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故事的神奇教養力
.
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
.
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
.
走出關係焦慮:擺脫負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作者:
吳姵瑩
分類:
家庭•親子•人際
/
親子關係
叢書系列:綠蠹魚Read It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19/5/29
ISBN:9789573285618
書籍編號:kk0488489
頁數:256
定價:
320
元
優惠價:
79
折
253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不願放手的父母,過度涉入的你:脫離原生家庭糾結關係、重新定義自己,不再當「成年小孩」 內容簡介 不願放手的父母背後,是離不開家的孩子。 因為在你心底,還是有一個渴望被愛的小孩,失落在童年的歲月裡。 你總是習慣扮演父母的傳聲筒,或是常聽其中一方大吐苦水? 你從小就是個懂事的「小大人」,即使長大成人,也還是一手包辦家中大小事? 你總是一直為家庭付出,卻又總是因為無法讓父母開心而感到內疚? 請注意:你可能已經過度涉入父母的夫妻界限,奠定了失衡又不健康的家庭關係。 當孩子無法好好當孩子,長大後就可能成為內心長不大的「成年小孩」,一再渴望失落的愛與照顧。父母關係除了影響你的認知,也會影響你對親密關係的看法,以及個人領域和事業的發展。 ■常見問題1:難以經營親密關係 一直對原生家庭付出照顧,讓你沒有心力處理關係中的緊張,也讓你極度渴望找回失落的「被照顧」感。你可能會不自覺挑剔伴侶,難以對關係滿意;也可能因為害怕孤獨,而讓自己不斷在感情中受傷。 ■常見問題2:職場成為家庭的延伸 你在職場上往往是任勞任怨又使命必達的角色,因為職場也是家庭人際關係的延伸。你依舊是那個聽話順服的孩子,不知不覺承擔許多不屬於自己的任務,但又很難推辭。 ■常見問題3:將現象複製到下一代 婆婆和兒子共生,不允許兒子成為獨立個體,媳婦和孫子彷彿成了附屬品,無法被當獨立的人對待。當兒子不斷被父母抓回原生家庭當小孩,也容易讓妻子與子女成為共生體,繼續重複下一個循環。 要脫離與原生家庭的糾結關係,不單只是對父母劃界限或將家人推開而已,而是要真正退出父母的夫妻關係,不再當那位彌補或代理的「情緒配偶」。 ★擁抱幸福的5大步驟 Step 1 賦權父親或母親,引動他們各自的功能 Step 2 對父母放手,長出對父母的信任 Step 3 退出夫妻界限,歸還責任 Step 4 促進父母的夫妻關係/個人成長 Step 5 退出角色,回歸自我 本書將帶你看見「成年小孩」如何形成,以及難以離家、又難以放手背後深層的個人與系統因素。當你看清楚自己在家中的位置,逐步退出父母糾結的情感關係,你就能找回面對彼此關係的勇氣和力量,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本書特色 ◎以家族系統與家族治療的觀點,從多個面向發現問題、剖析問題。 ◎數則感心實例分享,讓你透過他人的生命故事看見自己,也看懂自己。 ◎獨家收錄「家庭棋盤」練習,帶領你重新定義自己在家裡的位置。 【各界推薦】 呂伯杰/諮商心理師 柯采岑/吾思傳媒主編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親職教育專家 陳嬿尹/微煦心靈診所院長、精神科醫師 盧蘇偉/世紀領袖基金會創辦人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誠摯推薦 家,是在心上佔有一席重量的詞,你今天期待回「家」嗎? 此書從各式真實案例出發,淺白說明在家庭關係中,你可能會遇到的狀態和難題, 以及如何透過意識「界限」,和一步步的練習、互動,重新在家庭中,找回自己。 感謝有此書作為回家的引路人,看見當代對「家」更美好的想像和需求,值得一讀! ——吾思傳媒 回家吧
作者簡介 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愛心理創辦人,心理作者,企業講師,具備國際MBTI施測師證照。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現於愛心理開設實體系列工作坊,並規劃許多線上系列課程,幫助民眾多面向學習與探索心理。 多撰文於《女人迷》、《生活報橘》、《媽媽經》、《女人幫》、《閱讀人》等線上媒體專欄,並曾受新聞媒體與教科書籍引用。亦常以心理專家身分受邀至電視節目,包括:《大腦先生》、《單身行不行》、《新聞挖挖哇》、《30卡卡》、《半熟人生》等,並曾接受《華視新聞雜誌》、《今周刊》、《張老師月刊》、《大家健康雜誌》、《皇冠雜誌》、《魅麗雜誌》、《親子天下雜誌》、《媽媽經》、《We Care》採訪。 現與大陸多個平臺共同打造系列音頻課「職場心理界限」、「心理圖書館」、「建立清晰的人際界限」、「焦慮管理」,並與聯合報《一刻鯨選》有聲知識App合作「不安的愛」音頻課程。 另著有《圖解幸福大人的心理學》(易博士出版)、《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遠流出版)、《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遠流出版),合著有《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商周出版)。 愛心理線上學校:school.iiispace.com 愛心理官網:www.iiispace.com Chloe個人網站:www.chloewuu.com
目錄 前言:親愛的,你也是「成年小孩」嗎? Part 1 別讓媽媽不開心:檢視你與父母的三角關係 1-1 情緒被勒索,卻在糾結中感覺安全 1-2 是糾結還是愛?不為母親「為愛而流」的眼淚負責 1-3 被糟蹋的女孩,來自疏離的父女關係 1-4 你容易有情緒嗎?失去的界限,其實你心裡知道 1-5 被「抓住」的孩子!別過度涉入父母的夫妻關係 1-6 一輩子的小大人,其實是一輩子的孝子孝女 1-7 你是父母的孩子,卻不是伴侶的另一半 1-8 受控的職場樣貌,反映出受控的家庭關係 PART 2 我們與家的距離:家庭與界限理論 2-1 家庭的生命週期與發展任務 2-2 築巢期:進入關係並共組家庭 2-3 滿巢期:增加「父母」的角色 2-4 空巢期:回歸夫妻與自我的困難 2-5 共生關係:既離不開家,又無法一個人 2-6 彼得潘症候群:小飛俠的暫時性人生 2-7 症狀與關係:從家族療癒看個人疾病 2-8 你與家人,才是彼此的療癒師 Part3 成年小孩的覺醒:退出角色,重新回歸自我 3-1 家庭關係形塑你的人際風格 3-2 家族棋盤練習:重新定義自己在家中的位置 3-3 對彼此放手、讓彼此自由——真正擁抱幸福的五大步驟 3-4 成年後如何與父母自在相處 3-5 「你憑什麼管我?」寫給討厭父母關心的你們 3-6 跳脫出父母的期待,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3-7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是成年小孩 3-8 寫在最後:從覺察到覺醒的距離
用力奔跑的媽媽:跑過
零吼罵育兒的神逆轉練
一萬步的希望:從不孕
停止打分數!孩子的人
工作媽媽學會的事:陪
溫柔教養的抄寫魔法:
每天一分鐘對話,0~
不否定的教養練習:比
代際創傷:讓傷害到我
後悔當媽媽:一本成為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