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阿啾與小狗子的吐嘈同萌
.
如佛一樣生活:道元法
.
天河撩亂(20週年復
.
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天河撩亂
作者:
吳繼文
分類:
文學
/
生活散文
叢書系列:新人間叢書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1999/8/4
ISBN:9571327328
書籍編號:AK0026
定價:
180
元
優惠價:
79
折
14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目前缺書中
目前缺書中:暫時性存量不足,或需與供應商確認後才能訂購。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天河撩亂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吳繼文半自傳體感性之作。出生50年代的台灣中部小鎮的時澄,家族中有三個失蹤人口。十歲隨父親遠赴日本,與姑姑成為忘年之交。歷經八年異國生涯。讓他見識到外在世界。同時也因此和在家族中缺席的姑姑一起認識身心受傷的邊緣人。十八歲他返回台灣,發現美好諸事已都遠離。他開始揮霍自己,數度與死神擦身而過。當姑姑去世之後,時澄回憶昔往,總有一個漂浮的自己以悲憫之眼凝視一切。而另一個旅程又將展開。本書的姑姑為一變性者,因性別取向的差異遠赴日本,而時澄亦如是。此外另穿插民國23年一支在新疆探勘隊的隊長筆記做為延伸,頗具深意。 吳繼文:迷離故事挑戰真實本身 吳繼文是出版界的老將,但嚴格說來卻是寫作上的新人。聽到《天河撩亂》入選【開卷】年度十大好書,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這真是大好消息」。在此之前,他只出過一部長篇小說《世紀末少年愛讀本》(時報),因此許多人常將這兩部作品相提並論,反而忽略了吳繼文多年前所寫的短篇小說「記憶.邊緣.迷路」,才是《天河撩亂》真正的前世。 吳繼文說,《天河撩亂》只是嘗試將「記憶.邊緣.迷路」中的故事,說得更完整一些。這篇文章四年前發表在「人間副刊」時,已經震撼許多人,不論是日本學運的背景,或是同性愛欲的追憶呈露,都構築成一個與多數人生活或情感經驗歧異的迷離世界。不過這篇看似真實的告白,其實挑戰的是真實本身。吳繼文說,他一直好奇歷史與真實的辨證關係。許多人常以為歷史所敘述的,必然就是事實的真相,然而他卻覺得歷史與真相其實是兩回事。當人嘗試寫下真相時,也許反而會從文字中流失 更多的真相。就像許多相交十多年的老朋友看了「記憶.邊緣.迷路」後,總會責怪吳繼文說,為什麼這些事情我們都不知道?吳繼文訝異的是,他們接觸的才是真實的自己,但卻因為一篇真真假假的文字,反而把這 些過去給取消了。 在《天河撩亂》裡,吳繼文刻意將小說與探險家斯文赫定的報告《漂泊的湖》,穿插錯落在一起。吳繼文想要以斯文赫定的經歷,安慰少年時曾經徬徨歧路的自己,覺得什麼是對的,就去做吧!不管其中有什麼意義,有什麼結果。就像斯文赫定追蹤的羅布泊,現在只是地表上一個乾涸的凹洞,好像他一切的努力都已歸零,但僅只是這位探險者的心態與歷程,就 已足使整件事充滿意義。 對於即將離開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一職的吳繼文來說,不論看待過去或是未來,人生的確就應如此。 