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臺灣歷史年表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別笨了,問題在政治
作者:
倪炎元編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台灣研究
叢書系列:View Point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01/3/1
ISBN:9571333476
書籍編號:bu0025730
頁數:288
定價:
220
元
優惠價:
79
折
17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別笨了,問題在政治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除魔與昇華》與《別笨了,問題在政治》兩本書標誌了一個新系列 Viewpoint 的開啟。從書的本身來看,《除魔與昇華》是評論家南方朔在《中國時報》星期論壇的集結;而《別笨了,問題在政治》則是《中國時報》我見我思專欄集結,經過主筆倪炎元的選輯,從三百多篇剪裁成一百篇,並依主題加以分門別類。 「我見我思」專欄的執筆者都是線上的資深記者,路線立場不同,筆法風格各異,在新聞事件發生的剎那,如電光火石照見其面貌,因此成為《中國時報》版面的特色之一,也是台灣報業一個新思惟的起點。 這些深刻且時有洞見的文字,不應隨著時過境遷而被遺忘;透過《中國時報》主筆倪炎元的選編,在運轉、消耗得如此快速而瞬息萬變的台灣,為 2000 年的政經變化、社會脈動留下一份近距離的生態觀察記錄。 《除魔與昇華》深沈而縝密,《別笨了,問題在政治》立即而辛辣,兩本書像是一首二重奏,彼此呼應,相互支持,以不同的節奏與風格交織出台灣在過去一年裡頭的政經、社會軌跡。 這種對立一方面提供了對照的趣味,另一方面也具體展現了 Viewpoint 系列的深刻盼望與疑惑:在一個具備了民主形式要件的社會中,當以往的禁忌都不復存在,個人的好惡判準貶抑了法律的尊嚴,以多元價值之名,把個人標舉到價值體系的最高階。弔詭的是,在這種相當極端的個人主義氛圍下,個人的判斷力與思考力在媒體的二元對立的戲劇手法之下,卻處於被化約、簡化的危險之中,進而損及這個社會朝向更民主、更多元邁進的能力。 這種缺失才是今天台灣社會諸般問題的根源:我們有眼睛,卻失去看的能力;有耳朵,卻不會聽;有腦袋,卻不會想。Viewpoint 不可能以戲劇化的姿態扭轉這種傾向,但卻希望在理性被痲痹、行將沈睡之際,做個小小的喚醒。 中研院院士、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許倬雲曾這麼形容耶魯大學歷史系專治中國史的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給他一本電話簿,他可以從第一頁的人名開始編故事,編到最後一個人名。史景遷當然不曾寫過這麼一本「電話簿當代史」,但是從許倬雲教授的比喻中,不難了解史景遷說故事的功力是如何高超。 而這種說故事的能力,乃是成為優秀史學家的必要條件之一,也往往是一種天分,而史景遷就有這種本事,能埋首在故紙堆裡細心排比資料,但也能跳脫到宏觀的角度,從世界的大格局來觀照中國歷史,兼顧考證、敘述、分析、綜合與理論各個層面。這本《追尋現代中國》就是最好的例證。 史景遷有非常清晰而強烈的問題意識,這從原書名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就可看出。史景遷的問題是:如果有「現代中國」這回事的話,那麼這個名詞可以回溯多遠而仍能成立?在這個基本層次上,史景遷所思考的問題可說和已故史學家黃仁宇相當接近,因為黃仁宇的主要關注點正在於把中國和歐洲歷史相對照,思索為何歐洲式的資本主義沒有發生在中國。而所謂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和現代性(modernity)可說是相通的。而史景遷和黃仁宇兩人也都很注重看似細微不起眼的技術細節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所以在千端萬縷的細節中,揀選、過濾有意義的事件,並將之匯集,與歷史的大走向掛鉤,那是真的要有小說家的筆法與功力才能畢其功,更何況這本書的英文版還是由 Norton 所出版,是作為大學教科書之用。一本大學教科書能寫到兼顧學術性與可讀性,在英語世界裡,史景遷恐怕是當代第一人了。
