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故事的神奇教養力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最新兒童心理小百科
作者:
梅薇思•克琳;
譯者:
李霄燕
分類:
家庭•親子•人際
/
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親子叢書10
出版社:
業強(明田)
出版日期:1995/11/1
ISBN:9576833590
書籍編號:sb0058910
頁數:224
定價:
200
元
優惠價:
79
折
15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最新兒童心理小百科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前言
這本書所寫的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我有三十年作母親的歷史,十五年作心理醫生的工作經驗,還是一個五歲孩子的祖母。現在的我,對於充當其中任一個角色都很有信心,而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與其他作父母的人共享這分信心,並希望你們能從中有所收益。 這是一本具有鼓勵性和幫助性的手冊,其中包含了作父母每天得面對的各種惰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你多少有一點心理學方面的悟性和理解,就能幫助孩子均衡發展、健康成長、獨立自主地生活。同時也會幫助你──為人父母者以有效的方法處理問題。 在幾乎所有的篇章中,這些觀點和態度,都以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分析原理為依據(基於費洛伊德的天賦),同時又結合了相互作用分析(基於埃里克•伯恩的天賦)理論。在此基礎上,還添加了我個人的實際經驗。 首先必須了解這樣一個基本的精神分析觀點,也就是說,要相信心理無意識的客觀存在。其次,必須承認,無意識潛在地影響著我們的感覺、行為和思想。較之意識,它在我們身上所表現的動機要更多一些。我們早年生活的經驗,深深地決定著我們成長後的生活方式。一旦這些觀念被接受,父母與子女之間心理聯繫的重要性就能被徹底地了解。 除了特殊極為重大的事情之外,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為人父母所自覺承擔的責任更重大的事了;這推動搖籃的手中掌握著整個世界,把孩子的安樂和幸福看得和我們自己的安樂與幸福同等的重要(即使不是更重要)。沒有孩子的人很難做出有利於他們完全實現自我的保證,因為這種保證就是:充滿深情地把別人的需求和願望當作自己的來實現。然而,因為孩子的存在,只要父母活著一天,他們就會不自覺地承認這種微妙的滿足。 為人父母這一身分,就像一條永恆的繩索,是一種富有創造力的奮鬥,在鼓勵和強迫之間找出並維持「最合適」的均衡狀態,孩子在生長發育中不斷變化的需求貫穿著整個奮鬥過程。十七世紀的哲學家約翰•洛克講得美極了:「要想在兩方面都做到不偏不頗,實在是一門偉大的生活藝術;如果一個人在想方法使孩子的心靈安適愉快、充滿活力、自由自在的同時,又能對孩子想做的事情有所約束,並促使孩子做一些對他而言並非很適意的事情,這個知道如何將不同事情協調一致的人,已經掌握了教育的秘訣。」 在養育孩子富有創造力的奮鬥中,我們並不「完美」,而是和普通人一樣有弱點、有缺陷。在意識中,我們決定不把父母曾經給我們造成的痛苦強加給孩子;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的,不可避免,我們又犯了其他過失;反過來說,這又是我們的孩子在養育他們的孩子時要堅決避免的情形。在我們和孩子身上有著遺傳的決定性特徵,顯而易見,這種特徵限制了我們自身的能力,使我們只能把自己沒有達成的願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同樣這也限制了孩子的能力,使他們不能從我們能為他們提供的,並且也願意為他們提供的一切中獲益,這些遺傳特徵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在承擔了人父人母的重任下,我們承認自己的力量,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無能;既承認自己的成功,又承認自己的失敗。所以說,最愛孩子的父母是那些做得「夠好了」的父母,而不是事事都表現「完美」的父母。這是因為只有讓孩子最終能夠認識到,父母是優秀的、強有力的、值得他們敬愛,但父母也有普通人所常有的弱點。那麼,處於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在面對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時,才能獲得完全的自尊和自信。成年人中那些最為驚恐不安、最不快樂的人,就是由於他們滿腦子都充斥著父母親那無懈可擊的「完美無缺」。 然而,不管為人父母多麼令人頭痛、多麼令人傷心,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身分,也是我們賦予生命最為深奧、最無可爭辯的意義。我希望,因了這本書對你心中愛的提醒,使你在履行為人父母的職責時能夠做得更好。假使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麼你不僅會因此而更加開心,而且還會把它付諸實踐,取得進一步的成功。 本書的第一部分:對所有人從出生到成年的發展過程中,一般心理活動時期作了簡單的概括。以弗洛伊德和伯恩的理論為依據,使你對孩子的行為及發展的各個方面有新的理解和頓悟。某些觀點聽起來有點極端,但你不要被它們的表象所迷惑,它們可是「孩子與家庭」這門心理學的根本。 成長過程的一般發展階段是這樣的:從出生到六個月、六個月到一週歲、一週歲到三歲、三歲到六歲、六歲至十二歲、十二歲到十六歲、十六歲到成年。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按筆畫編纂的,對於成長過程中任一時期或所有時期,有可能出現特定問題作了簡潔而全面的敘述。每一條目都對所涉及到的問題,及其恰當的處理方法作了適度的描寫。行文的長短,依據我對問題的感覺而定;就每一個論題而言,都參考了其他一些相關論題,幫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關心的問題上。為了將問題的表徵及其含義與恰當的背景聯繫起來,在必要的地方,我推荐了相關發展時期以為參考。舉例說,青少年時期短暫的偷竊行為,其意義沒有八歲時的同等行為重要;五歲時對學校的恐怖不如十二歲時的恐懼重要。任何癥候也許是正常的個性變化,或者是心理病症的跡象,你都得對處於特別背景下特別時期特定的孩子,用特定的語言加以認真考慮。 儘管這本書是談父母對子女特定心理關係的,但我還是希望你也能從中學到一般人際關係的處理方法,尤其是與最親近的人際關係的處理。父母與子女是天生獨一無二的非對稱關係:父母對子女負有完全的責任,子女卻不一定對父母負有全部責任。
■書後語
兒童時期的生活體驗,決定著孩子成長後的生活方式;如何幫助孩子均衡發展、健康成長、獨立自主?本書以兒童成長過程中精神分析原理為依據,結合相互作用分析理論,加上作者行醫經驗,使你在行為人父母的職責時能夠做得更好。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
用力奔跑的媽媽:跑過
零吼罵育兒的神逆轉練
別談教養,帶孩子擁抱
一萬步的希望:從不孕
停止打分數!孩子的人
工作媽媽學會的事:陪
溫柔教養的抄寫魔法:
每天一分鐘對話,0~
不否定的教養練習:比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