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給未來總統的物理課:從恐怖主義、能源危機、核能安全、太空競賽到全球暖化背後的科學真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用塗鴉學物理:從 51 張手繪理解 2600 年重要物理大發現
Drawing Physics: 2600 Years of Discovery from Thales to Higgs
作者:
唐.雷蒙斯
譯者:
王文生
分類:
科學•自然
/
物理
叢書系列:科學新視野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9/1/5
ISBN:9789864775842
書籍編號:kk0480345
頁數:288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用塗鴉學物理:從 51 張手繪理解 2600 年重要物理大發現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用塗鴉學物理:從 51 張手繪理解 2600 年重要物理大發現 內容簡介 從泰利斯三角測量、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到愛因斯坦相對論, 用小塗鴉畫出物理學最深奧的大原理,讓你一看就懂! 專文介紹 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科學專欄作家 余海峯 好讀推薦 師大附中物理科教師 陳忠城 師大附中化學科教師 陳昭錦 國立中興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惠玉 阿基米德臨死前,曾喝斥羅馬士兵「離他的手繪遠一點」; 除了蒙娜麗莎的微笑,達文西留下的地球照與神聖比例圖稿,對後世影響更大; 牛頓在三一學院步道留下的光折射塗鴉,同事經過都得小心繞道。 能啟發問題、統整結論的好塗鴉,就像一句好格言:精煉,值得被永久記錄。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試圖理解物理世界。亞里斯多德有他的觀點(天體界是完美的),愛因斯坦也有他的不同觀點(所有運動都是相對論式的)。而這些五花八門的理解往往都是從塗鴉開始的,在使用數學等式之前,畫出對實在界的想像。這些塗鴉雖然微不足道,卻是物理學家很有效的工具,也是數百年來傳統的思考、教學和學習輔助。本書用許多小插圖,深入簡出地解釋物理的 51 個重要觀念,鋪陳出近三千年的物理學史。 科普作家唐.雷蒙斯依據年代順序展開物理學史,從泰利斯的三角測量法,達文西的地球照,克卜勒的行星運行定律,畢達哥拉斯的單弦琴,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牛頓擺,一直到20-21世紀解釋光電效應,氫原子,廣義相對論,地球溫室效應,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等等。作者把這些發現放入歷史脈絡,例如討論伽利略和教廷的衝突,或電磁現象的發現和華茲華斯的浪漫主義詩作之關連,以及二次大戰對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也佐以科學家的個人趣聞軼事,使得生動有趣的物理課躍然紙上。讀者僅需很基本的數學和物理背景知識,就可以跟著「用塗鴉學物理」暢遊物理史世界。
作者簡介 唐.雷蒙斯Don S. Lemons 美國堪薩斯州北紐頓伯特利學院(Bethel College in North Newton, Kansas)物理學榮譽教授。熱衷於物理知識普及工作,著有《物理隨機過程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Physics, 2002)、《熵指南》(A Student’’s Guide to Entropy, 2013)、《因次分析指南》(A Student’’s Guide to Dimensional Analysis, 2017)等科普作品。本書插圖繪製者為 Jesse Graber。 譯者簡介 王文生 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名字得自家裡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意思是要「生而學文」,但大學還是讀了理科。畢業之後沒有成為物理學家,反而跑去做翻譯,想來也是一種緣分吧。 從《用塗鴉學物理》回顧了 2600 年來的物理發展史,展示了何謂「發現的邏輯」與「演繹的邏輯」。它們有時能互相參照,有時卻完全是兩回事。比方說能量守恆的觀念,我們都是先學習何謂能量,才進一步了解能量是一種守恆量,乍看之下,這個演繹的邏輯沒什麼問題。但在歷史上,科學家卻先透過實驗發現一種守恆量,再把它定義為能量,最後才知道能量到底是什麼──先有能量守恆,才有了能量,這是發現的邏輯。從這個小例子,我們得以一窺兩種邏輯的差異。 用發現的邏輯反思學習物理的過程,也許會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
目錄 推薦序 余海峯 前言 致謝 古典時期 1 三角測量(600 B.C.E.) 2 畢達哥拉斯單弦琴(500 B.C.E.) 3 月相的盈虧(448 B.C.E.) 4 恩培多克勒發現空氣(450 B.C.E.) 5 亞里斯多德的宇宙觀(350 B.C.E.) 6 地球和日月之間的相對距離(280 B.C.E.) 7 阿幾米德的天平(250 B.C.E.) 8 阿幾米德原理(250 B.C.E.) 9 地球的大小(225 B.C.E.) 中世紀 10. 費羅佛納斯的自由落體研究(550) 11 「看見」的光學(1020) 12 奧雷姆三角(1360) 13 達文西與地球照(1510) 近世時期 14 哥白尼的宇宙(1543) 15 永恆運動的不可能性(1586) 16 司乃耳定律(1621) 17 月球上的山脈(1610) 18 木星的衛星(1610) 19 克卜勒行星三大運動定律(1620) 20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研究(1638) 21 伽利略的拋體運動研究(1638) 22 縮放與相似(1638) 23 大氣的重量(1644) 24 波以耳定律(1662) 25 牛頓的色彩理論(1666) 26 自由體圖(1687) 27 牛頓擺(1687) 28 牛頓與拋物線(1687) 29 惠更斯原理(1690) 30 伯努利原理(1733) 31 靜電學(1785) 十九世紀 32 楊氏雙狹縫實驗(1801) 33 厄斯特的演示實驗(1820) 34 卡諾最簡熱機(1836) 35 焦耳的實驗器材(1847) 36 法拉第的力線(1852) 37 馬克士威的電磁波(1865) 二十世紀以降 38 光電效應(1905) 39 布朗運動(1905) 40 拉塞福的金箔實驗(1910) 41 X光與晶體(1912) 42 波耳的氫原子(1913) 43 廣義相對論(1915) 44 康普頓散射(1923) 45 物質波(1924) 46 擴張的宇宙(1927-1929) 47 微中子與能量守恆(1930) 48 中子的發現(1932) 49 核分裂與核融合(1942) 50 全球溫室效應(1988) 51 希格斯玻色子(2012) 後記 參考書目
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
當地球落在蘋果上,輕
藏在廚房裡的化學實驗
奇妙量子世界:人人都
愛因斯坦與量子革命
物理角色圖鑑:用35
真希望基礎物理這樣教
超簡單量子力學:探索
費曼的6堂Easy課
費曼的6堂Easy相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