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一分鐘掌握對方個性:掌握對方心思的99個關鍵TIPS(新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
The Power of Phenomenology: Psycho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作者:
羅伯.史托羅洛, 喬治.艾特伍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學
叢書系列:Psychotherapy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3/8/18
ISBN:9789863573081
書籍編號:kk0570929
頁數:232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 內容簡介 我們是當代精神分析裡的無名賞金獵人,走向不確定的未來。我想讓它這樣就好。──喬治.艾特伍 在心理治療領域深耕多年的史托羅洛與艾特伍,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兩人早年便對哲學產生熱愛,進而深受精神分析這種能探究人心痛苦來源的學門吸引。 然而,越是投入精神分析以及對各種哲學的理解,他們也發現精神分析已侷限於笛卡兒二元論的框架,而更能認同現象學與存在哲學所聚焦的存在整體性與互為主體系統。也就是說,當前者將創傷視為病理來診斷時,後者則主張所有情緒痛苦都是交織於互為主體的人際脈絡中。 本書是作者們投入由現象學反思精神分析將近半世紀的精華,他們以論述夾對話的方式爬梳在精神分析、心理學、語言、哲學與文化的脈絡下,各家論述如何自大、武斷,或即便創新卻又逃避生命本質。同時,這些爬梳過程也帶著對現象學不斷的反思。 透過現象學之眼,兩位作者呈現了心理治療如何能回應個案的苦痛與世間的無常。在互為主體概念下,個案與治療師即使在治療現場少不了針鋒相對,這種「情緒棲居」、「見血」卻能幫助個案獲得顯著改善。這正是互為主體學派的特點:能切身直面個案的感受,同理才能真正發生、療癒始為可能。 全書在紮實的存在哲學論述之間穿插心理治療的臨床案例,帶來完整的思考脈絡與情感共鳴,不管是存在哲學研究者、助人工作者,以及關注生死、焦慮與創傷等議題的讀者,本書都提供了值得深思的觀點。 本書特色 ◤ 透過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觀點的深度反思,深究互為主體的論述與其於心理治療上的實踐與幫助。 ◤ 本書引領讀者窺探史托羅洛與艾特伍這兩位互為主體學派專家的對談及其思考脈絡,於親炙存在哲學、現象學、精神分析的思辨現場同時,也能了解現象學如何破除傳統精神分析,並領略現象學於療癒創傷的幫助,同時感受互為主體脈絡的力量。 專業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汪文聖|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退休暨兼任教授 紀金慶|台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徐 鈞|南嘉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國際自體心理學會會員 張凱理|台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台北榮總桃園分院支援醫師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法國巴黎大學精神分析學博士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好評推薦 《現象學的力量:精神分析與存在哲學的深度反思》是兩位臨床工作者以存在主義式的「血」和「淚」的親身投入,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提煉,所撰寫的一部如何在臨床中反思、如何運用現象學的力量,來協助病患接觸到他們自己,讓他們的生命在這個充滿無常且有痛苦的世間,找到自己生存於世的詩意棲居的主體性。對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從業人員來說,這都是一部值得閱讀且引發思考的臨床心理治療傑出作品。——徐鈞,南嘉心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國際自體心理學會會員 有將近半個世紀的合作情誼為基礎,喬治.艾特伍德和羅伯.史托羅洛持續在精神分析現象學的領域中拓荒前行。借助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與個案歷史,作者們不僅闡釋了心理病理學在互為主體性的意義,還明確指出——只有將苦難經驗置於生活世界的脈絡之中,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人類之受苦。這本書對於任何在現象學、精神分析和精神病學的交疊領域工作的人來說,都是一本必讀之作。——凱文.阿和(Kevin Aho),佛羅里達谷弗灣區大學哲學系教授暨系主任,《存在醫藥:健康與疾病》 (Existential Medicine: Essays on Health and Illness)論文期刊主編 《現象學的力量》展示了史托羅洛和艾特伍這五十年經驗的著作深度和範圍。