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宗教是什麼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臺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Laicization Cultivation and Translocality: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Religio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作者:
齊偉先, 劉怡寧, 丁仁傑, 黃克先, 林峯燦, 范綱華, 林育生, 楊弘任, 邱炫元
分類:
哲學•宗教
/
宗教總論
叢書系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叢書
出版社:
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2/11/2
ISBN:9789863506508
書籍編號:kk0559669
頁數:392
定價:
620
元
優惠價:
95
折
58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臺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入世、修持與跨界:當代臺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 內容簡介 宗教不該被視為透過客觀科學定義所框限出來的知識對象, 而是社會論述所建構的對象。 臺灣是個充滿包容力的移民社會,新宗教與舊宗教並存、宗教輸入與輸出共現、多元宗教綜攝與融合,這些不同層面交織出臺灣的宗教奇觀。本書從社會學的視角,解析臺灣特殊的宗教景觀,嘗試提供理解宗教多元性及反省西方知識框架的可能方案,建立臺灣宗教的知識圖譜。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壹部分「臺灣社會的宗教風貌」收錄四個篇章,分別討論臺灣社會信徒佔比較高的佛教、道教、民間信仰與基督宗教這四類宗教,在面對現代靈性訴求逐漸高漲的風潮,以及公眾對宗教團體發展公共議題的社會期待下,如何開展各自不同的因應方案。第貳部分「宗教議題的省思與知識構框」,分別展示了交互比較及量化研究這兩個不同的方法視角,如何可能具體應用在宗教議題上。第參部分「跨社會流動的宗教」則收錄對於臺灣宗教具參照價值的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凸顯族群認同何以是宗教主體性建構的內生性因素,特別是「華人」的身分如何牽動東南亞華人的宗教主體認同,以及如何影響華人穆斯林在東南亞社會的劃界。
作者簡介 齊偉先(主編)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專長領域為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藝術社會學與社會學理論。近年來的研究主題聚焦於臺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學分析,試圖從非西方、非基督宗教的視角,反省宗教社會學傳統中既有分析框架的侷限,並探究臺灣現代社會治理環境中,民間信仰的發展與變遷。相關近作有〈雲嘉地區媽祖廟參香網絡的時空因素:分析參香群的圈域研究〉、〈臺灣漢人民間神明信仰的現代性〉、〈臺灣民間宗教儀式實踐中的「品味動員」:陣頭、品味社群與宗教治理〉、〈漢人民間宗教與新媒體:以臉書為媒介的宗教建構〉。 劉怡寧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現職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與兼任助理教授。博士論文為《宗教治理與文化創新:臺灣人間佛教的現代性》,以人間佛教為案例,探索佛教與現代性。近年來與宗教社會學相關的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現代性、禪修與日常生活實踐,二是生態、宗教與環境行動。 丁仁傑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專著有《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1999)、《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2004)、《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2009)、《重訪保安村》(2013)、《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2020)。譯有David Jordan的《神、鬼、祖先》、Steven Sangren的《漢人的社會邏輯》等。 黃克先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宗教社會學、都市底層研究、質性方法、微觀社會學,關注的研究議題包括華人社會宗教發展、政教關係、基督宗教以及都市邊緣群體。曾在中、英文期刊發表多篇宗教相關的論文,著有專書《危殆生活:無家者的社會世界與幫助網絡》,與林瑋嬪合編《氛圍的感染:感官經驗與宗教的邊界》。 林峯燦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後研究員,目前擔任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專長領域為巫術與宗教社會學、文化社會學,以及社會學理論。近幾年主要關注文化概念的歷史轉折、精神分析的社會學內涵,以及比較視野中的中國研究。 范綱華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為健康與疾病社會學、社會人口學、宗教社會學。近年的研究集中在臺灣民眾的宗教參與形式與內涵、宗教信仰與身心福祉的關聯,以及幸福感的內涵、測量與社會條件。 林育生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興趣為泰國宗教、性別與社會文化。近幾年的研究成果,主要討論一貫道與泰國社會文化及制度佛教間的關係,論文發表於《亞太研究論壇》、《民俗曲藝》、《東南アジア研究》、Asian Studies Review、Nova Religio: 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Emergent Religion等期刊。目前亦正進行印度教、民間信仰等泰國制度佛教外宗教實踐的研究。 楊弘任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興趣為宗教社會學、社區研究、科技與社會、現代性與社會理論等領域。關於社區研究之代表性著作,見《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專書;關於一貫道研究,見與法國學者畢遊塞共同主編之《從臺灣到世界:二十一世紀一貫道的全球化》。 邱炫元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開授宗教社會學、文化研究、印尼社會與文化、伊斯蘭與現代世界,以及全球化與社會變遷等課程。已經出版多篇印尼華人穆斯林和印尼伊斯蘭研究的論文,目前正進行臺灣印尼穆斯林社群的田野調查,同時關注印尼華人的傳統民間宗教、臺灣的印尼華商等議題。
目錄 圖表目次 作者簡介 謝辭/齊偉先 第一章 導言:臺灣宗教的社會學解讀/齊偉先 第壹部分 臺灣社會的宗教風貌 第二章 佛教與現代性:多元文化脈絡的臺灣佛教變遷/劉怡寧 第三章 道教研究的社會學課題與當代道教處境/丁仁傑 第四章 儀式、香火與廟宇:現代治理情境中的傳統民間信仰/齊偉先 第五章 團體與社會共舞:臺灣基督宗教與社會變遷/黃克先 第貳部分 宗教議題的省思與知識構框 第六章 邁向世俗化的多重路徑:從交互比較的觀點重新檢視中文語境中的世俗化概念/林峯燦 第七章 臺灣宗教的量化詮釋:探索量化研究的議題與變遷/范綱華 第參部分 跨社會流動的宗教 第八章 離散、移民或少數族群?東南亞華人民間教團研究的視角/林育生 第九章 一貫道的當代轉型:從民間教派到跨國宗教/楊弘任 第十章 華人穆斯林的亞洲離散:穆斯林社會研究的視點/邱炫元 索引
生死之間-死後世界的
法言:四川道教科儀與
風神榜:揭開基督文化
七真史傳(新裝白封)
失落的聖典:追尋世界
聖與俗:神話、儀式,
宗教文物之美
巫者的世界
宗教團體不動產之確保
學會道法符籙,就看這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