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
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
作者:
李安如
譯者:
林紋沛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叢書系列:左岸人類學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5/5/21
ISBN:9786267462522
書籍編號:kk0597865
頁數:280
定價:
450
元
優惠價:
79
折
35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一則關於鬧鬼和空間記憶的人類學敘事 內容簡介 一則關於鬧鬼的人類學研究 正是那些被噤聲或被消失的鬼魂,讓我們有一個重新認識歷史的開始 1973年9月3日早晨,旗津中洲碼頭,一群急著要去高雄加工出口區工作的男性女性,擠上了前往高雄前鎮的渡船,「高中六號」。這類民營渡船通常最多只能搭載10多人,但這艘渡船當時卻擠進了超過70人,在航行中翻覆沉沒。25位年紀介於13到30歲之間的女性不幸溺斃喪生。罹難者家屬和高雄市政府決定將意外喪生的女性合葬,她們被集體埋葬之處稱為「二十五淑女墓」。民間傳說未婚女子去世後會變成無家可歸的女鬼,二十五淑女墓開始出現鬼魂出沒、尋找丈夫的傳言,人們開始避免經過此地,當年喪命的年輕女工也承擔了鬼魅的汙名。 2008年,在當地女權團體的呼籲奔走下,高雄市政府為這些不幸的女性正名,將「二十五淑女墓」重新整修並正式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當年25位上班途中不幸溺斃的年輕女性被定位為「60年代為台灣經濟建設奮鬥的工殤少女英雄」,藉此宣導兩性平權與勞動安全議題。 渡船事件罹難者一開始到底為什麼要合葬?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還要挖出她們的遺骨,大費周章整修她們的安息之地?她們的生與死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周遭的社群如何形成對死者的共同記憶?這些記憶與過去、現在、未來如何連結? +++++ 記憶從來都不只關乎過去,記憶的建構始終是面向未來的過程。 有三股力量直接參與了旗津二十五淑女墓的改造:罹難女性的家屬、台灣女性主義團體,以及身為國家行動者的高雄市政府,三方各自體現了某一種生者與逝者的關係。罹難者父母為了斷開逝去女兒未婚身分與女鬼的連結,他們尋求台灣民間宗教的力量,將女兒的死後地位從女鬼提升為神明。與此相對,高雄的女性主義團體努力消除未婚女鬼的汙名,她們組織社會運動,宣傳死去的女性是工業勞動力的寶貴一分子,曾經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女性主義團體同時也呼籲國家改善合葬地的環境,紀念她們的付出。至於高雄市政府方面,地方官員意識到,在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之下,高雄的城市經濟無法再依賴傳統產業部門,於是響應女性主義者紀念罹難者的號召,將旗津船難二十五位罹難女性的墓地改造成適合遊憩的紀念公園,成為城市後工業大改造計畫的一環。這個脈絡將死去年輕勞工的鬼魂轉變成新象徵,代表高雄前瞻進步的新身分。 《女工之死》全書三部,共分八個章節。第一部「緣起:逝去之人」描述當年渡船事故經過、各方後續處理,以及當時台灣的經濟發展背景,探討各方基於不同脈絡及目的的紀念方式。第二部「鬼魂地景」包含四章,以民族誌的形式,解讀二十五淑女墓的記憶地景,是如何與地方、國家甚或全球等紀念尺度緊密相連,以及這種地方的記憶實踐在同一尺度之內與不同尺度之間引發何種爭論。第三部「來世」則是探討「紀念」一詞的焦點如何從「場所」轉向「行動」,重點不在於紀念的場所,而是紀念的過程。 人類學家以二十五淑女墓的故事為核心,探討後工業時代台灣女性勞工角色的公共敍事轉變,書中論及宗教人類學、「鬧鬼」與幽靈研究、女性勞動史、記憶與紀念、城市研究與地方創生等議題,由此剖析歷史、集體情感、記憶公共表達的本質,以及這些領域如何相互關聯、彼此交織。本書同時加入關於「鬧鬼」與記憶是如何交互作用的討論,也探討鬼魂顯靈如何能將失落、剝奪、遺憾、悔恨、不公不義等複雜的情感與經歷,注入紀念館、紀念碑和日常生活的語彙之中。 「『鬧鬼』之地是另一種視角的記憶得以發聲之地。人們往往認為鬼魂是與過去連結的方式。然而過去只是前奏,眞正重要的不是我們記得、或忘卻了什麼,而是為了管理或餵養大眾,特定意義如何又為何融入、制度化或改造了某些記憶。反過來說,這也代表了同樣這一群大眾,有能力解鎖這些記憶,對此進行競奪、挪用、介入。」──〈第一章,女工之死〉 本書觸及了空間正義的議題:在墓地轉型為公園的過程中,誰的觀點被凸顯,誰的聲音遭忽略?這些幽魂之所以縈繞不去,不僅因為祂們在某些文化宇宙中確實存在,更因為祂們代表著被主流敘事排除在外的聲音與記憶。書中呈現的三重宇宙——傳統漢人文化、女性主義與國家現代化——各自帶著不同的時間觀與空間觀,編織出一段關於城市歷史如何被記憶、被敘述與被重塑的複雜故事。這些宇宙通常平行存在,但當它們因故(如「二十五淑女墓」的改建)相遇、碰撞與妥協時,我們就見證了一場關於歷史詮釋權的深刻辯證,也看見了城市空間作為文化戰場的意義。