書摘 他叫葉淨,酷愛甜食,時澄有一陣子常常要帶歌手到攝影棚拍照,葉淨是攝影助手,理著光頭,五官突出,工作、走路、講話都是訓練有素般俐落,看起來非常年輕,也確實很年輕,高中沒畢業,跑到攝影棚毛遂自薦的。他在攝影棚裡面總是一張笑臉,對著人笑,對著機器也笑,整天看他都像是在跳舞似的。休息的時候,有人抽菸,有人喝可樂,有人嚼滷味,他泡杯熱咖啡,吃士力架巧克力棒;收工的時候,有人吃便當,有人呼呼大睡,他泡杯熱咖啡,吃士立架巧克力棒。一張臉就像在天堂一樣。 有一次時澄帶了一個很難搞定的中牌歌手上攝影棚,大家都受了些氣,事後時澄給棚裡每個人送了個小禮物,特地挑了一盒手工巧克力送葉淨。那天是2月10日,突然有人起鬨,說再過幾天就是情人節,時澄莫非在把葉淨;時澄臉一紅,連忙說純屬巧合,反而葉淨神態自若,無限滿足地抱著那一小盒巧克力,好像是在說,我無所謂。 約莫過了四、五天,時澄意外接到一通深夜電話,是葉淨,第一次給他電話,邀時澄出去拍照,時澄說他拍照是傻瓜相機那一級的,葉淨說:「誰要你拍?是我要拍你,請你當我模特兒。」時澄抵死不從,說相機對他來講就像照妖鏡,他連鏡子都不太照,更別說照相了,他不想原形畢露。葉淨就說:「對,你怎麼知道你很有形?」 葉淨說要去北橫,時澄禁不住誘惑,去了,但約好只是拍好玩的,不能發表。第二天一早,葉淨騎著他一台拼裝的重型摩托車,載著時澄從大溪上山,經巴陵、棲蘭、仁澤溫泉、翠峰湖,又回頭往南走中橫支線,一直到兩千多米高的思源啞口才折回,前後五天。那一年冬天不像冬天,春節前後出大太陽,在中南部大家好像都是穿短袖過年的;如此暖冬,早早把山區的野櫻、蜜桃、水梨、蘋果都騙開了花,一路上彷彿都在花國中穿行。葉淨想想還是拍花、拍鳥、拍山,也拍了不少泰雅人和榮民,教時澄如釋重負。 其實一路上還看了些什麼時澄根本沒有印象,大部分時間,他坐在後座,專注在另一件事情上。剛開始,他的雙手或是搭在葉淨骨肉曲線分明的肩上,或是謹慎扶著葉淨細瘦但顯然結實的腰。這是時澄第一次觸摸葉淨年輕的身體。葉淨好像天生不怕冷,只著一件毛裡的薄外套,而穿著蓬鬆羽毛衣、戴著雙毛手套的時澄可以完全感知這個小孩,他的手在加油、煞車或是腳在換檔時身上肌肉的緊繃和鬆弛。第二天,時澄慢慢將雙手延伸到葉淨的腹部環抱著他,有時還藉口說有些倦然後將整個身體緊靠在葉淨背上,他的臉貼著葉淨的後頸,貪婪地嗅吸著葉淨毛髮、皮膚所散發出來的教人輕微昏眩的美好氣味,也就真的感到無限疲憊想要就此睡去。 葉淨並沒有阻止他,還是一樣偶爾撇著頭跟他說說笑笑,大部分時候則是沈默地履行一個車手的義務,全神貫注在前方的路況上。當葉淨的身形陡然起伏、筋肉瞬間緊繃推擁著時澄,或是心跳稍稍失去了規律,時澄都以為是葉淨對他的雙手和身體冒險求索的正面回應。他最後還裝作無意地將雙手賤賤地往上擺在葉淨的胸部,或是垂放到人家的下腹部。時澄只記得自己的緊張和興奮。 第三天突然寒流來襲,山風如刺,時澄更有理由將葉淨抱個死緊。當他們抵達支線的最高海拔點思源啞口,沒想到漫山遍野正飄著細雪。他們興奮地下車,又跳又叫,葉淨不但忘了拍照,還出其不意地抱著時澄的臉頻頻親吻。時澄整個人都麻木了,一陣激烈的耳鳴發作,教他聽不到什麼聲音,也感覺不到寒冷。 但是時澄害怕他或己身處懸崖的邊緣,他不知道再向前一步會不會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他的探索到此為止,他耐心等待葉淨的答覆。 由於這趟旅行,他們成了貼心的好友,一起逛街、逛畫廊、看電影、看表演,只有他們兩個,沒有別人,一個禮拜裡總有許多工作外的時間和在一起,好像有講不完的話。有時葉淨整晚必須待在暗房,時澄沒事就去陪他,乖乖當他的助手,學著幫他調化學藥劑,以及沖放作業收尾的顯影、定影、烘乾程序。 葉淨平常有說有笑,一進暗房倒像變了個人似的,睜大眼睛檢查底片,躬著身子對焦,拿馬表一次又一次地試驗理想的曝光長度,專注的樣子好像一個正在進行秘密實驗的科學家。