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開悟經典
.
讀史有智慧(下)
.
中國的智慧:隋唐宋元
.
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讀史有智慧(上)
作者:
冷成金
分類:
哲學•宗教
/
佛教
叢書系列:大歷史 叢書
出版社:
龍圖騰
出版日期:2015/6/10
ISBN:9789863880189
書籍編號:kk0402311
頁數:344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82
折
31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讀史有智慧(上)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讀史有智慧(上) 歷史是什麼? 歷史不僅僅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也不是強權暴力、陰謀詭計,歷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大智慧,誰掌握了這種文化和大智慧,誰就掌握了歷史! 人,不是權謀的動物,卻是文化的動物。沒有文化素質的人,玩弄權術只會玩火自焚;而只要達到了「內聖」的境界,不用刻意玩弄權謀,也會做出利人利己的「外王」的業績來。
冷成金 冷成金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主攻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文化。曾先後出版《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隱士與解脫》、《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等專著,以及《智典》、《辨經》、《讀史有學問》、《讀史有智慧》等歷史漫談作品,在文化界影響巨大。其中《辨經》、《智典》已被譯成韓文和日文出版,在韓國和日本引起強烈反響,廣受歡迎。韓國前總理慮武鉉認為《辨經》是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經典讀本。
目次 前 言 第一部分 儒家智慧 最深刻的儒家智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儒家智慧是一種真正的大智慧,它的運謀方法不是謀智,而是謀聖,即從征服人心著手。 書生皇帝的成敗 真正的仁德才智之士,做不了開國皇帝。當開國皇帝的大多屬於這兩種人:一是流氓,一是豪強,蓋因流氓無顧忌而豪強有勢力也。 帝王都是苦命人 皇帝身分尊貴,惹人羡慕。但其中的個中滋味只有皇帝自己知道。俗話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帝王之家實在是沒有福壽雙全的,要麼短命,要麼深陷權利之爭,備受煎熬。看來,說帝王是苦命人,實在並不過分。 曾國藩的「內聖外王」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學者兼「賢相」的典型,是最後一個能夠體現這種理想人生模式的人。 政治家與藝術家 政治家與藝術家是否可以統一?如果可以的話,中國歷史上也不會出現那麼多昏君了。只能感嘆,造化弄人,將「藝術家」偏偏生在帝王家,成了「昏君」。 「禮」是什麼 禮儀是古人用來教化人的一種文化儀式,是要人懂得怎樣做人。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人要有人的精神價值。但叔孫通卻把禮儀當成了維護封建統治的等級秩序工具,去掉了它內在的文化價值和積極的東西。 人心向背決定政權存亡 智家講究強權,借權謀和獨裁專斷來奪取晉的政權;趙家卻注重通過人的品性的考核,選立賢德誠信的人接班。從根本意義上講,這是一段早有預言的歷史,成敗的種子早在選擇接班人時就已經埋下了。 儒者善於巧諫 喜歡逢迎是人的本性,只有人格修養到達了極高境界的人,才能做到聞過則喜,普通人往往是聞過不喜,甚至是聞過則怒。 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是千古以來知人、用人經驗的經典性總結,是萬古不變的真理。之所以如此,其中的關鍵,在於給人以真正的尊重和尊嚴。 文人的「德性」 官僚文人和書生學子總是伸長了脖子去挑社會的刺,也許他們伸長了脖子本來就是為了挨殺。不過,也正是因為他們昂起了強硬不屈的頭顱,中國的古代社會才得以延續發展! 至忠至勤的太平宰相 宦海浮沉,不敗的真諦何在?為人臣者有三忌:一忌功高震主;二忌權大欺主;三忌才大壓主。 善始而不能善終的開國宰相 善始而不能善終,雖然遺憾,但必有其內在原因。成大事者,才能、見識、志向等雖缺一不可,但唯獨不可缺的乃是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仁義道德成就霸業 管仲說:「我是受君命、奉國家以主持宗廟的,豈能為一個人而死呢?只有國家滅亡、宗廟被毀、祭祀無人這三件事才能使我死亡,如果不是這三件事,我就要活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中國人對以退為進的處世方式歷來是很重視的。在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如果蠻幹,那只能變成一個莽漢,結果也只能是自討苦吃。如果能夠尊重客觀事實,採取策略上的讓步,取得喘息、休整、積蓄力量的機會,往往能夠收到極好的效果。 巧忠良相 良臣和忠臣的區別很大。良臣身享美名,君主也得到好聲譽,子孫相傳,流傳千古;忠臣得罪被殺,國破家亡,君主得到的是一個昏庸的惡名,忠臣得到的只是一個空名。 