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阿啾與小狗子的吐嘈同萌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
作者:
安˙法第曼(Anne Fadiman);
分類:
文學
/
生活散文
叢書系列:人文書房6
出版社:
雙月書屋
出版日期:1999/2/1
ISBN:9579803412
書籍編號:sb0058831
頁數:0
定價:
220
元
優惠價:
79
折
17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 內容簡介
讀書的人如何愛書?可以撕書,把書頁折角嗎?夫妻或情人共有的空間裡,要如何處理汗牛充棟的書本?一對愛書人的生活和書是如何習習相關?作者在本書中以十多個短篇娓娓道來,並以她獨特的散文風格記錄著對書籍與語言的一種天長地久的愛。對作者法第曼而言,也正如對許多手不釋卷的讀者而言,現實生活中珍愛的書籍成了個人生命中的篇章,不僅可滿足閱讀的樂趣,亦可藉以省思、解惑。 身為愛書人的法第曼坦承是那種──從她父親的情色小說中初識雲雨之情的人,也會為了收到重達九公斤的舊書(她先生送的生日禮物)而欣喜若狂。此外,她也能孜孜不倦鑽研1974年豐田可樂娜汽車操作手冊,只因那是她家中唯一沒有讀上至少兩次的資料。 作者也在書中如數家珍地談論了不少名作家的軼聞趣事、擺脫不了校對職業病的樂趣,以及文字帶給她的魅力與滿足感。在幽默與博學之中取得完美的平衡,愛書人必定會有會心的一笑,值得令人玩味再三。
■ 作者序
愛爾蘭小說家約翰•麥克高恩(John Mc Gahern)孩提時代,他的姊姊在他讀書時為他解開鞋帶並脫去一隻鞋子,他文風不動。她們把一頂草帽扣在他頭上,也毫無反應。只有在她們挪去他坐的木椅時,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才「從書裡驚醒。」 「驚醒」這個動詞,用得恰到好處,因為的確有那種孩子,就像從深深的熟睡中從書裡驚醒,吃力地游過一層層的意識,朝向一個比拋在身後的迷離幻境更不真實的現實游去。我就是這樣一個孩子。日後當我成為一名受哈代影響的青少年時,我非得把我的男朋友歸類為達門(Damon)或克里姆(Clym),才能和他們談戀愛。再後來,當我和我的丈夫(一個克里姆)躺在一張被書壓得沉甸甸的床,希望我們第一胎的生產會像《安娜.卡列妮娜》中凱蒂生孩子的場景一樣,但又害怕可能會更像《孤雛淚》中的辛戛米太太的結局。 我開始寫《愛書人的喜悅》,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書經常被寫得就像是烤麵包機一樣,這是件多麼奇怪的事啊!這個牌子的烤麵包機比那個牌子的烤麵包機好嗎?這台烤麵包機售價二四•九五美元算是物美價廉嗎?未來十年我對我的烤麵包機的感覺可說是一片空白,我對我那台老烤麵包機可能懷有的溫情也同樣付之闕如。這種消費型的讀者,我在許多書評中曾大大煽動他們的購買慾,把我認為是閱讀的精髓給忘得一乾二淨了,不是我們是否要購買新書,而是要如何維持和舊書之間的聯繫,我們和這些舊書已朝夕相處多年,它們的肌理、顏色和味道對我們而言,一如我們對子女肌膚一般的熟悉。 在《普通讀者》(The Common Reader)一書中,維吉尼亞•吳爾芙,她從薩謬爾•強森的《葛雷生平》(Life of Gray)一書中借用這個片語,當作她的書名,寫著,「所有那些房間,卑微得稱不上是藏書室,卻有盈室的書,一般人在裡頭追求讀書之樂。」她說:「普通讀者迥異於批評家與學者。他受到的教育沒那麼好,天資也沒那麼得天獨厚。他讀書不過是自娛,並不是為了要傳道授業解惑。最重要的是,他被一種本能所引導,以他能弄到手的一切零零碎碎的東西,為自己創造出一個整體。」而這本書就是我企圖從我沉甸甸的書架上,從數千本零零碎碎的書中創造出來的一個整體。 我這十八篇雜文寫了四年。它們在書中出現的順序正是它們寫作時間的先後次序,除了最後兩篇例外,這們兩篇前後互調。我刻意讓事實原封不動,例如我在寫威廉•昆斯特勒(William Kunstler)時,他還活著,所以在書中他都一直活著。在這幾年當中,我的兒子來到人世,我的女兒學會認字,我和我老公年屆不惑,我母親則年屆知天命的花甲之年,而我父親則高齡九十。我們的書卻長生不老,連那些在我出生之前就印妥的書也一樣。它們記錄了年華的冉冉流逝,而因為它們提醒我們在什麼場合中一讀再讀這些書,它們同時也反映出過去數十甲子的軌跡。 書寫下了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當它們在書架上日益繁殖時(同時也在我們窗台上、沙發椅下、冰箱上),它們自成了生活中的篇章。它們不如此更復如何?
