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一分鐘掌握對方個性:掌握對方心思的99個關鍵TIPS(新版)
.
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我們內心的衝突:【是真愛還是自我欺騙、是發自內心還是社會期待⋯⋯】結合榮格、阿德勒、佛洛伊德理論,解開你內在煎熬的療心之作
Our Inner Conflicts
作者:
卡倫•荷妮(Karen Horney)
譯者:
李娟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學
叢書系列:A系列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19/9/4
ISBN:9789570487114
書籍編號:kk0494686
頁數:368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我們內心的衝突:【是真愛還是自我欺騙、是發自內心還是社會期待⋯⋯】結合榮格、阿德勒、佛洛伊德理論,解開你內在煎熬的療心之作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我們內心的衝突:【是真愛還是自我欺騙、是發自內心還是社會期待??】結合榮格、阿德勒、佛洛伊德理論,解開你內在煎熬的療心之作 內容簡介 「只有不斷飽受內心煎熬的人,才會得到精神疾病。」──卡倫•荷妮 結合榮格、阿德勒、佛洛伊德理論, 學會面對內心衝突、找回安定的內在、成為自己的主人 焦慮與衝突世代療心之作,理解內心衝突、尋回安全感與幸福感 ★新佛洛伊德學派經典著作 ★20世紀最偉大女性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先驅,探討內心不平衡的衝突與現代人精神疾病的關聯 ★經典人格心理學,看見最真實的內在自我 生命中,永遠不會缺乏內心的衝突:特立獨行或隨波逐流、獨自生活或融入群體、羨慕成功或無視於它、嚴厲教養或放任孩子成長、聽從父母的話語還是追尋自我……我們被拉入這些衝突與矛盾之中,選擇跟隨大眾,抑或沉浸在衝突的痛苦中又無法脫離。 【衝突1】是真愛還是自我欺騙 >>>我們到底是真心喜歡某個人,還是因為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認為自己真的喜歡上這個人了? 【衝突2】是習慣還是確切的悲傷 >>>父母去世,我們表現出來的痛苦,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習慣如此表達? 【衝突3】是熱忱還是看中利益 >>>我們想要成為醫生或是律師,究竟是真的喜歡這個職業,抑或是看中這個職業的收入? 【衝突4】是真心還是形塑出的表面 >>>我們總說希望孩子能幸福、獨立,到底是真心想做到這一點,還是在外人面前隨便說說? 周遭環境帶來的想法、觀念、文化……總是與我們真正的想法背道而馳,於是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擺脫不掉的內心衝突。無法放下卻又逃避不了的「理想自我」,讓我們不斷的用各種防禦機制來面對外界、面對可能遭遇的衝突,就算會傷害自我人格也在所不惜──我們抹滅了自我,選擇順從他人;我們不信任這個世界,所以選擇控制一切;我們屏蔽了所有情感,害怕與任何人有更深入的交流……但是,我們卻逐漸發現,內在失衡逐漸侵蝕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內心的衝突》讓我們看見隱藏的內在矛盾、學會面對不平衡的衝突,從新佛洛伊德學派、社會心理學先驅卡倫•荷妮的經典著作找回安定的內在、成為最真的自我。 本書特色 1. 新佛洛伊德學派經典著作,焦慮世代必須看見的自我解答 2. 精神分析學精闢剖析,解開充斥於內心、無法平衡的衝突與不安 3. 