在一片紅艷的燈光底下,房間中的所有線條都比平常柔和許多,葉淨靜止不動的身子彷彿透明的幽靈,他長長的睫毛泛著金色的光,四周吊掛著沖好的相片,一些剛被呼喚出來的過去,時澄常杵在一旁發呆,好像望著一個脆弱的夢境,當紅色燈泡切換成白色燈管這一切將立刻消失不見。 走出暗房通常天已大亮,外頭都是禽鳥清脆的鳴聲,他們稍事盥洗,葉淨就載著他出去吃早點,然後才回來睡覺。葉淨是那種一躺下來,你只要數一二三馬上就聽到他輕微鼾聲的人,而且四處翻滾,有時像是親密地抱著時澄,有時卻仇敵般一直踢他,常常睡到一半不得不醒過來因為葉淨的腳正擱在他的肚子上甚至臉上。葉淨兀自睡得甜熟,而時澄常一刻也沒睡著,但他並不以為苦,他需要這種不須證明的親密佔有。 時澄最喜歡跟他玩一種遊戲,叫葉淨閉上眼睛,張開嘴巴,然後將一枚巧克力糖放到他的舌頭上。葉淨會一直笑,而時澄對他那稚氣的笑容百看不厭。他總是設法買不一樣的巧克力或其他軟糖,當葉淨閉起雙眼,將嘴打開,伸出舌頭,微微將頭抬起,臉上都是笑意,不知道時澄要將什麼放在他舌上,因此又有一種好奇的、期待的表情,空氣中充滿懸疑,愛的懸疑。 他們也就這樣維持著親密的關係,直到葉淨入伍。他們都很享受互為伴侶的快樂,甚至有些依賴對方,但也就僅此而已,並沒有進一步發生過什麼。 葉淨在軍中很少放假,時澄想念他,寫了很多信,而且越寫越露骨,簡直是求愛告白;葉淨並不傻,他照舊給時澄回信,寫他的生活,讀了什麼書,看了什麼電影,行軍,演習,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沒有一個字回應他的熱情與渴望;如果還提起「最近認識了一個朋友,人很好,很可愛」之類的事,那更是雪上加霜。時澄先是會覺得沮喪、懊惱,然後是感到絕望,接著就老羞成怒起來,故意一段時間不去信,表達他的憤怒與懲罰;但只要接到葉淨來信,說「好久沒收到來信了,好想念你」,他又立即原諒了他,並重新燃起希望,一封又一封濃情蜜意的長信以限時專送寄去。兩年間都是這樣的重複。 葉淨退伍了,還是一臉的稚氣,身體卻多了點成熟的況味,時澄每次見到他心就亂,進退失據,簡單的話都會說錯。為了彌補這兩年的聚少離多,時澄百忙中抽空帶他去東京好好玩了一個禮拜。那時正值一、2月之交,冰天凍地,姑姑和友人去別府溫泉避寒,彼此並沒有見面。他們選了一天去鎌倉,在古老街道、寺廟間逛了整整一天,才搭江之島電鐵去投宿一家濱海的旅館。 夜裡時澄照例睡得不安穩。旅遊淡季旅館空房多,住雙人房,一定給twin(兩張單人床),不像住房緊張時很可能會配到double(一張雙人床);時澄渴盼後者,但事與願違,好像天意如此。 睡前他們到旅館的酒吧小坐,與幾個東京來的少年少女聊上了,時澄權充即席翻譯。那群人看起來都是二十歲上下,開朗健談,很快就和葉淨打成一片,時澄翻譯當得好累,看葉淨樂在其中讓他沒好氣。他們說是來衝浪的,時澄剛聽到時有點轉不過來,「在冬天的海上,衝浪?」又追問一次確認了才翻給葉淨聽。 時澄好不容易睡著時天都快克了,等他醒來已是十點,葉淨不在床上。 空著肚子往海岸走去,右前方是小小的江之島,它的後方,在海岸線的極遠處,朦朦朧朧浮出富士山白玉無瑕的輪廓。 這是一個典型的沉降式海岸,在離海面三、四十米遠處突然崩塌,成為綿延數哩、約五六層樓高的懸崖,但已經修築人工堤岸。堤岸上有廣袤的停車場,空蕩蕩的淡季,只見幾個溜直排輪鞋的小孩。此外就是一個歐風餐飲店,店外有一片寬廣的露台,松木原色的欄杆和地板,上頭擺了十數組乳白色桌椅。由於天冷,也沒坐幾個人,大家多半擠在溫暖的室內。裡面沒有葉淨,也不在外面。 時澄進去買了薰肉三明治和咖啡,萬般捨不得的走出店門,暴露在接近零度的海風中。厚厚的雲快速游走,太陽不時露臉虛應虛應故事。