仁者真的無敵嗎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說不用通過戰爭的手段,只通過外交的方法,或者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樹立起國家的威望,使別的國家主動歸附,這才是達到了戰爭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 法家智慧 最嚴苛的法家智慧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法家智慧的核心在於法、術、勢。法的實質是強力控制,勢的實質是強權威懾,術的實質是權術陰謀。 流氓無賴亦能得天下 流氓無賴何以得天下?得人才者得天下!德之為用,過於迂遠;術之為用,則立竿見影。因而,救急之道,重術而輕德。雖是流氓,但亦無妨,只要用術得「道」,即可為天下之主。 中國的「法」 極端的集權就失去了民主,人民不敢說話了就失去了輿論導向,沒有輿論導向,社會就會失去正確的發展方向。因此,不是讀書和自由使國家滅亡,相反,正是壓制思想和自由才使國家滅亡。 諸葛亮的悲劇 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一語道破天機,輔助劉備建立後蜀,可謂功業蓋世。奈何後蜀始終偏安一隅,也不過是數十年便國破家亡。追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後蜀無人,種下這禍根的便是諸葛亮。後世對諸葛亮的評價,多以道德角度為出發點,但這恰恰也是一種值得反思的悲劇。 「法家」的結局 在中國古代社會裡,改革者似乎總沒有好下場。其實,中國的變法絕非壞在老百姓的手裡,宮廷內部的爭權奪利才是使變法夭折的主要原因。 再為曹操「翻案」 我們是否想過,在喜歡劉備的潛意識裡,是不是隱藏著一種深深的依賴、懶惰和畏懼外在世界的心理呢?是不是希望劉備式的明君如父母一般地呵護我們,替我們包辦一切呢?其實,當我們被人「做主」的時候,我們已經變成了奴隸。 小人物的大謀略 蒯徹生逢亂世,正當群雄逐鹿之時,可謂得時矣。觀蒯徹之謀,可謂大矣,其智應在韓信之上,只是不得其人而已。不得其人,並不是蒯徹的智計不及,實在是不逢其人。 以臣代君的政變術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俗語,足以見證中國歷史的翻雲覆雨。「三分公室」、「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和「後周代漢」,都是以臣代君的政變。 陰謀的勝利 世界上有兩個最不講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宮廷。妓院在社會的最下層,唯錢是圖,連皮肉都出賣了,還有什麼道德可講?宮廷在社會的最上層,唯權是從,連靈魂都不要了,更沒有什麼道德信義可言。 謀國與謀家 忠與奸,是涇渭分明的兩個概念,但在有的時候卻很難區分。說他奸,他卻是全心全意地為國家社稷著想,乃至為某一姓一族效力,不論從哪一層意義上講,都應當算作忠臣;但說他忠,他卻又大權獨攬,往往超越了人臣之禮,實在是大奸有餘。 開國與固權 歷史不是一匹馴服的馬。像朱元璋那樣徹底地殺掉功臣,很難將皇位維持長久;像東漢光武帝劉秀那樣「以柔治國」,未殺一個開國功臣,卻招致了外戚和宦官專權的巨大弊端。 誰是中國歷史劇的最大導演 趙匡胤是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導演還不敢說,但他肯定是一個最善於把握戲劇節奏的導演!而節奏,在歷史和人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書生政治家 中國的書生歷來就有強烈的參政願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似乎是他們的人生目的。然而,問題是,書生的品格與政治的品格本來就是衝突的,想二者兼而有之,那本來就是書生的幻想。 官場不倒翁的「做官學」 在封建社會的官場上,做官雖然看起來是一門極其高深而又十分神祕的藝術,其實官場不倒的祕訣有二:一是不辨是非,良心喪盡;二是見風使舵,善投新主。 宮廷緋聞背後的「官商一家」 呂不韋把政治當作商業來經營,實在是開了中國「官商一家」的先河。單就呂不韋的這次經營活動來說,他最後是據有了天下,獲得了說也說不完的利息呢,還是蝕盡了老本,落得人財兩亡呢? 溫情脈脈的經義決獄 禮入於法的溫情實際上是不平等的社會的產物,它致命的弱點就是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法律上的不平等,而法律的不平等實際上就等於取消了法律。 當野心家遇到陰謀家 李斯與趙高,一個是融政治家、陰謀家、學者為一體的人,一個是融野心家、陰謀家和宦官為一體的人,二人狹路相逢,誰敗誰勝? 男權制社會為何有「女皇」 中國封建社會的男人們鄙視女人、壓抑女人,甚至不把女人當作人看待;但一旦女人得勢,男人們又彷彿忘記了她們是女人,就好像她們一個個都是女菩薩一般,是天生的統治者,男人們爭相趨奉尚且不及,更不要說反抗了。 劉邦將將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邦不如張良;鎮國家,撫百姓,源源不斷供糧餉,劉邦又不如蕭何;統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劉邦不如韓信。此三人為當世人傑,劉邦能量才重用,所以能夠取得天下。 帝王的韜晦術 中國有一句著名的俗語,「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即使是封建皇帝對於自己的臣下,也往往不得不如此。
《尋找上師》師父說
慈悲:時時歡喜,處處
文字禪堂:傳遞人間福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甚
當下,繁花盛開【30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新譯大乘起信論(三版
蔡志忠漫畫金剛經
賢首法藏:華嚴宗義大
廣欽老和尚:傳燈臺灣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