■ 內文選錄
一八三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湯姆斯•巴賓頓•馬考雷(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800∼1859,譯按:英國散文家、詩人及歷史學家,以五大冊的《英國史》〔History of England, 1849∼61〕奠定他在英國歷史學界不可動搖的地位)乘坐著馬車,動身從佛羅倫斯前往羅馬。「我的旅程穿越了色雷斯曼奴斯(Thrasymenus)平原,」他在日記裡寫道,「而在旭日東升的時刻,我閱讀李維(Livy, 59BC∼17AD,譯按:古羅馬歷史學家,著羅馬史一四二卷,記述羅馬建城至公元前九年的歷史)關於這個地方的描寫。」 當我讀到這個句子時,我明白馬考雷和我原來是有志一同。沒錯,我是不曾改革過印度的教育體系,未曾擔任過下議院議員,或寫了堂堂五大鉅冊的英國史,但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細節。他想必會同意我們在最要緊的一點上是相同的:我們都是我所謂「身歷其境讀書法」最堅定不移的奉行者。這種讀書法就是親身在書上描述的地方,實地閱讀。 發現我和馬考雷有同好,尤其讓我感到與有榮焉的滿足感,因為馬考雷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讀者。他三歲就能略識之無,五十九歲謝世時面前擺著一本展開的書,在這其間,根據他姪子的觀察,他讀書「比其他人瀏覽得還要快,而瀏覽得和任何人翻書一樣快。」他特別喜歡在行進間讀書。他在徒步穿越邦停濕地(Pontine Marshes)時閱讀布爾沃•利頓(Bulwer-Lytton, 1803∼1873,譯按:英國下院議員、殖民大臣、小說家和劇作家)的《愛麗絲》(Alice),他在坦橋井(Tunbridge Wells)的荒原上漫遊時閱讀柏拉圖,而他在倫敦擁擠的街道快速蛇行穿梭時││顯然沒有撞上人││讀了不計其數的書。在搭船前往印度時,他讀了荷馬、魏吉爾、凱撒、何睿士(Horace, 65∼8BC,譯按:古羅馬詩人,作品有《歌集》、《諷刺詩集》和《書札》等)、但丁、佩脫拉克、阿里奧斯托(Ariosto, 1474∼1533,譯按:義大利詩人。代表作為長篇敘事傳奇《瘋狂的奧蘭多》)、塔索、塞萬提斯(Cervantes),以及伏爾泰七十巨冊的大著。而這只是一部分的書單而已。「能像我一樣地愛書是多麼大的一種福氣。」他寫信給一位朋友,「能夠與古人交通,並且能神遊於迷離幻境!」 當他在色雷斯曼奴斯讀李維的時候,當然是讀拉丁文原著,馬考雷經歷到一種有如玩字彙遊戲Scrabble中了雙字得分加倍的特殊快感,任何在格拉斯米爾(Grasmere)讀渥茨華滋、在羅馬讀吉本、在華爾騰(Walden)湖畔讀梭羅(Thoreau)的人都能在剎那間認出來。色雷斯曼奴斯是一個位於東厄特利亞(Etruria)的湖泊,在這裡爆發了羅馬戰爭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戰役。公元前二一七年,漢尼拔(Hannibal)騎著在前一年橫越阿爾卑斯山三十八頭大象中僅剩的一頭活口,在第二次迦太基戰爭的第一場首要戰役中,擊敗由蓋烏斯•法拉米尼烏斯(Gaius Flaminius)所領導的羅馬大軍。這是一次典型的埋伏用兵。 當時,羅馬大軍在黎明時分,在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湖泊的狹窄山道中疾行,遭到如滾滾洪流般的迦太基騎兵,從前後左三方同時包抄突襲。這些迦太基騎兵早已在貼地的濃霧掩護中,埋伏多時。那些沒被砍成肉醬的羅馬人便躍入湖中,有許多士兵因為鎧甲過重無法脫身而葬身湖底。三個小時內,折損了一萬五千名羅馬兵。 當我查閱李維關於這場戰役的描述時,在他的羅馬史第二十二卷,寫在法拉米尼烏斯戰敗後約兩百年,我料想一定是枯燥乏味。結果呢,在讀到第五頁時,我已坐立難安,等到讀第十頁,我可以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加速。而這不過是在自家的起居室裡展讀而已。我已經忘記在火藥發明前,肉搏戰是如何令人難以置信地駭人聽聞,如何地令人血脈賁張,如何地短兵相接。當時為了要置敵人於死地,戰士必須在近距離內揮劍劈刺,或挺槍刺戳。「霧是這麼的濃,以致於耳朵都要比眼睛來得管用。」