獲得電力供應,也就是說,仍有17% 的人尚未完整體驗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也是如此。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也就是40 億人, 仍無法連接網路,其中大部分的人都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紡錘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它走出歐洲、走向世界花了120 年。相比之下,網路僅用了不到10 年的時間,便傳到了世界各個角落。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經驗同樣適用於今天的革命。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技術創新,是決定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政府、公共機構以及私營部門都要發揮自身作用,對技術創新持包容態度,不過同樣重要的是,一般公眾也要看到長遠的效益。我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所蘊含的能量、影響力和歷史意義絲毫不亞於前三次革命。不過我個人也擔心,一些因素或將阻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潛力得到有效而全面的釋放。這種擔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第一,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之際,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政治體制,但我認為,目前各方面的領導力水準還不夠, 對正在發生變化的認識也仍不足。不管在國家層面,還是國際層面,用於管理創新成果的傳播、減緩顛覆性影響力所必須建立的制度性框架遠遠不足,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缺乏。 第二,國際社會尚未就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形成積極、一致的共同認識。如果我們想為形形色色的個人和群體賦權,避免公眾抵觸當前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這樣的共同認識必不可少。
發掘洞見:《華爾街日
貨幣失能:通貨膨脹擋
經濟學有什麼難的?我
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
真危機與假警報:解讀
暗黑引爆點:小事件如
創新之後:當水電技師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
「引爆點」全攻略:《
億萬救援:從白宮壓力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