──方怡潔,本書推薦 推薦人 方怡潔,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 王秀雲,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暨社會醫學科教授 王梅香,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林瑋嬪,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范情,《女人屐痕》共同策畫、台灣女性影像學會顧問 陳美華,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社科院院長 黃長玲,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黃捷,立法委員 1973年25位死於渡輪船難的年輕未婚女性,是眾多家庭的喪親悲劇主角、是民間女鬼故事、是國家工業化的殉難功臣,也是女性主義批判父權家國壓迫的犧牲者,作者呈現一段歷史的複雜多面,令人開卷之後欲罷不能。──王秀雲 一艘沉沒的渡輪,帶走了25位年輕女工的生命,也留下一道揮之不去的城市陰影。《女工之死》帶領我們走進這段被遺忘、被誤解的歷史,書寫25位年輕女工的生命與死亡如何被父母、地方社群、女性主義者與國家重新詮釋。本書以真實歷史為起點,縝密交織女性勞動史、鬼魂研究、記憶政治與空間治理,是人類學家李安如對台灣後工業地景的深描與反思,更是對亞洲語境中的性別與紀念實踐提出深具洞見的理論對話。她以細緻的人類學書寫,牽引我們思考:我們如何記住她們?我們又從誰的角度記住她們?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悲劇的書,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記憶之書。──王梅香 在《女工之死》一書中,李安如教授透過高雄旗津「二十五淑女墓」的改建過程探討地方公共歷史表述、集體情感與記憶形式。她娓娓道來,說明這個故事如何開啟我們對高雄新的認識:從「二十五淑女墓」到「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的轉變,不僅有逝者的家庭、旗津社群、女性主義者,也有市政府的參與。整本書觸及了他們不同的知識體系、時代與記憶,值得我們關注。──林瑋嬪 一個高雄在地的女鬼故事,在全球化脈絡下,開展出多義的理解。家屬咸認這是孝順、承家計的女兒變仙姑,享永世安寧的故事。在性別論述下,她們是締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無名勞動英雌,該銘刻紀念。城市治理者則希望她們的長眠之所從墓園變可親的公園。看似高雄的故事,也是台灣現代性的故事。──陳美華 《女工之死》讓我們聽見,在時代洪流中沉默消失的年輕女工之聲。25名年輕女性的死亡,道出了同時代無數台灣女兒的人生經歷。隨著勞權及性別運動進展,台灣社會從畏懼、遺忘再到紀念,如今她們不再只是被噤聲的鬼魂,而是高雄人權歷史上的共同記憶。──黃捷
作者簡介 李安如(Anru Lee) 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John Jay College)人類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亞太地區及資本主義、現代性、性別、城市人類學、全球化及國家治理。《女工之死》翻譯改寫自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2023),此外尚著有In the Name of Harmony and Prosperity: Labor and Gender Politics in Taiwan’s Economic Restructuring(2004)。目前正在撰寫的書主要探討北高捷運系統與科技、治理和公民議題的關係。 譯者簡介 林紋沛 台大歷史所畢,現為專職譯者,譯有《版權誰有?翻印必究?》、《萬事揭曉》、《如何考古,怎樣思考》等書。
目錄 推薦 文化的多重宇宙:平行與交匯/方怡潔 致謝 Acknowledgments 前言 經過媒介的記憶、人人爭奪的空間 Introduction: Mediated Memory, Contested Space 第一部 緣起:逝去之人 Ownership of the Dead 第一章 女工之死 The Death of Women Workers 第二章 舉足輕重的小人物 The Significance of Insignificant People 第二部 鬼魂地景 Ghostscapes 第三章 孝順的女兒、虔敬的鬼魂 Filial Daughters, Pious Ghosts 第四章 溫順女性、勞工英雌 Subservient Women, Worker Heroines 第五章 藍領工業城市、藍色海洋首都 Blue-Collar Industrial City, Blue-Color Ocean Capital 第六章 超自然存在、現代化國家 Supernatural Beings, Modernist State 第三部 來世 Afterlife 第七章 紀念的延續與超越 Beyond the Memorial 結語 未來的現在、未來的過去 Epilogue: Future Present, Future Past 引用書目 References 註釋 Notes
你好,我是書店員:今
地緣政治【典藏套書】
走進烏克蘭戰場 臺灣
聖母峰之死(二版)
旅讀的理由: 城市山
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
馭風男孩
盲人國度:從看的見到
假新聞:解密戰爭暴行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