時澄坐在露台邊緣,腳下二十米處就是沙灘。數十羽飛禽聚集沙灘上覓食,遠看像烏鴉,突然撲翅飛升,竟就陸續掠過時澄近近的眼前,才知道是老鷹。過去看老鷹,都是在高空盤旋,第一次老鷹在自己雙眼的水平線以下展翅翱翔,可以看見它們的背部;要不就是在幾乎觸手可及的上方不遠處翻飛。老鷹的身軀比想像消瘦,因此也沒有想像中猛禽該有的橫暴,只像是耽溺於嬉戲的孩童。 當鷹群呼嘯飛向左方有小河入海處,時澄才滿足地收回視線,帶著激動的心情,吃他手上被鷹群覬覦過的早餐。咖啡都涼了。 這時他才真正把注意力放到波濤洶湧的海上。從沒看過那麼高的浪頭,名副其實的排山倒海,一波波撲向沙灘。就在那些年輕的浪頭間,出現一個又一個人影。冬日衝浪者,穿著緊身防水泳衣,裸露頭部和手、腳掌,疾馳於奔浪凜冽的懷抱。當巨浪終於吞噬了他們,他們再次回頭,趴在浪板上划水,划向另一個美麗而結實的新浪。時澄一動不動將自己緊裹在風衣中,喝著冰涼的咖啡,越發覺得冷得難受,從而無法想像那些勇敢躍入寒冬波濤中的人類,為什麼自己和他們差那麼遠。其中一個人類,在沙灘上一隻手抱著浪板,抬起另一隻手望他這邊猛揮,定睛一看,差點沒教他被冷咖啡嗆到。那不就是葉淨! 這個騷包,哪來的一身配備,也在那裡人模人樣,也不過就是隻水獺。時澄向他也揮了揮手,那手勢搖擺無力,分明道出輕蔑。可是葉淨回頭就衝入浪中,也學入家划水,無懼於逆勢而來的洶洶波濤。在足夠遠處,終於等到理想的浪身,葉淨顫巍巍側身半蹲半立板上,時澄不禁也站了起來,還沒站好,葉淨已經又掉入水中。時澄有一陣子看不到葉淨浮起,胸中一陣撕絞,正不知如何是好,那隻水獺已經浮現波谷之間,搖頭擺尾繼續划向海上。 陽光在雲朵的縫隙毫不遲疑地將起伏的海面染成金色波濤,那些踏著金色前進的少女與少年,彷彿海神波賽頓的行列。時澄突然感到非常虛弱,也前所未有地,強烈感到老,悲傷而老。 正午時分,玩夠了的葉淨跟著幾個人走上了崖岸,時澄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昨晚酒吧遇到的那幾位。他們倒不忙著跟時澄打招呼,仍興奮地繼續海的話題。葉淨一個日本字不懂,卻也跟他們嬉鬧得很起勁,那笑聲聽起來好像他和他們本來就是在一起的。東京一族從自己的車子裡拿出加侖桶,男的把緊身泳衣拉到腰間,裸著上半身,互相沖水。時澄站著,任刀刃般的霜風刮臉,又把風衣打得拍拍作響。 回到台北,葉淨開始工作,兩個人見面也就少了。時澄知道他和葉淨的美好時光已經過去。葉淨永遠不會屬於他的世界,就像他永遠無法走入海神的行列。 時澄趕到醫院,姑姑正醒著,看到時澄帶去的南瓜布丁,表情很複雜,有些錯愕,又有些欣慰,好像那裡面也埋藏著她很多美好的過往。她拿在手上,先深深吸了一口氣,充分嗅聞之後,才開始吃第一口,含在口中,慢慢吞嚥。她的神情極為專注,唯恐錯過什麼似的。 「好吃嗎?」時澄問。 姑姑笑著點頭說:「我可以死了。」 一陣淚意湧上時澄的眼眶,倒不全是哀傷,而是為做對了一件重要的事而激動不已。 他跟姑姑說,如果隔天有機位,他想先回台北一下,處理完有時限的公務,再回來陪她。姑姑請他放心回去,也不用急著回來,她覺得很好,說時澄來陪她這麼多天夠了。 「姑,」時澄有些遲疑地說:「關於小時候我爸爸為什麼要帶著我老遠跑到國外來,你答應過,要告訴我。」 姑姑稍露訝異的神色看著時澄,問道:「你到現在還不知道?」時澄搖搖頭。 姑姑說:「都經過這麼久了,其實知不知道已經不重要,你覺得呢?」時澄依然搖頭。 「還是想知道?」時澄點頭。 姑姑輕輕嘆了口氣,凝視著時澄的眼睛。「可是知道了又如何,時澄?原因或者理由並不能取代事實。就那件事而言,事實是你父親的驚惶和你的錯愕,是你們長年在異鄉的孤獨和傍徨,是你們互相的折磨和恨意,以及在遠方你母親的無助、整個家族的分崩離析,但這一切並不能夠因為知道了原因而被取消!」