李維寫道。 傷患的呻吟、擊殺血肉之軀或兵器的鏗鏘聲,殺人的與被殺的混在一起的吼叫與哀號,讓羅馬人潰不成軍,四下逃竄。當他們明白,唯有靠他們的右手和利劍才能殺出一條活路,每個人便鼓起勇氣,衝鋒陷陣……他們殺氣如此旺盛,戰鬥如此投入,以致於威力足以毀滅義大利多數城鎮,足以讓河流改道,海水倒灌,就算是山崩地裂的大地震,都無法引起任何一名戰士的注意。 兩千五百四十年後,馬考雷寫道,「我和執政官法拉米尼烏斯的處境完全一樣,身陷於晨霧中……因此我可以確切地說,我看見的正是羅馬軍隊當日所見的景象。」他不但在同一時辰,更在同一季節來到色雷斯曼奴斯!當他的馬車穿越晨霧爬到山丘頂端,他一如當年的漢尼拔,清楚地眺望整個古戰場。「我當下明白,漢尼拔在高地布署伏兵的絕佳優勢,他可以從制高點看得一清二楚,戰士也可彼此望見,而羅馬人則困在山下的濃霧中,瞎摸亂撞,沒有任何不自亂陣腳的可能。」Haec est nobilis ad Trasumennum pugna (譯按:拉丁文,譯文為下一句),這就是著名的色雷斯曼奴斯戰役。而這就是馬考雷與古人的對話。 是什麼讓身歷其境的讀法,比置身他處的讀法,更讓我們書癡感動莫名呢?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的心靈之眼不夠進入狀況。我們希望走進書裡,一如伍迪.艾倫(Woody Allen)電影中的庫格馬斯(Kugelmass)教授走進《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一樣,這名突然出現在第一百頁,身穿休閒服的禿頭紐約客,引起一陣學術上的騷動。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我們所能做到、最接近馬考雷「活在迷離幻境」的境界,就是走到書裡所描寫的實景裡,愈接近愈好。舉例來說,在蒙納瑞(Monterey)讀史坦貝克(Steinbeck 1902∼1968,譯按:美國小說家,代表作為《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 1939〕以及《人鼠之間》〔Of Mice & Men, 1937〕,一九六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還不夠;我們必須在罐頭廠讀他才行。即使是那樣的背景還是有美中不足之處,因為罐頭廠這半個世紀來的改變,要比色雷斯曼奴斯兩千年來的變化還大,因此紙上的細節不再符合眼前的實景了。為了能臻於身歷其境的勝境,我們得像馬考雷一樣,親眼見證到作者筆下描寫的,如此一來,我們只消瞇瞇眼睛,就能跨過門檻,進入歷歷重現的原景。 到目前為止,我還無法和我的朋友亞當在感官的臨場感上相抗衡。他在公認是賽克羅普斯(Cyclops,譯按:為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根據奧德賽第九章的說法,他們是海龍王之子,牧羊的食人族)的山洞裡,一座位於西西里島上瀰漫著羊糞味的窟穴,讀希臘原文的奧德賽。但我在斯萊戈(Sligo,譯按:愛爾蘭瀕臨斯萊戈灣的港市)讀葉慈,在肯亞讀以薩•迪內森(Isak Dinesen 1885∼1962,譯按:丹麥女作家,一九一四年前往非洲,在肯亞經營咖啡園。代表作為描述她的非洲經驗、後來改拍為電影《遠離非洲》〔Out of Africa, 1937〕),在內華達的崇山峻嶺間讀約翰•繆爾(John Muir, 1838∼1914,譯按:美國博物學家及森林保育人士,為加州紅杉國家公園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籌辦人)。到目前為止,我最佳的身歷其境時刻,是我在大峽谷底的「花岡岩急湍」(Granite Rapids)露營時,讀約翰•威斯里•鮑爾(John Wesley Powell)的日誌,他是一名獨臂的內戰老兵,曾經帶隊首次領人走過科羅拉多河谷。 我在最重要的一點上,略勝馬考雷一籌。他孑然一身踏上偉大的征途,除了李維的幽魂,沒有人和他分享置身色雷斯曼奴斯的狂喜。在大峽谷,我有喬治作伴。這是我們首次攜手共遊,一路上充滿了對彼此的發現:喬治怕老鼠;我揹背包徒步旅行一定帶娃娃枕頭同行;我們都愛在冰涼的水裡裸泳,一直泡到頭痛為止。 