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
.
國史大綱【出版83週
.
人生十論(精)(附贈
.
中國文化叢談(三版)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新亞遺鐸(上/下)(精)
The Memorable Past of New Asia College
作者:
錢穆
分類:
文學
/
文學綜論
出版社:
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2/12/28
ISBN:9789571474106
書籍編號:kk0561805
頁數:1028
定價:
1670
元
優惠價:
95
折
158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新亞遺鐸(上/下)(精)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新亞遺鐸(上/下)(精) 內容簡介 ★錢穆珍藏精裝系列 附贈典雅藏書票★ 一代國學大師、史學權威──錢穆 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由苦難中誕生,由苦難中成長,還將在苦難中向前」 揣懷最崇高的理想,衝撞最艱險的時局 民初流亡港臺知識分子在港辦學全紀錄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 在遽變的歷史激流中,該如何抓住中華傳統文化最後一絲微光? 1949年,錢穆在香港創辦新亞書院, 在租來的四間教室,師生混居,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一間連圖書館都沒有的書院,是用什麼培育出一代史學大家余英時? 教室課桌間傳唱的新亞精神已歷一甲子有餘,如今的時局距斯人的期許,尚有幾里? 1949年的香港正逢政局顛簸,社會混亂的時期,彼時中國政局尚未穩定,知識分子與學子在顛沛流離之際,僅僅握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與理想,新亞書院結合中國宋明以來的講學精神,以及西歐大學制度的人文主義教育宗旨,融合兩者,在香港,甚至可說是在中國高等教育界史上,開創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學術環境。 ▍一代大師的懇切絮語:歷史現場的凝結 全書收錄錢穆在新亞書院自創校以來的各種演講致詞、刊物文章,詳實記錄下新亞四十年來的發展過程。每一篇演講紀錄與講學文章,宛如一幀幀歷史快照,使讀者彷彿親臨現場。本書作為文集,除了記錄歷史,更可從字裡行間看出錢穆面對學生,用最簡單的話語,親切的道出最殷實懇切的叮嚀。 ▍時代下的教育史縮影:香港高等教育變革全紀錄 創校之初,時局艱難,新亞書院在市集街口租了四間教室,幾近一無所有的展開了教育事業。新亞書院走過創立之初的艱苦困境,在校長、教授們的奔走下,學校逐漸成型,畢業生也隨著時間在各個領域開枝散葉,書院融合中西的教育方針,作育菁莪,享譽各界。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為了學子的前途,為了繼續使新亞精神傳唱不輟,新亞書院併入香港中文大學,書院的自主性漸失。創校以來的理想與願景,在改革的洪流中,又將走向何方? ▍這便是我們新亞精神:新亞精神究竟是什麼?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由錢穆親自作詞的新亞校歌中,不斷複誦著「新亞精神」這四個字。在創校之初,學校環境窮困匱乏,時局顛波紛亂之際,師生們彼此之間也以自己擁有「新亞精神」為傲。新亞精神既是錢穆對學生與自身的教誨,更是對國家、時局、社會的期許。 【全新設計藏書票】 以精緻線條與圖騰拼貼的山河,呈現國學大家錢穆之文人氣質,而其思想之影響源遠流長、綿綿不絕。 「人之生命乃天地大生命中一小生命,如川流中一水滴,故其生命實在孤獨處。」──錢穆 本書特色 1.收錄最齊全:錢穆在校演講、刊物出版最完整蒐集 2.展現歷史溫度:一窺史學大師錢穆的最真切的諄諄教誨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年) 字賓四,江蘇無錫人。年十八即任小學教師,歷中學而至大學。先後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任教。1949年,赴港創辦新亞書院。曾先後獲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1967年,來臺定居,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任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1986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 賓四先生治學,大抵以史學為核心,廣涉諸經諸子之學,從而擴及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諸多領域;其中又以理學最為深刻,自云「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其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畢生心力鑽研中國古典文獻,即使晚年苦於眼疾,仍著作不輟,冀以喚醒中華民族文化之靈魂,儼然為晚清以來,力抗西方文化洪流之中流砥柱。所著《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秦漢史》、《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朱子新學案》等八十餘種,俱享譽中外學術界。
