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宗教是什麼
.
誤讀童話
.
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
.
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鬼神•巫覡•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
Gods Ghosts and Witchcraft:A Psychodynamic Introduction
作者:
宋文里
分類:
哲學•宗教
/
宗教總論
叢書系列:Master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1/6/18
ISBN:9789863572138
書籍編號:kk0534311
頁數:368
定價:
560
元
優惠價:
79
折
44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鬼神•巫覡•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鬼神•巫覡•信仰:宗教的動力心理學八講 內容簡介 「因為荒謬,故我相信。」 ──羅馬哲學家忒土良(Tertullian) 忒土良這句話,一語道破宗教觸及的是「非關理性」的神祕本質。在作者宋文里犀利的剖析下,我們將看見宗教在生活與文化中是多麼無孔不入──舉凡父權與母性文化的張力、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政權更迭的運作、婚喪喜慶的習俗到你的愛情、你的夢境等等,在在關乎宗教,也關乎心靈。 佛洛伊德有句名言:「『它』所在之處,我當隨之而至。」所指的「它」,即人格結構──id / ego /superego中的「id」。宋文里透過德文原義考究,指出這個字在德文為「Es」,指涉的是一種未知之力,從而說明佛洛伊德的理論是「關於靈魂(Seele)的學說」──只是靈魂的色彩,隨著英文翻譯被抹除了──換言之,自我無時無刻不在跟不知名的力量打交道。 本書由此一路開展,透過精神分析和現象學之眼,道出那名之為鬼神與神聖的,有可能正是我們內心深處暗昧的慾念和理想。我們將看見,宗教是如何在人們心靈中產生作用力,而這個力量又如何透過「關係」的運作,形塑外在世界所見的宗教及文化。 這本書,可謂台灣宗教心理學的里程碑之作,不只穿梭於心理學與宗教,更在西學、漢學與台灣民間信仰之間搭起相互理解的橋樑。作者不僅學養豐厚,更敢於在宗教田野「和鬼神、巫者打交道」,其經驗在本書與學理相互交織,深入淺出,從甲骨文的說文解字探索信仰的初心,並指出漢傳文化「鬼神並舉」的特色,更對溝通鬼神的「巫」多所著墨,讓人大開眼界。 讀者將發現,切身的生活習俗正被一種嶄新的眼光重新觀看,但這絕非既有理論的強行解釋,而是自身的生命經驗正參與著宗教知識體系的搭建。這來來回回的激盪,指向的是一種探問天地之心的情懷,期能透過自身的終極關懷,尋得安身立命之道。 專文推薦──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作者簡介 宋文里 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Urbana-Champaign)校區諮商心理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天主教輔仁大學兼任教授。專長領域為文化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宗教研究、批判教育學等。1986年起在清華大學社人所、社會所先後開設文化心理學、論述心理學、文化的精神分析,乃至其他跨學科專題,後來也延續到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宋文里勤於著述立言,著有《文化心理學的尋語路:邁向心理學的下一頁》、《心理學與理心術:心靈的社會建構八講》。他於2018年精選十餘篇未曾中譯的佛洛伊德作品,嚴謹翻譯、評註編成《重讀佛洛伊德》一書,為漢語讀者帶來閱讀佛洛伊德之全新經驗。宋文里也翻譯多部重量級著作如《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Carl Rogers),《人類本性原論》(Edward Wilson),《教育的文化:從文化心理學觀點談教育的本質》(Jerome Bruner),《宗教的動力心理學》(Paul Pruyser),《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精神分析44年的探索》(Marion Milner),《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Kenneth Gergen)、《翻轉與重建:心理治療與社會建構》(Sheila McNamee & Kenneth Gergen)等,另有多篇專文著作及文化藝術評論刊載於各種學術期刊及雜誌。在學術研究之餘,也喜歡畫畫,或寫寫童話、寓言和詩。
目錄 【序一】宗教心理學在漢語世界的發生/蔡怡佳 【序二】你是誰?我是誰?信仰知識體系的引路者來了/王鏡玲 【第一講】導論:動力心理學如何進入鬼神、巫覡與信仰的知識體系 •本書內容概覽 •區分宗教話語與宗教論述 •實地研究可對宗教的「固定想像」更為理解 •透過二階語言理解宗教 【第二講】動力心理學與佛洛伊德的精神話語 •宗教與「宗教性」 •佛洛伊德的「靈魂」 •夢與現象學 •釋夢的一種現象學模型:意識/前意識/無意識 •回到佛洛伊德的夢理論 •自我、超自我,以及「它」 •「它」所在之處,我當隨之而至 •夢裡的文學家 •小結 【第三講】榮格與曼陀羅 •《紅書》、曼陀羅與「原型」 •如何閱讀榮格? •榮格的「東方性」 •榮格的「狂」與「聖」 •夢的翻譯 •原型與自性 •母與父/仁與義 •曼陀羅的「陰陽調和」 •Miss X •在集體無意識裡走自性的路 •人類理想與自我理想 •小結 【第四講】宗教中的感知、智性與思維 •普呂瑟的心理動力模型 •神聖的觀念 •感知體驗與智性思維 •「因為荒謬,故我相信」 •「非關理性」的智慧 •感知與種種感覺 •宗教思維與思想 •概念的形構與拓展 •新生的真理:慾望的實現 •以宗教的想像解決難題 【第五講】宗教中的情緒歷程與行動功能 •語言學轉向與「精神話語」 •儀式是一種強迫行為 •情緒描述的侷限(一) •情緒描述的侷限(二) •宗教性/神聖性的社會建構 •信仰的動力:行動(一) •信仰的動力:行動(二) •宗教中的二階關係 【第六講】宗教作為萬事萬物的關係 •從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之修正談起 •愛的對象:從父母、愛人,到領袖 •對普呂瑟心理動力模型進行修正 •修正普呂瑟模型的用意 •關係的「介面」 •鬼神、宗教作為「介面」 •神聖與禁忌 •「聖」與帝王制度:祖先崇拜的問題 •小結 【第七講】靈語:巫的對話 •從靈媒談起 •神出靈入 •「朝向自己、放開自己」 •從家常瑣事到人類的大事 •「你是誰?」:對於巫者身分的追問 •一場「起乩」的見證 •身體的未知潛質,以及千古以來的技術 【第八講】鬼神、神話與信仰:綜論與回顧 •前言:關於「信仰是什麼」的綜論 •用四個基本的提問,重新面對心理學 •一、心理學?理心術? •二、我們的鬼神世界,以及詩意語言 •三、兩種文化/兩種語言 •四、天地情懷:一段小故事 •最終的問題:何為天地之心? •結語:「理心術士」的養成 【附錄】延伸閱讀
當代神祕學全史:從赫
宗教的40堂公開課:
圖解世界宗教【修訂新
問神精準要隨身籤筒:
海之信仰.朝聖台灣離
生死之間-死後世界的
法言:四川道教科儀與
風神榜:揭開基督文化
七真史傳(新裝白封)
失落的聖典:追尋世界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