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臺灣歷史年表
.
神父住海邊——裴德與
.
越嶺紀
.
凡人的山嶺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作者:
王威智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台灣研究
叢書系列:文化觀察
出版社:
蔚藍文化
出版日期:2023/11/30
ISBN:9786267275160
書籍編號:kk0575375
頁數:316
定價:
450
元
優惠價:
79
折
35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內容簡介 ★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作品 當今布農部落最常見圖騰 十九世紀末丹大溪畔最深長的憂思 一九二○年代,日本發現Qanituan(加年端)的祭事曆。殖民當局對木板上的圖紋感到吃驚,他們從未見過臺灣原住民族使用文字或符號,何況是深山裡的布農族。祭事曆引爆關注,成為燦爛博覽會的展覽品,報紙大肆報導。 十九世紀末,出於某種驅力,Laung Mangdavan 創造祭事曆。四十年後,臺灣總督府視學官橫尾廣輔彷彿印第安納.瓊斯,似乎為了證明某事,狂熱搜找更多祭事曆…… 二○一九年,本書作者王威智參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特展——來自Mai’Asang的聲音」,撰擬文案與展覽手冊。這項工作讓他更深地認識pasisibutbut這首傳揚島內外的古謠,理解布農族以這首沒有歌詞的詠歌傳達了對小米的崇愛與珍視,還意外遇見祭事曆。曆板古舊,其上斑駁的圖紋勾起多年前他偶見「布農文字」的記憶。 展覽結束後,王威智加入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布農族祭事曆原鄉的故事」團隊,二度走上關門古道,行前偕同各路夥伴拜訪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南投縣信義鄉地利村的布農族耆老,聆聽他們所知的祭事曆,也前往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庫房親睹沉默了幾十年的祭事曆。 一開始王威智關注的焦點是祭事曆裡的「繪文字」,這是日治時期以來關於祭事曆的傳統討論課題之一。隨著拼湊局部且碎散的關於祭事曆的記載與描述,他漸漸將目光轉向可能為祭事曆創造者的Laung Mangdavan與其時代。一個本來不需要書面紀錄的口述傳統及其執行者,何以一夕之間殫精竭慮創造「文字」?Laung Mangdavan可能遭遇或預見了某種挑戰。 英國史家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曾提出「挑戰與回應」之論,認為民族、文化、組織與運動都有面對挑戰、陷入危機之時,回應挑戰的方式決定如何處理危機,而後者決定結果。湯恩比歸納了四種回應的方法:退回過去;對未來產生白日夢式的憧憬;自我封閉,以神秘經驗處理挑戰帶來的衝擊;直視危機,試著將之化為有利未來發展的元素。 那麼,祭司Laung Mangdavan遇到什麼挑戰? 一八八七年,「集集水尾道」(即關門古道)開通,這是清帝國最後一條「撫番道路」,為「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面對國際挑戰的回應之一。這條橫貫道經過Qanituan,未收「撫番」之功,反而可能成為丹大溪流域的「挑戰」,從而觸發布農祭司Laung Mangdavan的戒心。 身為一名祭司,Laung Mangdavan深知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於他所維繫的祭儀,外力進入令他擔心傳統崩壞。面對可能的挑戰,他選擇「直視危機,試著將之化為有利未來發展的元素。」設法將無形的口述傳統化作有形的書面紀錄,是他回應的方式。 發前人所未發,祭事曆誕生。 幾乎可以斷言,Laung Mangdavan動用了一己所能動用的智慧、創意,以及勇氣。 牡丹社事件後,清帝國修築了不少「撫番道路」,經過許多部落,似乎僅有Laung Mangdavan對外力可能引發的文化危機作出積極的回應。無論預見什麼,Laung Mangdavan必然是不凡的智者。 本書原題「iși-lu-lusɁan(布農繪曆/祭事曆)——看不見的符號/文字系統及其消殞」,以祭事曆的源流與去向,及布農族的小米、信仰、神話等傳統文化為兩大主題,交錯探索,旨在描述此一器物的「開創/局限」、「傳承/斷裂」等雙重特性。幾經修訂,最終改題「看不見的文字」,實為向一名勇於回應與行動的布農祭司致以誠摯的敬意。
作者簡介 王威智 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MFA。1995年參與編輯李明亮先生《臺灣民主國郵史及郵票》一書,多年後改寫為《臺灣老虎郵:百年前臺灣民主國發行郵票的故事》。著有《神父住海邊:裴德與AMIS的故事》、《越嶺紀》、《凡人的山嶺》、《製圖師的預言:十六世紀以來關於花蓮的想像》、《我的不肖老父》等。
目錄 出版緣起 看得見的臺灣意象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淇瀁(向陽) 自序 凝固以力抗 祭事曆相關紀事 祭事曆相關地點略圖 他們雖然沒有文字…… 密語 看得見的iși-lu-lusɁan 最風光祭事曆.臺灣博物館AT003291 總督府雇員寄託.臺灣博物館AH000809 最深長的憂思.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3 最美備忘錄.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4 最迷你的寂寞.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655 心理學者採集.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2418 默默存在.慈濟科技大學原住民族博物館5040122-01#403 最後的緬懷.Tamazuan的Mangdavan 洪水之後文字怎麼了? 遺失文字並不罕見 當文字落水 不只是EMOJI 出土紀 臺北植物園,一九二五.初夏 臺灣日日新報,一九二五.仲夏 Qanituan,一九三四.秋 Mahowan,一九三七.夏 Mahowan,一九三七.晚秋 Tamazuan,一九九四.春 覆刻,或仿製 小米,一切的動力 農耕之民 小米怎麼來的? 呼喚小米 以純粹的美歌詠 溪畔的憂思 Katogulan的天文觀測 Qanituan的一年十二個月 給未來的備忘錄 當Dihanin退位 創造者及其所在地 Qanituan社與Mangdavan父子 遠離Haba-an 關注的目光 部落警察的回應 轉述者齋藤康彥 追不捨,視學官橫尾廣輔 業餘愛好者 看不見的文字 iși-lu-lusɁan與Winter Count 即使是看不見的文字 後記 關鍵族語、漢譯對照表
飛越海闊天空-心航海
紀實千古回聲-三毛的
臺灣府城經典:導覽.
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
百年波麗路:從建築、
臺灣妖怪百寶圖
臺灣歷史年表(108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
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
捲兔的台灣裸湯:北部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