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滴水穿石:成功在於水的堅持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共享經濟如何讓人變幸福?:利他.分享.在地化,我們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
作者:
三浦 展
譯者:
馬奈
分類:
行銷企管
/
行銷•廣告
叢書系列:NEXT系列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20/10/13
ISBN:9789571383804
書籍編號:kk0520267
頁數:320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共享經濟如何讓人變幸福?:利他.分享.在地化,我們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共享經濟如何讓人變幸福?:利他.分享.在地化,我們已進入第四消費時代 內容簡介 後Covid-19的經濟發展必然趨勢──共享的新世代消費模式 利他.分享.在地化,我們已進入第四消費社會 《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提出「第四消費社會」,倡議「共享經濟」 ◤21世紀大趨勢──簡樸生活、與人共享,追求人生意義的消費 「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真正能帶來幸福的不是物質,而是「聯繫」——人和自我、他人、社會、自然的聯繫。在三浦展看來,進入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社會,告別購物使人幸福,重新思考消費的意義,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消費什麼,而是和誰一起消費。 ◤「第四消費社會」的五大趨勢 趨勢1:從個人意識到社會意識,從利己主義到利他主義。趨勢2:從私有主義到分享意識。趨勢3:從追求名牌到追求簡單、休閒。趨勢4:從崇尚歐美、嚮往都市到在地化意識的社會。趨勢5:「由物質到服務」的真正實現,對人更為重視。 ◤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被譽為日本消費社會研究第一人的三浦展,經三十年觀察提出讓人變幸福的趨勢報告:想在第四消費社會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如何轉變思維,企業應該做什麼?我們不再是單純購買商品、滿足自我的利己消費者,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 ◤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 我們不再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生活;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賺錢,為了名利汲汲營營,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年輕人不再是單純的物質主義,而是越來越強烈地在意生活方式、真正的服務、人際關係的充實感。他們選擇租借而不是占有,或者是那些隨著時間的流逝,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滿足感的物品。 (*本書為《第4消費時代》改版書) 專文推薦 陳美伶 共享經濟協會顧問、前國發會主委 共享推薦 王文靜 前商周集團執行長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李明璁 社會學家、作家 沈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畢恆達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蕭新煌 前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作者簡介 三浦 展(Miura Atsushi) 1958年生於日本新潟縣,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1982年進入PARCO公司擔任行銷雜誌《穿越》(ACROSS)總編輯,1990年進入三菱綜合研究所,1999年創立CULTURESTUDIES研究所,研究家庭、年輕人、消費、都市與階級社會現象。著有《下流社會》、《東京正從郊區開始消失》、《「家庭」與「幸福」的戰後史》、《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 譯者簡介 馬奈 1988年生,文學碩士,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中日語言對比研究。三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另譯:野口悠紀雄《日本的反省──懸崖邊上的經濟》(東方出版社,2013年)。
目錄 推 薦 序 創造共享的新世代消費模式──後Covid-19的經濟發展必然趨勢/共享經濟協會顧問、前國發會主委 陳美伶 中文版序言 年輕人引領第四消費時代 前 言 除了物質,什麼才能讓人變幸福? 第一章 發現消費新價值 第一消費社會(一九一二∼一九四一年)/第二消費社會(一九四五∼一九七四年)/第三消費社會(一九七五∼二○○四年)/第四消費社會(二○○五∼二○三四年) 第二章 告別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 1 第二消費社會與第三消費社會的區別 五個變化/越大越好/均質消費者/第二消費社會的矛盾和嬰兒潮一代的「個性」/從政治到消費:新人類一代的興起/天生的消費者 2 消費的過度化、個人化 單身寄生者/從家電到個人電器/從「消費」到「創費」/從超市到便利店/從物質到服務:餐飲業的發展/追求名牌/產品目錄文化的興起/速食麵高級化,高檔車裡約會 3 消費者的心理變化 洗練的消費/崇尚健康/從物到事:有樂町西武/「從猛烈到美」與「重新發現日本」/無法描繪幸福的世界/經濟成長的矛盾與太陽塔/生存本身的價值與進化的價值 4 大眾的分裂與差距社會的預兆 從大眾到小眾/走向感性與適合自我的時代/《金魂卷》/「分眾」的誕生/階層消費/差距論因泡沫經濟而煙消雲散 5 不知道想要什麼的時代 從需要到想要/be時代的大型專賣店/東急手工與普通人的創造性/半成品思想的日式特徵:無印良品/雜貨的時代 6 高度消費社會的飽和 差異化消費的噩夢/成為消費社會病理的自我探尋/永恆傾向與自我改造傾向/「多重自我」帶來的熱銷/欲求的整合=無法自我整合/從差別化到優衣庫 第三章 讓人變幸福的大趨勢 1 第四消費社會及共享意識 資訊社會和利他意識/消費的分工/環保意識、日本意識、地方意識,以及「從金錢到人」/對消費的影響/有個人主義才有利他性 2 生活方式的共享 合租公寓受歡迎的理由/去私有的價值觀/真的是消費嗎?/「共費」時代/不炫耀的消費/幸福觀念的變化/各年齡段單身化/非正規雇用帶來的影響 3 追求簡約、日本意識、地方意識 從「更高檔」到「簡約」/對日本文化的熱愛/追求簡約和日本意識/近代化的終結和地方的重新掌權/縱向聯繫和橫向聯繫/「手工製作」的地方特色/從設計看日本/地區的「驕傲」將人聯繫在一起/分散的相互聯繫 4 消費社會的終極形態是什麼? 根本問題在「消費是什麼」/Consumption和Consummatory/自我充實的消費/靈活的個人主義/從物質到人 案例分析 無印良品:第三消費社會向第四消費社會過渡的典型商品 採 訪 年輕人開始意識到鄉村地方的魅力 第四章 與人共享,追求人生意義的消費 消費社會的變遷和世代的對應/面向第五消費社會的準備/三個老年人支撐一個年輕人的生活/朝向第四消費社會/從共享房到共享城:打開心扉、開放房屋/追求人生意義的消費/企業應該做什麼/從「快感」到「愉悅感」/發揚地方特有的歷史文化/共享型的工作形式 採訪 通過公開「私」來創造「公」 採訪 建立在災區「新型公共」咖啡館 採訪 通過空地的「草坪」化,增強城區活力 尾聲特別訪談:「無印良事」的時代 消費者的第一次解放:一九六○年前後/消費者第二次解放:二十世紀七○年代後期/了解時代的方式/小小共同體成為核心 後記 消費社會一百六十年表
慢熱成交,讓顧客主動
元氣:保險業務成功信
AI時代的成功關鍵:
成功的敏捷產品管理:
第1名業務養成術:成
熱賣學:商品導購促銷
精準訂價:在商戰中跳
I型優勢:安靜打動人
文案暴利:我們不會寫
使用者體驗法則 第二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