時澄的雙眼也定定回視著姑姑。 「你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喔。」姑姑沈吟了半晌,「簡單地說,你是你媽媽和成淵的孩子,時澄。」 時澄聽了,緊緊閉上雙眼,腦中有一陣空白的時刻。接著是一堆影像從各個方向快速跑過腦海。母親的許多張臉,父親的許多張臉,還有那個父親的許多張臉。他的心撲撲地跳得很兇,眼角有淚水流出。姑姑抓住他的手握著,兩個人的手部在顫抖。 時澄將姑姑的手放到被子裡面,然後走進洗手間,關上門,洗了把臉,又在裡面待了約莫半個鐘頭才出來。 姑姑以憂傷的眼神看著他,時澄對他笑笑,「我沒事。」然後他向姑姑描述外島那個夢境。 「很詭異,」姑姑說道:「不過好像就是那樣,那一切,就發生在集集線的早班車上。」 一列幽靈般的火車,裹著雪白的蒸汽和漆黑的煤灰,以巨大的聲響轟轟駛過時澄眼前。 姑姑的說話聲在時澄耳朵裡面彷彿有回音,時澄像在傾聽一個女巫誦念命運之書裡面的神祕字句,每一個字都嗡嗡作響。 「在我的孿生兄弟出事後,全家人都陷入一陣恐慌。一樣是面對強大的壓力與不安,你爸爸有些精神崩潰,身心癱弱了好個月,他沒辦法和你媽媽做那件事,你知道我的意思;你二伯父在恐懼中逃亡,居無定所,生命危在旦夕,卻產生抑制不住的亢奮,不意成為你真正的父親。 「所以你媽一懷孕,她和她的丈夫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肚子裡的小孩是誰的,其他家人當然無從知道。你爸並沒有將這件事掀開來,也沒有公開和你媽決裂,他只是冷落你媽,而且明顯帶著譴責、厭惡的態度。這下子輪到你媽幾乎崩潰,以致你差點就流產。 「當你媽在崩潰邊緣,沒有人可以訴說也得不到任何安慰的時候,我注意到她終日渾渾噩噩、滿臉蒼白,樣子非常難看,開始找機會跟她談,問到底發生什麼事。你媽起先不願說,但後來實在承受不住了,在我面前大哭一場,然後把發生的事說給我聽。 「不要忘了,我那時還是你爸爸的『哥哥』,你媽敢跟我傾訴,一方面鼓足了勇氣,一方面她實在活不下去,有些豁出去的味道。她是帶著哀憐的心情答應逃亡中的成淵要求的,她眼看成淵落魄的樣子,想到死神隨時會對他揮出鎌刀收割他年輕的生命,她不忍拒絕,就像一個母親無法拒絕她飢餓的小孩一樣。那件事,既是男女愛欲,卻又不能解釋為一般的男女愛欲。但是你父親認定那是一個不可原諒的背叛,而且懷疑其中有愛意流動。 「當你出生以後,其實你爸爸馬上就接納你了,他一直深深愛著你,這好像很難解釋,但好像也不難理解。也許他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喜愛小孩的人。為了你和弟弟、妹妹的幸福,他可以暫時忘記他妻子的背叛,拿一張看不見的紙黏貼在那道隱密的裂痕上,而致力於營造一個美滿的家。 「可是他害怕那個專門闖禍的哥哥終究要回來,出現在他和他的妻子之間,撕開那張貼紙,強奪你母親的心,並且將你帶走。於是在你二伯父,也就是你的親生父親出獄前夕,他帶著你匆匆出走,對他而言,那是一次避免毀家的淒絕逃亡。 「就是這樣,你母親對他的愛落空了,他對這個家的愛落空了,而你跟著飽受折磨,其他家人也傷痕累累。你不能說這一切不是起於愛,可是也很難確定這愛是真正的愛。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在我們這個家族裡,有人以愛為名,給這個家帶來了種種誤會、怨憎與不幸。」 《天河撩亂》書評 你追尋愛情,卻發現你愛的是同性。你必須很謹慎地在社會的邊緣、在正常人皆睡的暗夜尋找同類。 你愛戀姑母,卻發現她原是男兒身,藉著出賣靈肉賺取費用,施行變性手術成為女人,成為家族記載刻意塗銷的一分子。 