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和姊妹一起守護幸福:姊姊妹妹站起來
.
痛了,才知道愛原來一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當焦慮來臨時:走出喪慟的情緒,踏上療癒之路
Anxiety: The Missing Stage of Grief
作者:
克萊兒•畢德威爾•史密斯
譯者:
盧相如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個人勵志成長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3/7
ISBN:9789864776085
書籍編號:kk0483436
頁數:320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當焦慮來臨時:走出喪慟的情緒,踏上療癒之路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當焦慮來臨時:走出喪慟的情緒,踏上療癒之路 內容簡介 你擔心事情會出差錯,你害怕自己或家人健康出問題,你相信死神隨時會降臨 焦慮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你越是掙扎它抓得越牢! 認識喪慟焦慮的第一本書,探索失去與死別造成的多重心理生理反應, 正視內心恐懼的求救訊號,重拾勇氣面對與掌控生活。 心理諮商、悲傷治療、支持團體、醫療照護 指定參考 焦慮是一種心理病,是隱藏在悲傷、憤怒、恐懼等情緒後面的兇手,出現時會讓人感到胸悶、心跳加速、心悸、暈眩。而喪慟是觸發焦慮的主因,源自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不安與不確定感強烈湧現。 本書帶你認識、面對與克服喪慟焦慮,你會在作者與案主們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遭遇,不論是來不及陪伴母親嚥下最後一口氣而深受罪惡感折磨的女兒;認為父親的死是母親隱瞞病情所致而時時將自己視為受害者的兒子;妻子死於癌症並留下兩名稚子,怪罪世界不公又滿心憤怒的丈夫;把病重的老伴留在療養院孤單死去而覺得自己一輩子不能好過的太太…… 書中提供書寫、說故事、冥想、重新訓練大腦、計畫身後事等具體方法,引領你走過喪慟的煎熬,打開生命的各種可能性。 悲傷教會我們同情和憐憫。焦慮教會我們平靜和活在當下。失去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和愛。生命的脆弱教會我們勇氣的可貴。 各界好評 ☆克萊兒以不一樣的方式深化我們對喪慟的理解。她以自身喪親的經歷與作為悲傷諮商師多年的經驗,說明喪慟與焦慮的連結,她的同情與專業已經幫助了無數失親者。這本開創性的作品將嘉惠更多讀者。 ――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暢銷書《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克萊兒為我們照亮了生命中最困難又黑暗的時期。她讓我們更加瞭解悲傷的過程,像老朋友一樣為我們指路。 ――米勒B.J. Miller,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紓緩醫學專科醫生 ☆本書探討悲傷經驗中常常被忽略的一個面向︰焦慮。透過克萊兒的親身經歷及諮商專業,寫來充滿同情與洞見,帶人們理解以及最終能夠掌控因失去所帶來的不安與恐懼情緒。 ―蘇珊娜.昂格萊德Shoshana Ungerleider,內科醫生與善終組織創辦人 ☆不只是關於尋得內心平靜的老生常談,克萊兒提供的東西更有力且更有療癒力。人死不能復生,但我們可以紀念與回憶他們的存在。這不只是克服喪慟焦慮的方法,也會讓我們此時此地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心靈與健康》雜誌Spirituality & Health ☆一份有用的資源……連結焦慮與喪慟,深刻見解值得肯定。書中關於悲傷復原力的概念若能幫助任何讀者克服創傷與擔憂害怕的想法,便是功德一件。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簡介 克萊兒•畢德威爾•史密斯Claire Bidwell Smith 美國著名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專長領域是悲傷療癒。克萊兒也是一名作家,文章散見於Time Out New York、Yoga Journal、BlackBook、The Huffington Post、 Guardian 、Psychology Today等處。 洛杉磯Antioch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碩士,曾經任職於出版界和非營利組織,經常指導寫作工作坊,並就寫作與悲傷治療給出建議。克萊兒的辦公室設於洛杉磯,協助世界各地的個案。 著作包括:《痛了,才知道愛原來一直都在》The Rules of Inheritance, 2012;《在這之後:當生命結束,我們將何去何從》After This: When Life Is Over, Where Do We Go, 2015。 