目錄 錢穆作品精粹序 序 新亞校訓 新亞學規 新亞校徽 新亞校歌 校歌手稿 一、亞洲文商學院開學典禮講詞摘要(新亞校刊創刊號) 二、招生簡章節錄 三、新亞書院沿革旨趣與概況 四、告新亞同學們(校刊二期) 五、敬告我們這一屆的畢業同學們(校刊三期) 六、新亞精神(校刊四期) 附 校聞一束 七、新亞五年(校刊五期) 八、歡迎雅禮協會代表講詞摘要 附 校聞一束 九、民國四十三年除夕晚會講詞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一○、校風與學風(校刊六期) 一一、新亞書院五年發展計畫草案節錄(校刊七期) 一二、研究所計畫綱要 一三、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 附 校聞一束 一四、新亞理想告新亞同學(校刊八期) 一五、農圃道新校舍奠基典禮講詞摘要 附 本院半年來大事記 一六、告本屆畢業同學(校刊九期) 附 新亞書院•亞細亞大學交換學生協定 一七、雅禮和新亞雙方合作三年來之回顧與前瞻 附 校聞輯錄 一八、第六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一九、第九屆開學典禮講詞 二○、孔子誕辰紀念講詞 二一、慶祝新亞第九周年校慶講詞摘要 二二、天才技藝大會開幕詞摘要 二三、第一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四、第四次月會講詞摘要 二五、發刊詞(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一期) 二六、惜別和歡送(一卷五期) 二七、責任和希望(一卷六期) 二八、第七屆畢業典禮講詞(香港華僑日報) 附 本院南洋僑生申請免試入學辦法(新亞生活雙周刊一卷六期) 二九、告本屆新同學(一卷八期) 三○、孔子思想和世界現實問題(一卷九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三一、變動中的進步 三二、國慶與校慶(一卷十期) 附 建校九年大事記 三三、孔道要旨 三四、新亞書院概況序言(一卷十二期) 三五、介紹張君勱先生講詞(一卷十三期) 三六、中國史學之特點(一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三七、知識、技能與理想人格之完成(一卷十八期) 三八、介紹董之英先生講詞(一卷二十期) 三九、擇術與辨志(一卷二十一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四○、家庭母愛與孝道(二卷一期) 四一、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二卷二期) 四二、通情達理敬業樂群(二卷三期) 四三、為學與做人(二卷四期) 四四、研究生報告指導摘要(香港華僑日報) 四五、第八屆畢業同學錄序(新亞生活雙周刊二卷五期) 四六、開學致詞(二卷六期) 四七、友情的交流 四八、珍重我們的教育宗旨(二卷七期) 四九、讓我們來負擔起中國文化的責任(二卷八期) 五○、中國傳統思想中幾項共通的特點(二卷九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五一、歡迎英國大學委員會代表福爾頓博士訪問本院講詞 五二、校務概況(二卷十期) 五三、新亞書院十年來的回顧與前瞻(二卷十四期) 五四、本校今後的理想與制度(二卷十五期) 附 錢校長赴美歐行程 五五、自美來函(一) 五六、孫君鼎宸歷代兵制考序(二卷十六期) 五七、人(二卷十七期) 五八、何蒙夫詩境記(二卷十八期) 五九、曾何兩先生哀辭(二卷十九期) 六○、自美來函(二)(三卷一期) 六一、自美來函(三)(三卷二期) 六二、自美來函(四)(三卷四期) 六三、美新港雅禮協會公宴講辭(存稿) 六四、自美來函(五)(三卷五期) 六五、自美來函(六)(三卷六期) 附 錢校長伉儷講學歸來(三卷七期) 六六、三十四次月會講詞(三卷八期) 六七、中國史學之精神(三卷九期)(收入《中國史學發微》) 六八、第二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詞(三卷十期) 六九、從西方大學教育來看西方文化(三卷十二期) 七○、讓我們過過好日子(三卷十三期) 七一、課程學術化生活藝術化(三卷十四期) 七二、從新亞在美校友說到校友對母校的重要性 七三、關於新亞之評價(三卷十五期) 七四、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收入《中國文學論叢》) 七五、關於丁龍講座(三卷十六期) 七六、本刊進入第四年(四卷一期) 