結合了佛洛伊德、阿德勒、榮格心理學概念,尋回安全感與幸福感的解答 名人推薦 【專業人士感動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暢銷書《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作者) 翁士恆(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卡倫•荷妮(Karen Horney, 1885—1952) 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新佛洛伊德主義主要代表人物、20世紀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 卡倫•荷妮在促進精神分析學說進一步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她是社會心理學先驅,對於「焦慮」的研究貢獻相當大,並提出理想化自我的心理學概念。在人格發展研究中,主張分析社會文化帶給人的影響,遠比佛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適當。 1941年,以荷妮為首,於美國設立了歷史性組織「美國精神分析促進協會」,並設立「美國精神分析學院」,由荷妮獲選為院長。 她並確立了該組織的宗旨:「對佛洛伊德所創設的理論基礎抱著自由質疑、容忍及虛心不偏激的態度,以促進精神分析的發展……我們相信人類天生是具有建設性的,必能創造出一個環境,在此環境下個人的潛力都能受到鼓舞而抒發出來。」 其著作有《我們內心的衝突》、《我們時代的病態人格》、《自我分析》、《女性心理學》等等。
目錄 【編者序】從精神分析與心理分析,解開內在衝突的療心之書 【前言】從心理學理論,撫平我們內心的衝突 【導讀】人格混亂和缺失,正是精神疾病的成因 Part 1 /認識病態衝突以及患者如何試圖解決 第1章:激烈的病態衝突 衝突是人類的特權,也是無法避免的負擔 看清衝突的先決條件:健全價值觀 病態衝突的特點:無意識性、強迫性、不相容性 正常衝突與病態衝突的區別:兩種衝突的距離與意識程度 第2章:基本衝突 證明衝突存在的兩大標誌:精神疾病症狀、相互矛盾 了解相互矛盾,才能進一步探索衝突本質 佛洛伊德如何看待內心衝突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榮格如何看待內心衝突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荷妮如何看待內心衝突與精神疾病的關聯 面對衝突,孩子可能採取的3大態度 態度1親近他人 態度2抗拒他人 態度3疏遠他人 面對衝突的三種人格傾向如何影響外在行為 不相容的三種人格傾向,造就精神病患者龐大的內心衝突 第3章:親近他人的順從型人格 順從型人格:不斷追求他人的喜愛與認同 人格特徵1需要他人的喜愛與照顧 人格特徵2缺乏自信 人格特徵3依賴他人的評論 理解精神病患者如何壓抑相反趨勢,加強其主要傾向 患者壓抑攻擊性衝動,用以維持自己的人格完整 依次面對衝突的各種面向,才能克制順從傾向 愛情與性慾對順從型人格的作用 患者嘗試消除衝突的特點:在不改變衝突的情況下消除其不良影響 第4章:抗拒他人的對抗型人格 對抗型人格:世界是一個競技場 人格特徵1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格特徵2想要獲得權力 人格特徵3沒有過失感 人格特徵4現實主義 對抗型不只排斥支持與友善,同樣排斥虛偽、服從與姑息 為什麼對抗型人格如此排斥感情? 每一個人身上都有服從與攻擊傾向,關鍵在於是否過度接近病態 第5章:疏遠他人與自我的疏遠型人格 疏遠型人格:遠離他人和自我 人格特徵1自我疏遠 人格特徵2疏遠他人 人格特徵3重視隱私 人格特徵4認為自己很特別 疏遠型人格的所有特徵,都是為了獲取「絕對的自由」 比起其他精神疾病傾向,病態疏遠與優越感的內在連結更加強烈 「與他人保持距離」讓疏遠型人格產生獨一無二的優越感 疏遠型人格的情感生活:壓抑所有情感,甚至不承認情感存在 只要有機會威脅到自由,疏遠型人格便會退避 精神分析對疏遠型人格的涵意與影響 疏遠型人格在受到攻擊之後,會拚命保衛自己的自由 每一種精神疾病傾向,對患者都有主觀上的價值 所有精神疾病傾向,都是為了讓患者獲得安全感 疏遠傾向是患者面臨內在衝突的保護手段之一 