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A Smoking Isl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Our Dangerous Companion more than Fifty Years
作者:
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余志偉、許震唐、林聰勝、吳逸驊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19/4/2
ISBN:9789869735926
書籍編號:kk0484833
頁數:400
定價:
499
元
優惠價:
79
折
39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內容簡介 我們離不開石化,也為石化付出代價,石化業不該是犧牲的體系。 首部揭開半世紀以來臺灣石化地帶變遷的圖文調查報導。 它完整追蹤從一輕到六輕,臺灣社會、經濟、民主、環境與科學發展的歷程, 以及未來石化與土地共存的機會。 一九八七年七月臺灣社會才步入解嚴,高雄後勁居民在中油五輕廠展開長達三年二個月的圍廠行動。一九九四年,台塑六輕在雲林濁水溪出海口動工,臺灣出現大型離島工業區。二○一一年四月,原定設於彰化大城鄉的國光石化,在全臺關心環境人士的串連下由總統宣布停建。二○一四年高雄地下管線丙烯外洩造成石化氣爆,造成三十二人死亡,三百二十一人受傷。石化業在臺灣歷史記憶處處留下難以抹滅的記號。 從一九六八年在美援支持下開始有第一座石化廠以來,石化業在臺灣的近兩萬個日子,每一個轉折都說明石化業是一個特殊而複雜的產業,它的誕生往往帶來龐大經濟利益,但也如一條巨蟒綑綁在煙囪下生活的人民,讓他們窒息,淪為環境難民。 報導者從二○一五年後勁五輕關廠開始,針對雲林與高雄的石化地帶進行超過三年的追蹤調查,以兼具歷史縱深與前線發展的報導,全景式地勾勒石化業交纏的國際政治經濟、黨國體制、產業路線、民主化與環境運動、公共安全,甚至是最新的空汙與健康風險關聯之辯的科學戰爭。 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舊充斥大量石化產品,石化地帶沒有隨著後勁五輕關廠縮小,而是繼續往南移動,遭八九一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成為新一代煙囪之島的代表。本書企圖提問,石化汙染難道只能是大風吹的選擇題,還是應該改成是非題,成為可以兼顧人民健康、土地保育與經濟發展的產業?所有生活於臺灣土地的我們,都要共同面對與思考,石化業未來不必然是犧牲的體系,而是催生不斷前進的產業轉型、科學新標準與公民新力量。 得獎記錄 最權威的媒體、最榮耀的得獎紀錄 《報導者》團隊傾力投入,極深刻的調查報告 ●「六輕營運二十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專題 ★榮獲2019年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新聞數位設計競賽銅牌獎 ★勇奪2018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入圍2018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SND(Society for News Design)是國際重要獎項,得獎者多為紐時、衛報等英美一流媒體﹞ ●「看見高雄土地傷痕:五輕系列與高雄旗山系列」 ★榮獲2016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 跨界推薦 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杜文苓/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 林生祥/金曲獎與金馬獎音樂製作得主 侯文詠/作家 柯金源/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童子賢/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温貞菱/演員 詹長權/臺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鄭有傑/《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導演