七七、歡祝本屆畢業同學(四卷三期) 七八、競爭比賽和奇才異能(四卷四期) 七九、第十屆畢業典禮致辭 八○、《論語》讀法(四卷五期) 八一、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四卷六期) 八二、孔誕與校慶講詞(四卷七期) 八三、歡迎羅維德先生(四卷八期) 八四、中國儒學與文化傳統(四卷十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五、關於學問方面之智慧與功力(四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六、學問與德性(四卷十七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八七、中國歷史上關於人生理想之四大轉變(四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八八、寫在本刊五卷一期之前(五卷一期) 八九、回顧與前瞻(五卷三期) 九○、對十一屆畢業諸君臨別贈言(五卷四期) 九一、新亞書院文化講座錄序 九二、有關學問之道與術(五卷五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三、英國文化協會贈書儀式中致詞 九四、校慶日勸同學讀論語並及論語之讀法(五卷七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九五、秋季開學典禮講詞(五卷八期) 九六、孔誕、校慶及教師節講詞(五卷九期) 九七、有關學問之系統(五卷十三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九八、讀書與做人(五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九九、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五卷十六期) 一○○、歷史與地理(五卷十七期)(收入《學籥》) 一○一、學術與風氣(五卷十八期)(收入《中國學術通義》) 一○二、第三期新校舍落成典禮講演辭(五卷二十期) 一○三、新亞藝術第二集序 一○四、禮樂人生(六卷一期) 一○五、對十二屆畢業同學之臨別贈言(六卷五期) 一○六、月會講詞 一○七、漫談《論語新解》(六卷八期)(收入《孔子與論語》) 一○八、秋季開學典禮講詞(六卷九期) 一○九、慶祝中文大學成立 一一○、孔誕暨校慶紀念會講詞(六卷十期) 一一一、中國文化與中國人(六卷十五期)(收入《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一二、關於我的辭職 一一三、校風與學風(六卷十六期) 一一四、事業與職業(六卷十七期) 一一五、述樂記大意(六卷十八期) 一一六、中國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六卷二十期)(收入《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一七、新亞生活雙周刊第七卷首期弁言(七卷一期) 一一八、從中西歷史看盛衰興亡(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一九、學問之入與出(七卷三期)(收入《學籥》) 一二○、推尋與會通(七卷四期)(收入《學籥》) 一二一、對新亞第十三屆畢業同學贈言(七卷五期) 一二二、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收入《學籥》) 一二三、上董事會辭職書(董事會檔案) 一二四、有關穆個人在新亞書院之辭職(七卷六期) 一二五、致雅禮協會羅維德先生函(存稿) 一二六、校慶日演講詞(七卷八期) 一二七、談《論語新解》(七卷九期)(收入《學籥》) 一二八、亡友趙冰博士追思會悼辭(七卷十一期) 一二九、趙冰博士墓碣銘 一三○、悼趙故董事長兩輓聯 一三一、〈大學〉格物新義(七卷十四期)(收入《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冊》) 一三二、校友日講詞 一三三、史記導讀序(七卷十七期) 一三四、韓文導讀序 一三五、新亞二十周年校慶典禮講詞(十二卷八期) 一三六、人物與理想(十二卷十期)(收入《中國文化叢談》) 一三七、我對於雅禮新亞合作十七年來之回憶(十三卷十五期) 一三八、事業與性情(十四卷三期)(收入《中國文化論叢》) 一三九、王道先生碑文(十四卷十六期) 一四○、悼念蘇明璇兄(新亞生活月刊五卷二期) 附 「敬悼青瑤師」(錢胡美琦作)(新亞生活月刊六卷七期) 一四一、新亞書院創辦簡史(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特刊) 一四二、新亞四十周年紀念祝辭
跟著24節氣閱讀:怡
跟著24節氣閱讀:怡
憶鵞湖
厭世古文偵探:學測試
擁抱逝水年華:普魯斯
虛度年華:世界文豪的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
第二堂人生國文課:以
文學大師寫作大補帖:
文物與建築的交響(國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