序
「我見我思」欄一直中國時報版面內容的主要特色之一,特別是最近幾年,當它的版位調整至與大小社論置於一處時,它更成為時報系記者主筆議論時政、臧否人物、文化批判的重要園地。在「思見」多年以後,時報出版看上了 2000 年前後的「我見我思」,有意將這一年刊登過的文字,重新編選後出版,由於我是在時報任職者中,唯一一直沒有完全與「我見我思」擺脫關係的成員,於是這份差事也就落到我的頭上。 談到「我見我思」,就不能不提及它的源起。1994 年時報在 4 月間的一次大改版中,決定擴張當時以投書為主的「意見橋」版,改為兼採學者專家論壇與讀者投書雙拼的「時論廣場」版,當時有效發揮時報既有的筆陣隊伍,也為了更有效的掌握新聞脈動,主其事的杜念中就設計了「我見我思」欄,剛一開始參與執筆的同仁並不多,主要集中在主筆與海外特派,如傅建中、卜大中、平路、徐宗懋、莊佩璋、林博文、唐光華等,後來為因應動態新聞的需要,線上的記者開始陸續加入,包括張慧英、夏珍、楊渡、陳永誠、冉亮、唐湘龍、呂炤偉、馬維敏、張瑞昌、林照真、彭蕙仙、王銘義等,他們的參與相續程度上豐富了「我見我思」的觸角與觀點。稍後在 1999 年的一次改版中,「我見我思」欄正式從「時論廣場」移到社論版,版位的移動使它必須更動態的與新聞作結合,或許也因為這樣, 2000 年所留下的記錄,會引起出版社主編的注意。 部分曾經參與「我見我思」寫作的作者,在知道他們的作品可能要被選編成書之後,都不盡贊成,他們多半認為那些針對即時新聞當下所為的評論,宛如昨日的歷史,生命早該隨之終結。的確,幾乎所有「我見我思」的作品,都是隨著個別新聞事件起舞的,當新聞的脈絡被抽離、時空的背景被化約,許多評論文字也似乎頓失所依。舉個例子,當 2000 年總統大選爆發興票案時,許多批判文字在當時讀來甚至令人血脈噴張,但換到今日觀之,興票案卻宛如昨日歷史煙塵,連事件當事人都無意再深究什麼,重新再展讀相關文字,原有的感覺已經很難再追回,要期待現時的讀者再從其中尋找新義,恐怕也是難為了他們。 不過,事情也非全不可為,當這些評論切斷了與新聞的聯繫、阻絕了時空的牽扯,它只是一個個獨立的文本,將這些文本重組,其實是可以拼貼出全新意義的。參與「我見我思」的作者,路線不同、立場歧異、筆法風格更是南轅北轍,將它們並置在一塊,可以組成一個琴瑟和諧的交響曲、但也可能釀成眾聲喧嘩噪音,關鍵就在怎麼重組了。作為一個編者,我最大的特權,就是一切全循著我的意志,來重組拼貼這些文字。近四百多篇的「我見我思」,依出版社篇幅的要求,必須被刪去近四分之三,因此我也必須有個主觀、有個好惡,我設定了一個簡單的架構,凡不符此一架構要求的悉數刪去,當然那些經過時間洗濯風味盡失的文字也無法保留,就這樣留下了百篇左右,被刪掉的有沒有遺珠之憾?有,絕對有,我相信換個人來編選,可能有個完全不一樣的組合拼貼,這是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必須留意的。 編選這本著作的主要意旨,在企圖追尋追尋已經逝去的公元 2000 年前後,所曾經存在過的氣息與註腳。對所有曾經經歷過 2000 年的台灣人而言,那種經驗是難以言喻的,一場決定政權命運的大選,一個綠林豪傑騎馬入京城的故事,一部政壇新貴與前朝遺臣循環不已的鬥場,編織成許多光怪陸離的喜鬧劇、懸疑劇、甚至武打劇,這中間揉雜著激動、喜悅、愁悵、苦澀與憤怒,舊的時代沒盡褪,新的沒全登場,舞台的演員變了,戲碼卻是照樣。「我見我思」的作者們,在每一個當下記錄了他們的感受,串成這個年代的一個註角,重新閱讀它們,不可能重現過去的場景,但多少能捕捉些許逝去的氣息吧! 參與「我見我思」寫作的作者,全是我在時報任職的老同仁,盼望這個選集的出版,能讓他們昔日的信手品評生產出新的意義。當然如果這部選集有什麼差錯責任都該在我,倒不是故意虛偽,畢竟時代經洶盡而存在的,是那些文字,不是編者。 ──倪炎元 2001 年 2 月 20 日於中國時報
