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重新凝視失落:哀傷治療技術的衡鑑與介入
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作者:
羅伯特.奈米爾
譯者:
翁士恆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諮商輔導
叢書系列:教育輔導系列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19/8/12
ISBN:9789576939358
書籍編號:kk0492905
頁數:528
定價:
650
元
優惠價:
79
折
51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重新凝視失落:哀傷治療技術的衡鑑與介入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重新凝視失落:哀傷治療技術的衡鑑與介入 內容簡介 透過本書,台灣與其他地區的中文讀者能在這些概念與技巧的沃土上交流,幫助個案從哀傷中成長,並進一步投身於哀傷諮商與治療實務的全球社群之中。 ——羅伯特.奈米爾(Robert A. Neimeyer) 本書接續奈米爾另一本著作《哀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哀傷輔導實務》(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 Creative Practices for Counseling the Bereaved)所遺留的技術探討,提供在哀傷治療的創新方法以因應喪親者的需求,包含納入全新的實際量表和評分項目,以方便實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使用。本書提供了喪親工作的方向,也為面對不同種類失落的倖存者提供諮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指引,對於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和剛開始深入研究哀傷治療領域的工作者來說,是案上必備的參考。 推薦 方俊凱(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暨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石世明(臨床心理師) 吳嫣琳(波特蘭失落與變遷研究學院副總監) 林綺雲(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葉北辰(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
作者簡介 羅伯特.奈米爾/聶泊淵(Robert A. Neimeyer)博士 曼菲斯大學(University of Memphis)心理系教授,也在當地持續著積極的臨床實務工作。奈米爾博士已出版了三十本書,包括《哀傷治療的技術:創新的哀傷輔導實務》(Techniques of Grief Therapy: Creative Practices for Counseling the Bereaved)以及與芭芭拉.湯普森(Barbara Thompson)合著《哀傷與表達性藝術:創建意義的實務工作》(Grief and the Expressive Arts: Practices for Creating Meaning),他同時也是學術期刊《死亡研究》(Death Studies)的編輯。身為將近五百篇學術文章與書冊章節的作者,他近年來努力推展哀傷即意義建構過程的理論。奈米爾博士是死亡教育與諮商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ADEC)理事長,也是死亡、亡故與喪親國際工作團體(International Work Group for Death, Dying, & Bereavement)的主席。在學術貢獻上,他獲曼菲斯大學頒發傑出人員獎章,也是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的一員,並獲死亡教育學會(Association for Death Education)和個人意義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這兩個機構頒發終身成就獎。 譯者簡介 翁士恆 英國愛丁堡大諮商與心理治療博士,專長為歐陸現象學哲學與客體關係理論心理治療。曾是兒科臨床心理師,面對特殊兒童與罕見疾病的家庭,多年來與他們以及歷經暴力對待的兒童與家庭一起工作。現為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主責授課心理衡鑑、診斷與心理治療。
目錄 中文版前言 編者序 譯者序 如何使用本書 促成本書的專業工作者 PART 1 架構哀傷工作 1 哀傷的發展理論 2 哀傷是一種愛的形式 3 哀傷治療中的雙重歷程模式 4 創傷性喪親 5 尋找證據:在喪親照顧中使用 CareSearch 網站 PART 2 衡鑑哀傷 6 霍根哀傷反應檢核表 7 壓力生命經驗整合量表 8 失落意義編碼簿 9 哀傷與意義重建量表 10 喪偶日常生活量表 11 生活顯著性覺知量表 12 複雜性靈性哀傷量表 13 道德傷害問卷——軍事版 14 複雜性哀傷的喪親雙軌問卷 15 社會支持量表 PART 3 因應哀傷 16 哀傷之河 17 哀悼任務的自我評估 18 繪製失落的影響地圖 19 因應哀傷的策略 20 活化行為脈絡 PART 4 關照身體 21 與哀傷共在 22 放鬆反應 23 經絡敲打 24 哀傷瑜伽 PART 5 與情緒共舞 25 疏通多重失落 26 罪惡感的療癒力量 27 慈悲心與慈心禪 28 哀傷中的矛盾心理 29 失物收藏箱 30 哀傷抽屜 PART 6 重建自我 31 建立自我能力 32 我是誰? 33 透過內在慈悲的治療 34 給自己的信 PART 7 重寫失落的故事 35 類戲劇式聆聽 36 網路書寫 37 靈性日誌 38 消融凍結的哀傷 39 時光回溯 40 琉璃蝕刻 PART 8 重組持續的連結 41 重新整合失落後的依附關係 42 關係回顧 43 AfterTalk網站 44 吟唱一段想像對話 45 自發性紀念 46 線上紀念館 PART 9 重新凝視失落 47 生命遺照 48 描繪暴力性死亡的畫面 49 雙重玫瑰 50 拍下我們的關係,只為了記得你 51 療癒花 PART 10 讓系統動起來 52 擴展系統 53 喪親手足會談 54 哀傷點 55 家庭紋章 56 哀傷禮儀教練 PART 11 催化團體工作 57 催化團體工作中的安全感 58 喪親支持團體的共同催化 59 涵容暴力死亡的故事 60 合作一首詩 61 紅帳篷 62 哀傷球 PART 12 召喚儀式 63 遊戲儀式 64 靈療儀式 65 耆老 66 床邊唱誦
是不是霸凌,誰說了算
學習與生命說再見套書
一百零一個活下來的理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
跳過學障的高牆:國內
正向專注力:180秒
情緒虐待自癒療法:擺
自帶幸福的體質:心理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
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