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江澤民其人連環畫集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
作者:
牛軍
分類:
軍政•法律
/
政治
叢書系列:YZ(九州)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19/1/25
ISBN:9789576817892
書籍編號:kk0482701
頁數:462
定價:
750
元
優惠價:
88
折
66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冷戰與中國外交決策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作者從1990年代中期到現在發表的20篇與冷戰有關的論文,是作者研究冷戰與中國外交之關係的部分學術成果,當然也是作者自認為比較有心得、價值的部分。在編選本文集時,作者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論文,而是將它們分成為「冷戰與中國外交」、「中蘇關係」、「抗美援朝決策」、「地區問題」、「中美關係」等5個專題,每個專題約3-4篇論文。做這樣的分類主要是為了便於讀者在閱讀時能更容易地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有關的內容。現在回過頭來看,作者在不同時間針對冷戰與中國外交之關係的不同問題撰寫的論文,其內容主要還是圍繞著幾個重大事件的,有這樣的機會將它們分類組合一下,還可以大致看出各組中的論文的內在聯繫。這種編選方式也的確反映了本人這些年來研究時的主要關注和研究視角,特別是對冷戰時期中國重大外交決策的關注。 作者一直相信,做大致分類的案例分析對於最終建立起一個合理的研究架構和分析模式是不可缺少的工作,這也是作者現在堅持做案例研究的目的和動力之一。本書最後一篇《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之經線》是比較宏觀地梳理和論述建國60年來中國外交的基本線索和基本架構,時間上有些超出了冷戰史的範圍。不過,這篇論文涵蓋的60年中,有40年屬於冷戰時期,而且它的很多內容都是論述有關冷戰時期的問題或與冷戰有密切關係的問題。另一方面,這篇論文可以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背景,有利於深化對40年冷戰時期中國外交中一些重要事件的理解。所以收錄在文集末篇權作為結束語。
作者簡介 無牛軍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法學博士。長期從事中國對外政策和對外關係、美國對外政策等領域的研究。曾應邀在美歐日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等做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或兼職教授。出版中、英、日等文字專著多部。 代表作《從延安走向世界:中國共產黨對外關係的起源》獲「第七屆中國圖書獎」和「華東地區優秀政治理論圖書一等獎」,該書英文版由美國Eastern Bridge出版公司2005年出版。 專著《冷戰與新中國外交的緣起(1949—1955)》獲選2011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在中國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中、英、韓、日等文字的論文多篇,獲優秀科學研究成果和優秀教學獎多項。
目錄 作者簡介 代序:冷戰國際史研究:世界與中國 一、冷戰國際史研究的學術特徵 二、冷戰國際史研究的熱門焦點問題 三、冷戰國際史研究發展的新趨勢 前言 冷戰與中國外交 解放戰爭時期的美蘇國共關係——東亞冷戰的前奏 一、「蔣(介石)之下的和平」:機會是否存在 二、內戰與冷戰 三、革命中的新格局 論新中國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徵 一、「一邊倒」與新中國外交的革命性 二、三大決策與新中國外交的內在矛盾 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歷史含義 1962:中國對外政策「左」轉的前夜 一、50年代後期中國對外關係動盪的緣起 二、1960年開始的對外政策調整及其原因 三、1962年的對外政策向左轉 「告別冷戰」:中國實現中蘇關係正常化的歷史涵義 中蘇關係 論中蘇同盟的起源 毛澤東的「危機意識」與中蘇同盟破裂的緣起(1957—1959) 一、「原子彈」——危機與裂痕之一 二、「美蘇緩和」——危機與裂痕之二 三、「大躍進」——危機與裂痕之三 1969年中蘇邊界衝突與中國外交戰略的調整 一、中蘇關係破裂後的中國外交戰略 二、中蘇邊界軍事衝突與中國的反應 三、中蘇邊界衝突與中國對美政策的轉變 1980年代中蘇關係研究 一、中蘇關係的研究框架 二、「正常化」問題的緣起及涵義 三、「三大障礙」的提出及其影響 四、解決印支問題與「正常化」 抗美援朝決策 韓戰中中美決策比較研究——抗美援朝決策研究之一 一、美國決定軍事干涉與中國決定抗美援朝 二、越過三八線決策 三、「停戰談判」決策 越過三八線——抗美援朝決策研究之二 一、中國參戰目標:「草鞋沒樣,邊打邊像」 二、「取法乎上得其中」 三、「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論「戰爭局部化」與停戰談判決策——抗美援朝決策研究之三 一、「戰爭局部化」與出兵前的軍事目標 二、停戰談判設想的提出 三、停戰談判決策的形成 地區問題 重建「中間地帶」:中國亞洲政策的緣起(1949—1955) 一、「中間地帶」:一種新認同的緣起 二、「一邊倒」中的亞洲政策定位 三、重返「中間地帶」 中國援越抗法政策再探討 一、「援越抗法」政策的緣起 二、「積極援助,但不包辦」 三、推廣「中國革命經驗」 四、分歧的由來 「回歸亞洲」:中蘇關係與中國印度支那政策的演變 (1979—1989) 一、提出問題 二、「項莊舞劍」與「一石二鳥」 三、成為中蘇正常化的「障礙」 四、成為唯一的「障礙」 五、回歸「地區」 中美關係 未確定的開端:內戰末期中共對美政策再探討 一、從「承認」到「擠走」 二、「不承認」與「不斷絕」 三、南京祕密交往與中斷 1958年炮擊金門決策的再探討 一、東南沿海作戰計劃的形成 二、1958年炮擊金門的背景與起因 三、炮擊金門決策過程探析 論60年代末中國對美政策轉變的歷史背景 一、中國安全戰略的演變 二、中國外交政策演變與決策機制的重建 三、中國與北越關係的變化 略論60年代中期的美國對華政策 一、甘迺迪上台前後有關對華政策的討論 二、1960年代中期的困境 三、美國對華輿論的變化及其特點 中國、印度支那戰爭與尼克森政府的東亞政策(1969—1973) 代結語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60年之經線 一、中國革命運動的影響 二、中國內政與中國對外關係 三、國際環境及其與中國對外關係的互動
新竄起者:破解中國巧
李登輝與台灣的國家認
地緣新秩序(2冊套書
地理的未來:太空如何
親密敵人:錯抱中國共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
毛氏美國:親歷文革的
歐盟視角:二十一世紀
華年心緒從頭理:回憶
黑暗資本:自由經濟,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