目錄
序言/倪炎元 世紀大選 往哪個中間偏?/江靜玲 你抹我抹一樣黑/夏珍 電子時代的贏家/張慧英 總統參選人的「公共財」/尹乃菁 勝選壓倒一切/林淑玲 民心向背 更勝風生水起/夏珍、吳典蓉 宋楚瑜的罩門/伍崇韜 誰能許我們一個未來?/彭蕙仙 一場「角色扮演」的遊戲/卜大中 小心,「挺宋的」就在你身邊!/彭蕙仙 李遠哲是省思 不是牌/楊維敏 知識分子的辭職與責任/彭蕙仙 激情過後 冷靜以對/彭蕙仙 落日餘暉 千年懺悔/卜大中 宋迷們,別傷心!/彭蕙仙 政黨轉型契機/夏珍 「向下」與「向後」/張慧英 撮合分裂的國民黨?/夏珍 美麗的民主/江靜玲 教不會、學不乖的國民黨/莊佩璋 後李原來是前李/莊佩璋 新手上路 新政府的新思維/夏珍 呂副總統,請別閒著/彭蕙仙 性別的差異與正義的缺口/馬維敏 陳水扁與甘迺迪/林博文 政權交接下的文官制度/夏珍 新內閣成軍,陳唐體制上路/張瑞昌 「黨同伐異」的時代/吳典蓉 呂秀蓮的言論自由/馬維敏 陳「青天」的大考驗/楊肅民 女性不是政治盾牌/張慧英 唐飛急 阿扁更急/林淑玲 四名工人 你和我/羅如蘭 總統請回辦公室!/彭蕙仙 從收攬軍心到掌控軍權/伍崇韜 反對運動不反對?/何榮幸 根基動搖 怎蓋教堂?/林淑玲 執政者應抗拒「情治嗎啡」/張瑞昌 分手前的眷戀/何榮幸 陳水扁的政治性格/郭崇倫 這個黨怎麼了?/何榮幸 陳總統,台灣人民真的生氣了!/彭蕙仙 該追問的是誰在製造誹聞?/林照真 新政半年的煎熬/張瑞昌 還要行政院長嗎?/唐湘龍 「執政論述」的匱乏與斷層/何榮幸 現在,黨政有分了嗎?/唐湘龍 調職務有這麼嚴重嗎?/林淑玲 站在鋼索上的陳水扁/張瑞昌 當政客上市之後/彭蕙仙 朝野對決 聯合政府 國民黨好整以暇/夏珍、吳典蓉 和解、瓦解、破解?/尹乃菁 憲政體制紊亂的苦果/劉添財 陳水扁走在憲政的鋼索上/陳嘉宏 不開心的總統/彭蕙仙 罷免案非解決目前困境的手段/陳嘉宏 權力者的謙卑/夏珍 扁宋連郝的方城之戰/張瑞昌 在野聯盟合力「去李登輝化」/張瑞昌 對憲體的詮釋將影響釋憲結果/陳嘉宏 瘋狂政治正在蔓延/羅如蘭 調人的下場/羅如蘭 兩岸風雲 陳水扁的務實主義/王銘義 兩岸關係的語言美學/馬維敏 多給一點迴旋空間吧!/張慧英 兩個「什麼東西」/王銘義 封殺張惠妹的另一面/張慧英 尋找一個新的理論架構/楊憲村 白馬非馬乎?/楊渡 模範生阿扁的調整/張瑞昌 迷茫的海峽/張慧英 阿扁觸動了「潘朵拉盒子」/王銘義 民進黨戰略轉向了嗎?/何榮幸 「非唯一」與「不排斥」/彭蕙仙 「共識」與「精神」難拆難解/伍崇韜 就算它是一大步吧!/張國立 金、馬站在歷史轉捩點上/楊肅民 政策棋局 新政府財經政策不及格/呂紹煒 以股市漲跌為己任?/羅兩莎 以口號宣示政策 後遺症無窮/林淑玲 用嘴巴辦外交/劉永祥 牛市?熊市?還是「官市」?/呂紹煒 雞同鴨講/呂紹煒 政爭熾熱 政務靠邊站/林淑玲 拿開你的髒手/呂紹煒 格局何在?/楊維敏 弔詭的左右之爭/張瑞昌 政治不能脫離常識/何榮幸 新政府畫餅充飢的隱憂/張瑞昌 縱觀政海 還在用血統定是非?/彭蕙仙 跟往事乾杯!/林照真 生活在 call in 之外/彭蕙仙 權力的傲慢 VS. 輩分的傲慢/唐湘龍 鎖國時代/張慧英 別把台灣玩小了!/彭蕙仙 笨蛋,問題在政治/呂紹煒 維持起碼的政治品質吧/卜大中 綠色聖誕/林淑玲 論《台灣論》/彭蕙仙 笑不出來的笑話/張慧英 別成政治公關的反教材/林照真
飛越海闊天空-心航海
紀實千古回聲-三毛的
臺灣府城經典:導覽.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
百年波麗路:從建築、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
臺灣妖怪百寶圖
臺灣歷史年表(108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
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