他們細緻地將其對話結合討論的獨特性,使這本書蘊含了豐富的寶藏。史托羅洛和艾特伍展示了如何結合精神分析和現象學理解以豐厚我們的經驗。他們在創傷和瘋狂、主體性和連結人類存有的論述,證明了他們想法的落實,也奠基了他們在當代精神分析演變中的關鍵地位。——羅傑.弗里博士與心理治療博士(Roger Frie, PhD, PsyD, Professor),西蒙弗雷索大學暨英屬歌倫比亞大學教授,《精神分析、自我與脈絡》期刊(Psychoanalysis, Self and Context)協同主編 透過本書章節中結合了研究成果、對話、批判性思考、個人專業經驗分享,以及卓越的推測性分析與洞察,作者們寫下精神分析和哲學交疊的領域裡,迫切需要且極度真實的重要著作。——蘇珊.克拉克斯頓(Susanne Claxton),《史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期刊
作者簡介 羅伯.史托羅洛(Robert D. Stolorow) 精神分析學者,是美國洛杉磯當代精神分析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Los Angeles)的創始成員,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以互為主體性理論、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以及情感創傷等領域的研究聞名,並於2012年在國際精神分析教育論壇上獲頒漢斯•勒瓦德紀念獎(Hans W. Loewald Memorial Award)。主要作品有《世界、情感、創傷:海德格和後笛卡兒主義精神分析》(World, Affectivity, Trauma: Heidegger and Post-Cartesian Psychoanalysis)、《創傷和人類存有:自傳式、精神分析式,以及哲學式的反思》(Trauma and Human Existence: Autobiographical, Psychoanalytic,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以及與人合著的八本著作。 喬治.艾特伍(George E. Atwood) 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心理學榮譽教授,也是美國紐約主體性精神分析研究學院(Institute for 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Subjectivity, New York)的創始成員,著有《瘋狂的深淵》(The Abyss of Madness)以及七本與人合著作品。他與史托羅洛博士在將近五十年的學術生涯中聯手合作,致力於以現象學式探問的形式重新思索精神分析。 審閱者簡介 李維倫 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美國杜肯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臨床心理學博士。著有《存在催眠治療》一書。 譯者簡介 翁士恆(同為審閱者) 英國愛丁堡大諮商與心理治療博士,專長為歐陸現象學哲學與客體關係理論心理治療。現任職於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負責翻譯本書章節為第三、四、五、八、九與第十章。) 葉秉憲 國考合格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系臨床心理學碩士。任職於晴天身心科診所與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從事成人個別心理治療。(負責翻譯本書前言、第一、二、六、七、十一與第十二章。)
目錄 審閱序|倫理療癒——現象學的同頻共感/李維倫 翻譯與審閱序|朝向涵容彼此的空間:彼此的「關係之家」/翁士恆 翻譯序|/葉秉憲 推薦序|情感現象學作為臨床心理學/汪文聖 前 言 第一章|現象學循環與生命和思想的統合 第二章|精神分析現象學的種子:臨床經驗的建構 第三章|信條——現象學的探索與反思 第四章|信條——互為主體系統理論:一個現象學脈絡論的觀點 第五章|情緒困擾、創傷與本真性:現象學脈絡論的觀點 第六章|語言現象學與實在的形上學化 第七章|經驗自我感,並非「自我」 第八章|現象學與形上學的實在論 第九章|現象學脈絡論和知的有限性 第十章|行走在情緒棲居的鋼索上 第十一章|必定見血:情緒棲居的代價 第十二章|總結性對談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英文索引
牽手就不放手 :我們
還在暈?tinder
線上線下的關係指南
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
選擇的弔詭:選錯,沒
催眠療癒新手村(附8
榮格與史坦納:靈性心
榮格與X小姐的曼陀羅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
偏見的本質:人格心理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