作者簡介 房慧真 前中年無業晃蕩,三十七歲開始記者生涯,曾任職於《壹週刊》,撰寫人物專訪;目前為《報導者》資深記者,試圖結合人物寫作與深度報導。著有散文集《單向街》、《小塵埃》、《河流》,人物採訪《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草莓與灰燼─加害者的日常〉獲得二○一六年度散文獎。 何榮幸 入行二十九年,在這個年代仍然以記者為志業。 臺大社會系畢業,曾任臺灣新聞記者協會第一屆會長,多次獲得卓越新聞獎、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金鼎獎等獎項,先後在臺大新聞所、社會系任教。《報導者》創辦人兼總編輯,現為「報導者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臺大社會系兼任副教授。 著有《媒體突圍》、《學運世代》,合著《我的小革命》、策劃《黑夜中尋找星星》等書。 林雨佑 臺師大大傳所畢業。三一八學運時踏入新聞圈,文字、攝影雙棲。曾因採訪社運抗爭現場被警察無故逮捕,社運圈俗稱「跳跳哥」,現為《報導者》記者。 蔣宜婷 《報導者》記者。曾為獨立媒體《新聞 e 論壇》、《焦點事件》記者。關注移民、勞動、人權及文化議題。對於新聞工作仍有很大的好奇心。曾獲卓越新聞獎、SOPA亞洲卓越新聞獎、亞洲人權新聞獎等。合著有《血淚漁場》一書。 攝影作者簡介 余志偉 「跟攝影一起死去。」 投身新聞攝影工作十七餘年,拿下臺灣新聞攝影大賽二○一五及二○一八年度最佳攝影記者,現任《報導者》攝影主任,拓展新聞攝影邊界和教育,嘗試建立新時代影像敘事的論述和實踐,進而改變產業生態和運作模式。 許震唐 自由攝影師,生於濁水溪出海口北岸的彰化縣台西村人。目前從事社區影像工作,於濁水溪畔經營社區空間──台西村影像館。 鏡頭下描寫人、土地、環境的關係與面對環境困境的隱喻,同時藉由影像的力量傳達人,土地、環境之間的自我省思。 策展作品曾入圍台新藝術獎等,著有《南風》(鐘聖雄合著,獲二○一三年誠品書店閱讀職人賞),以及《億萬年尺度的臺灣:從地質公園追出島嶼身世》(攝影作者,獲二○一八年金鼎獎與二○一七年OpenBook非文學類年度好書獎)。 林聰勝 下流老人,打狗過田仔出世,騎車尋找沖淡生活鬱澀,框取順應環境;更愛其違和。 吳逸驊 一九七二年生,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所畢。曾任輔導老師、《Mono》採訪編輯、《刺青》攝影編輯、誠品全球網路內容編輯、《自立晚報》攝影記者、路透社攝影記者、亞新社攝影記者、《新新聞》雜誌攝影記者。二○○七年舉辦「Suspended Border-Mae Sot」個展。曾參與二○○五年「釀造──建國啤酒廠勞動文化影像展」。著作《圖解社會學》,易博士出版。
目錄 序文 第一部 石化地帶:經濟產業與公民運動的崛興 第1章 石化脈絡史:一九八○年,如果讓一切都停留在這裡 第2章 反五輕與社會變革的年代 1圍廠、街頭、烽火連天:反公害運動大串聯 2那些年,我們參與的失敗 第3章 我在高雄煉油廠的日子:三位工人的命運交叉點 ※圖輯一:五輕關廠工人的最後一天 ◎臺灣石化地圖:從一輕到六輕 第二部 環境難民的誕生、科學戰爭與六輕二十年總體檢 第4章 六輕二十年之環境難民 1資源還是汙染源?雲林麥寮的難題 2空汙傷害可訴諸法律嗎?雲林台西的七十四個提告者 3隱藏的受害者:彰化台西村以文化成為焦點 ※圖輯二:後南風 第5章 六輕二十年之科學戰爭 1六輕汙染羅生門——誰的檢測才算數? 2六輕汙染無定論?當科學遇上健康風險 【BOX】台塑集團:六輕已設置八層空汙防護網 第6章 六輕二十年總體檢 1六輕總體檢一——空汙數據,請問是真話還是假話 2六輕總體檢二——政府監督失靈:重設工安基準線 ◎六輕石化王國是怎麼煉成的? 第三部 南方,持續犧牲的體系 第7章 如何移走一座石化廠:後勁面對的三次危機 第8章 我家住在全國最大汙染場址旁 第9章 高雄環境難民大風吹 1填海造陸,升起一座石化孤島:大林蒲 2石化巨蟒纏繞四十年:窒息的林園 3失憶的汙染歷史,被抹除的遷廠承諾:大社 第四部 與石化共存的未來:產業轉型與新公民行動 第10章 石化產業的未來與轉型——專訪經濟部次長曾文生 第11章 沙地上的怪獸電力公司 後記 科技下的風險失明症
經典教育三十講,重溯
香蕉、海灘與軍事基地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
上海迷宮:一段以人性
你好,我是書店員:今
地緣政治【典藏套書】
走進烏克蘭戰場 臺灣
聖母峰之死(二版)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