疏遠型人格抗拒精神分析,是害怕正視衝突與暴露自己的人際關係 第6章:理想化形象對精神疾病的作用與意義 理想化形象,讓患者獲得自信的脆弱假象 被過度誇大、遠離現實的理想化形象 理想化形象對精神病患者的5大作用 作用1滿足人們對自信與自豪的基本需要 作用2減輕孤獨與脆弱感 作用3取代真實的理想 作用4否認衝突存在 作用5呈現多種價值觀和諧統一的假象 理想化形象是患者避免分裂的救命良藥 理想化形象如何影響患者實現真正的理想 理想化形象,會加深患者的疏遠傾向 用以應對衝突的理想化形象,卻會讓患者面臨更多新的衝突 意識到自己的理想化形象,真正擺脫內在衝突 第7章:用來逃離自我的外化作用 外化作用:將內在變化都視為是外在因素所造成 外化作用如何緩解自我與理想化形象之間的分歧 外化自我輕視:自認為他人輕視自己,或是輕視他人 外化自我憤怒:無力達到理想化形象的頹喪與失望 外化方式1將無名怒火對準他人 外化方式2總是表現得憂心忡忡 外化方式3將注意力放在身體不適 外化內在壓迫,取決於理想化形象的深入程度 外化內在壓迫對患者的積極意義 患者透過簡單的投射,達到外化作用 過度強調童年經歷與精神疾病關係,是相當顯著的外化作用 外化作用,讓患者用外在衝突取代內在衝突 第8章:患者創造的和諧假象,以及其輔助手段 盲點與區隔化:因應內在衝突,避免分裂的手段 合理化:以推理的方式自我欺騙 過度自我控制:不容許自己受到任何事物影響 專斷的公正:屏除猶豫對自我造成的傷害 逃避:防止他人探究自己的內心 憤世嫉俗:否認和輕蔑道德標準,以避免意識到衝突 Part2/無法解決衝突的後果 第9章:畏懼 內在衝突與防禦結構的惡性循環 患者的防禦結構不斷孳生新的恐懼,只為患者帶來鋼索上的平衡 恐懼表現1害怕精神失常 恐懼表現2害怕內在平衡遭到破壞 恐懼表現3害怕暴露問題 被揭露的恐懼,讓患者面臨何種打擊 病態恐懼的結合體:恐懼自己身上的任何改變 第10章:人格衰竭 相互衝突的渴望與傾向,不斷的揮霍患者的精力 未解決的衝突所導致的3種紊亂症狀 症狀1猶豫不決 症狀2效率普遍低落 症狀3普遍性怠惰 未解決的衝突,會分裂患者的價值觀與道德準則 精神病患者的無意識虛假表現 表現1虛假的愛 表現2虛假的善良 表現3虛假的學識和興趣 表現4虛假的公正與真誠 表現5虛假的痛苦 精神病患者的無意識傲慢 精神病患者無法採取堅定立場以及不可靠的表現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難以「對自己負責」? 矛盾的內在衝突,讓患者無法堅持自認為正確的東西 精神病患者避免承認問題的主要手段 精神分析,永遠無法屏除患者的道德問題 第11章:絕望 從患者的症狀,覺察他們的內心絕望 無法成為自我,是一切絕望的根源 未解決的衝突,所導致的最壞結果就是絕望 真正阻礙患者的,其實是「不願嘗試改變」與「自認為無法改變」 識別與解決患者絕望,讓患者重獲改變的動力 第12章:施虐傾向 佛洛伊德與荷妮對施虐傾向的不同理解 施虐傾向5大常見特徵 特徵1渴望奴役他人 特徵2以玩弄他人的感情為樂 特徵3利用伴侶 特徵4挫敗他人傾向 特徵5貶損和羞辱他人傾向 患者藉由施虐他人,緩解自己的嫉妒與痛苦 酸葡萄策略,同樣也是患者為了緩解嫉妒與痛苦的手段 無法滿足理想化形象的絕望,加深了患者的施虐傾向 為了不受自卑傷害而產生的自大心態,讓施虐者更加理直氣壯 透過施虐,患者從中獲得了生存的積極意義 焦慮和自卑,是壓抑施虐傾向的兩大主要因素 過度壓抑施虐衝動,反而會導致患者過度自卑 過度壓抑情感方面的施虐衝動,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患者將自己放在受虐者的角色,無意識的滿足施虐衝動 施虐者的行為,只是為了隱藏承受巨大痛苦的自己 【結論】如何解決精神疾病衝突?
你以為是鳥事,其實是
重新定義「她」,女性
健全的社會:佛洛姆從
精神分析引論,佛洛伊
漫畫心理學:心智如何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夢的智慧:學會夢的語
情結:內心隱形的拉扯
師父,這玩意比功夫還
漫畫 從厭世王到人氣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