喬治和我兩人獨自在白得可媲美加勒比海沙灘的河灘上,在玄黑的頁岩和粉紅色花崗岩峭壁的環繞下,彼此以科羅拉多河的河水為雙方洗髮,然後帶著《科羅拉多河及其峽谷探索》(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lorado River and Its Canyons),坐在打旋起泡的激流旁。「喬治朗讀著鮑爾,」那天晚上我在燭光搖曳中於日記上記下,「把書擱在他腿上。望著眼前滾滾急湍。聽著鮑爾如何以他僅有的裝備和糧食,竟然能逐激流而下,真是令人嘆為觀止!!」書上有花崗岩急湍的圖片。一切如故。 「現在我們準備就緒,就要展開逐急流『生死未卜』(The Great Unknown)而下的旅程,」喬治唸著。「我們的船共綁在同一段木樁上,它們在凶惡急湍的沖擊下,彼此撞擊……眼前要通過一段不可知的河道,要探索一條不可知的河流。有什麼瀑布,我們不知道;河道中橫阻著些什麼岩石,我們不知道;河岸邊聳立著什麼山壁,我們不知道。」當時我們不知道這幾句話是探險文學中的千古絕唱。我們還以為是被我們第一次發現的佳句。我得感激我們的無知,正如同我得感激自己並不知道鮑爾的日誌是一份假的疊床架屋式的重寫手稿,最下一層是他首次探險時,潦草地寫在棕色紙片上簡單幾筆帶過的隨筆,上面一層是他兩年後的見聞錄,其上又是兩層改寫。 喬治以他幾乎被滾滾白浪的怒吼聲淹沒的聲音,朗讀著當年鮑爾如何在漩渦中打轉,如何衝撞石塊,如何在瀑布裡翻覆,如何丟了糧食、槳、槍、晴雨表、毛氈,甚至是一整艘船。在最困難的一段,其中包括就在我們腳下的急湍,鮑爾不能右轉,不能左轉,不能慢下來,不能靠岸,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死命抓住綁在舷緣上的皮帶,靠在一葉如脫韁野馬的漏水平底小船上。多年後我讀李維時,我很驚訝地發現鮑爾讓人每個細胞都亢奮起來的急流冒險,和困在色雷斯曼奴斯狹道中,進退維谷的羅馬兵丁的遭伏記,是如何地異曲而同調。順著花崗岩急湍一路彈跳起來,任誰也無暇去注意到地震了。 「今晚在雨中顯得格外的冷,」喬治讀道。「我們僅有的一頂小帆布帳篷已經爛掉報銷了,我們從綠河市(Green River City)一路帶著的橡皮斗篷早已無影無蹤;一半以上的人沒有帽子,沒有一個人有一整套完整的衣服,而且我們沒有一張完好的毛氈……我們在岩石上徹夜不眠,凍得全身直打哆嗦。」那是一八六九年八月十七日的夜晚。鮑爾和他的手下剛剛渡過花崗岩急湍。當太陽落到南脊背後,喬治和我穿著乾爽保暖的聚丙烯的雨衣和Gore-Tex衣服相依相偎著。「對我們而言,只有危險與發現的幻想,」我寫道,「對鮑爾而言,卻是玩真的。」 差別就在這兒:永遠是幻想,從來就不玩真的。至少直到去年我都是這麼想。我和喬治現在有兩個孩子了,而我們的探險也距家不遠。當我的女兒四歲大時,她帶著一本《哀洛思》(Eloise)到廣場飯店喝茶。馬考雷從未在色雷斯曼奴斯打過仗。我從未挑戰過科羅拉多河。但蘇珊娜真的躲在宴會廳的紅絲絨窗簾後頭,在十五樓的走道上蹦蹦跳跳,推著旋轉門打轉一直轉到頭暈。當我們來到棕櫚庭院時,蘇珊娜把書翻到第四十頁。她的眼珠子在書內照片裡三層桌上的鈍圓錐形空心蛋糕的盤子,和她眼前那張三層桌上的鈍圓錐形空心蛋糕的盤子間,來來回回滴溜地打轉。她一個字也沒說——我知道她在想些什麼。她身歷其境了。
■ 作者簡介
安˙法第曼(Anne Fadiman)
為「美國學人」雜誌(The American Scholar)的編輯,出身文學世家。她的處女作──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1997)贏得非小說類的國家書評家大獎。目前定居於紐約市。
■ 譯者簡介
劉建台
台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博士班研究,專攻古典文學,通曉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與希臘文。目前任教於私立元智、銘傳、世新大學。
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修
失物風景(修訂版,純
夾縫中的小日子:好忙
認得幾個字(完整新版
地味手帖NO.19:
變成自己想望的大人:
請問侯文詠:侯文詠的
我的天才夢:侯文詠的
不乖:侯文詠的成長四
我生來是夏天(隨書加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