她深愛著自己的工作,並積極推動關於死亡的討論,幫助我們的文化以更健康的方式理解喪慟。 譯者簡介 盧相如 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畢業,目前為自由譯者。譯作有《晚安,美人》、《記憶游離》、《凌空之夢:1974,我在世貿雙塔上走鋼索》、《偷心賊》、《Q&A》(電影「貧民百萬富翁」暢銷原著小說)、《那年夏日湖畔》、《幽暗森林》、《消失的女孩》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焦慮是什麼? 焦慮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出現……最複雜的層面在於它會以實際的生理症狀表現出來。這些症狀從心悸到噁心都有,讓人誤以為是身體不適,但其實是更深層的心理問題,必須對治心理問題才能夠減緩生理的症狀。 .對焦慮的基本認識 .焦慮是什麼模樣? .以平常心看待焦慮與恐慌發作 .桑傑.古普塔醫師談焦慮的生理反應 .揭開隱藏在焦慮底下的情緒 .瓊安的故事 .展開療癒之路 第二章 喪慟是什麼? 悲傷是我們每個人最痛苦的經驗。它無法輕易量化或定義。悲傷是我們失去所愛的人之後所感受到的一連串情緒。我們很難過、很生氣、很沮喪、不相信;焦慮則是其中最顯著的一種情緒。 .傳統的悲傷五階段 .焦慮:消失的階段 .其他的悲傷模式 .悲傷看起來是什麼模樣? .「死亡」對我們的影響 .悲傷會持續多久? .檢測你的悲傷歷程 第三章 認識你自己的喪慟故事 我要請你挖掘自己的喪慟故事,將它攤開來檢視,學習如何以具有療癒效果的方式分享,學習如何檢視且真正明白你的故事。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卻是減輕焦慮的關鍵。 .什麼是「說故事」? .該如何說出自己的故事? .讓故事有所改變 .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別人的喪慟故事 .尋找出口 第四章 彌補心中的愧疚與懊悔 我們與逝者之間往往還有許多話沒來得及說,更別提做過或沒做過而讓彼此感到後悔的事……我們對於自己的滿腔怒火感到罪惡,對於自己沒能做些什麼改變這樣的結果感到愧疚。承認這些感覺,坦然面對與處理它們,將有助於緩和它們。 .面對突如其來的失去 .當所愛的人死於病痛 .釋放罪惡感 .露絲的故事 .釋放自我 第五章 悲傷復原力 悲傷復原力是指在悲傷歷程中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你可以哭泣與哀悼,但你也要檢視你的處理方式,並且確實開始重塑你的人生。重要的是不要因為這樣的失去就讓你的世界一蹶不振。 .什麼是悲傷復原力? .悲傷的反應與回應 .創造復原力 第六章 盤點你的生活 盤點你的生活是悲傷歷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減輕焦慮的一個重要方式……失去可以是一記警鐘,提醒我們人生的優先事項,有時候也會讓我們知道自己並未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伊森的故事 .改變不代表遺忘或分離 .找出需要改變的地方 .為何喪慟會讓人陷入不健康的關係? .我們為何拒絕改變? 第七章 書寫的力量 寫下你的悲傷會讓你更瞭解以前的自己,以及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對療癒過程至關緊要。接受新的生活,瞭解過去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才能找到平靜且繼續向前。 .書寫為何如此有效? .把想說的話寫下 .心情日記 .寫信給逝者 .記憶與回憶的書寫 第八章 重新訓練你的大腦 學習如何控制焦慮的想法,是釋放焦慮的過程中最有效的工具……瞭解思維運作的方式,學習如何退後一步,不受想法的控制,對於焦慮的程度將有顯著的改善。 .認知行為治療 .災難性思維 .對於焦慮的恐懼 .權威醫師的方法 .拜倫.凱蒂的自我提問法 .思想覺知 第九章 活在當下 正念是指以慈悲、不帶批判的態度覺知當下。它是一種關注自己和生活的溫柔方式,並邀請你與自己的經驗建立更深的連結,包括你的焦慮、恐懼和悲傷。 .詹姆斯的故事 .一種關注自己的方式 .如何冥想 .冥想引導 .何時何地開始冥想 .正念生活 第十章 尋找信仰 死亡並不代表關係的結束。深呼吸,讓這句話迴盪在你心裡。你和逝者之間的關係並沒有結束……接受我們與逝者的連結並沒有結束的想法,可以為生者帶來極大的安慰和療癒。 .將你想要說的都說出來 .強納森的故事 .懷疑論與樂觀主義 .儀式和紀念行動的力量 .紀念日和節日 .與逝者的連結感 第十一章 規劃死亡 我強迫自己想像我的死亡,這麼做幫助我看到我需要改變的地方,以及我需要做的準備。而這麼做也確實減輕了我的焦慮。 .一路好走 .臨終規劃 第十二章 死亡不是愛的終點
你需要的不是堅強,而
喜憨30,笑容永續:
不只是旅行:把每一次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每天寫一張神可貼,九
我,沒有極限:解除心
別動不動就自責:把罪
.黃金年華:面對銀髮
扭轉人生的10句話:
反內耗情緒調適力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