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聯合文學雜誌328期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聲韻詩刊:第52期
作者:
編者:宋子江, 鄭政恆, 何麗明, 周鉑陶, 雷暐樂, 吳詠彤, 麥智軒
分類:
雜誌•期刊
/
期刊
出版社:
石磬
出版日期:2020/3/1
ISBN:9772308221524
書籍編號:kk0514865
頁數:128
定價:
215
元
優惠價:
88
折
18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聲韻詩刊:第52期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聲韻詩刊:第52期 內容簡介 【卷首語】宋子江/在詩中自覺異鄉 【Voice & Verse Special Feature “Bullet”】 ◉ Rae Rival ◉ Dongli Liang ◉ Dave Drayton ◉ Siobhan Hodge ◉ Gavin Yuan Gao ◉ Paolo Tiausas ◉ Emmanuel Lacadin ◉ Shikhandin ◉ Andrew Barker ◉ Alfonso Manalastas ◉ Dennis Andrew S. Aguinaldo ◉ Alan Wong ◉ Ralph Fonte ◉ Paul Lobo Portugés ◉ Noel Christian A. Moratilla ◉ Chan Kwan Ee Tom ◉ Piera Chen ◉ Nerisa del Carmen Guevara ◉ Shawn Hoo ◉ Koel Chu 【本地創作】 ◉ 邢凱婷 ◉ 村正 ◉ 梁璧君 ◉ 鄭政恆 ◉ 夏月 ◉ 施勁超 ◉ 余文翰 ◉ 鄭潔明 ◉ 呂少龍 ◉ 周漢輝 ◉ 姚慶萬 ◉ 邢鐵 ◉ 卡卡 ◉ 水先 ◉ 李浩榮 ◉ 熒惑 ◉ 水盈 ◉ 千雲 ◉ 李妾 ◉ 陳禮莉 ◉ 嚴瀚欽 ◉ 尹文羽 ◉ 靡木 ◉ 吳見英 ◉ 黃敬源 ◉ 曾繁裕 ◉ 奈斯 ◉ 紅紅 ◉ 白水 ◉ 席輝 ◉ 莊元生 【澳門專欄】 ◉ 賀綾聲 ◉ 甘草 ◉ 雪堇 ◉ 鳴弦 ◉ 甘遠來 ◉ 蔡雪敏 ◉ 莊志豪 ◉ 鎧鈃 ◉ 蘇曉怡 ◉ 李采瑜 ◉ 洛書 ◉ 詩子 ◉ 邢悅 ◉ 幽子 ◉ 作業 ◉ 盧傑樺 ◉ 陸奧雷 【專欄】 【形象觀詩】梁冬莉/色彩的假名詩 【角落羅卡】夏簷、洋小漫/Jorge de Sena 詩十首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週年】 馬文康/世紀對話「言說與沉默」―― 安娜.布蘭迪亞娜(Ana Blandiana)與弗羅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 郭婷/黑暗時代的新新不息之力―― 人工智能與心靈密碼 何曉瞳/當寫作與言說是一種「優勢」―― 專訪苡若瑪.恩梅彬憂(Ijeoma Umebinyuo) 鄧卓華/音樂與詩的距離――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回聽 胡濤/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詩歌評論】西川/新詩百年 【詩人遊記】劉偉成/零至一―― 一張從愛荷華寄回家的明信片 【譯介天地】陳永財/William Carlos Williams 詩六首 【詩史鉤沉】馬輝洪/回望香港歲月―― 再訪原甸先生 【歌詞探微】栩晉/藏乎?仗乎? ―― 評〈依山觀瀾〉的「俠」之意境 【封面畫作】洋小漫 ------------------------- 卷首語:在詩中自覺異鄉 宋子江 梁秉鈞在〈非典時期的情詩〉中寫到一個正在隔離的人,他寫信時感到「文字只能面對無盡的孤獨」。今年春節,大家都在新型肺炎疫情中度過,就算不用強制隔離,也自覺地半自我隔離。詩人常常需要處於半自我隔離的狀態,倒也習慣了,但是自我隔離不等於自我封閉。寫詩總歸是言志,人以之抒發情思,就算沒有特定的言說對象,就算言說時孤獨的。寫著寫著,在詩中自覺異鄉,也不鮮見。 通過電郵問候遠方的朋友,大家都覺得這個時代愈來愈缺乏理性討論的空間,狹窄的心胸限制人的視野,仇外的情緒滋生保守的文化趨勢。詩歌在香港能夠生存下去本來已經夠困難的了,面對近年的文化困境,大家仍堅持閱讀、寫作、評論和翻譯,真是讓人感到鼓舞。 重新開幕的香港藝術館舉辦「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週年展」。展牆上有一段吳冠中的藝術宣言:「我想造一座橋,是東方和西方、人民和專家、具象和抽象。」我想,《聲韻詩刊》(Voice & Verse Poetry Magazine)便是一直充當著一個造橋者,以開放對話的態度,連結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聲音、不同的地方。 今期我們推出中國大陸著名詩人西川的重要評論〈新詩百年〉。他在文末總結,當代中國詩歌「在被塑造、被選擇的同時,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人們感受時代、表達自己、思考世界的方式。」從今期開始,我們和澳門別有天詩社合作推出澳門專欄,由澳門詩人洛書主編,以後香港和澳門的詩人便能夠常常在紙面上相遇了。另外,今期繼續推出「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週年」專輯,和大家回顧這場在滿城風雨中舉辦的國際詩歌盛會,涉及翻譯、人工智能、女性寫作、電子音樂、詩歌節籌備等各方面。 詩刊一直發表許多詩歌翻譯,當然也常常面對各種質疑,最cliché不過的就是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Robert Frost)那句著名的話:「詩是在翻譯中失去的東西。」姑勿論這句話的原意和闡釋的可能,這句話的確很容易被利用。美國詩人和翻譯家弗羅斯特.甘德(Forrest Gander)很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本期「世紀對話」中有所紀錄:「翻譯作品極大地豐富了我自己的語言。⋯⋯這些翻譯作品使我得以超越自己,超越我所處的文化,想象其他人的想象,它們使我成為了更廣闊的人。最後,我認為翻譯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隱喻,我們身處前所未有的跨邊境、跨空間移民潮中,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翻譯,來邂逅不同於我們的他人,來發現我們自身當中的異鄉人。」 本期英文版的主題是「子彈」(Bullet),繼續以詩歌回應狂亂的時世。下一期我們將更緊貼時事,中英文版都會推出關於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特別專輯。洋小漫率先以此為題畫了一幅畫,作為本期封面,是為預告。
Watch Taiw
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
《河流》身心靈療癒.
Watch Taiw
ef東京衣芙雜誌【國
ef東京衣芙雜誌【國
Watch Taiw
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
ef東京衣芙雜誌【國
《河流》身心靈療癒.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