你的父親在你幼時就將你帶到國外撫養,多年後姑母為你揭開謎底:你原是你母親與二伯父私通所生。 吳繼文的長篇小說《天河撩亂》,揭露的就是這麼一個性別角色、身分認同混亂的世界。透過敘事者哀婉的語調、坦誠的告白,以及針對主角時澄與他的姑母成蹊身世的雙線敘述,我們像追尋消失的湖泊一樣,一步一步發掘悲涼的真相,從而感慨生命的無奈,不得不承認死亡是種種無奈的最終解決之道。 同性戀、雙性戀、跨代戀、虐戀等等,是人類社會的性異議分子。當「異端」逐漸向主流進攻,「同志文學」紛紛躍上檯面,我們在《天河撩亂》中發現,同性戀與「正統」的異性戀在愛情中遭遇的問題,其實並無太大不同──一樣是在精神上追尋聲氣相通,在肉體上追求投合交歡;事前恐懼地、羞怯地探索;事敗,則被悲慘所淹沒、被絕望所毀滅。同性戀被禁制、被打壓、憂懼著背叛,這種情境,可當作所有類型的愛情的象徵情境。 由於異質愛情與他人的緊張關係,時澄在同性友伴中尋愛的歷程,從感受「朦朧的幸福」到被愛人遺棄而割腕自殺,顯得格外驚心動魄。作者追溯時澄的成長過程,幾次瀕臨死亡的經驗的描述,意象、比喻用得貼切,歷歷如繪,使之幾乎成為讀者自己經驗的一部分。 作者也擅長透過夢境與回憶分析人物的心理,這類段落應是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時澄與姑母在水族館對話的揚景,姑母對「生而為人的無奈」的告白,襯托著「數以千計用天生優雅姿態巡弋的魚群」,經營得相當優美,寫到了人物的靈魂深處。 小說的結局,姑母用自殺來解決無奈,時澄從《中陰聞教得大解脫經》得到寂靜與解脫。至於讀者能否從佛理中獲得同樣的啟示,端看各人的慧根了。引用宗教經文,是小說創作很不討好的事。如果作品本身不夠深刻宏偉,作者的聲音很容易被宗教經文的教訓力量掩蓋過去。 《天河撩亂》使人聯想到白先勇寫同性戀的長篇小說《孽子》。《孽子》在國族寓意的探尋上,有其野心與成就,但敘事帶有極端外露的悲情、不時強調被詛咒的意識,從而使讀者對濫情懷抱警戒之心。《天河撩亂》的敘事者未刻意強調同性戀者被社會加上的烙印,而使用是較客觀冷靜的敘述,很直覺地描述感官印象與所接觸到的人物,富於感染力。 《天河撩亂》若當作自傳作品,很能引起讀者共鳴。若以小說藝術的標準來審視,這部作品的情節蔓枝嫌多,若干人物出場後就沒有下文交代。追述時澄姑母變性的篇章,一下子從主角的單一觀點跳到全知觀點,鑿痕太重。若干事件的描述,對於情節的推動或人物性格的發展非屬必要。吳繼文引用瑞典地理學者斯文.赫定的《漂泊的湖》片段,與本文作排比,固然是創作者的有心設計,但是在 47 章的小說中,赫定著作的引文佔了 18 個獨立的章節。一個故事在創作中佔了如此大的篇幅,而且擔負了提示情節的任務,我們有理由要求作者自撰故事來作排比。以維持創作的純度。
●目錄
溯河迴流 不幸有很多種,但不幸不會對彼此有太多憐惜…… 玫瑰是復活的過去式 白畫的虛構,夜的徬徨 沙之悲歌 作者附識
●作者簡介
吳繼文 1955年生於南投,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文學碩士;曾任聯合副刊編輯,時報出版公司編輯部文學主編、經理、總編輯。現任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譯有吉本芭娜娜《哀愁的預感》,著有《世紀末少年愛讀本》。 開本:25開 頁數:296
終於來到懶得自尋煩惱
禪花釀蜜ᦅ
禪林覓花ᦅ
文青櫃姐聊天室:那些
京都文化遊
眾神之島2
地味手帖NO.18
第21頁(增訂新版)
長鏡頭
你今是岸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