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一分鐘掌握對方個性:掌握對方心思的99個關鍵TIPS(新版)
.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2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作者:
艾瑞克.伯恩
譯者:
劉玎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學
叢書系列:A系列
出版社:
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21/9/1
ISBN:9789570487671
書籍編號:kk0537413
頁數:256
定價:
400
元
優惠價:
79
折
31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內容簡介 「溝通分析心理學」創始人經典作品 生活中的每一個溝通,都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心理遊戲 解開溝通、對話中隱藏的心理學密碼,擺脫他人遊戲的控制與操縱 ★全球銷售「超過五百萬冊」 ★連續兩年上榜《紐約時報》暢銷書 ★深深影響「家族系統排列」心理學理論、「人際關係」心理學 「要不是因為你……」 「看你害我做了什麼事……」 「都是你逼我的……」 從親子關係、兩性關係到職場生活, 我們的每一個互動、每一段溝通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遊戲」。 這些心理遊戲可能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 為了隱藏我們的真實恐懼、 為了避免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 為了獲得更多的安撫與關懷…… 我們受到兒時父母訓誡的聲音操控、 被隱藏在內心的兒童自我所引誘, 疲憊的夫妻相處、混亂的兩性關係、虛假的友誼、無法脫離的焦慮與憂鬱…… 我們被隱藏的心理遊戲掌控,想要逃離卻又不斷的落入輪迴當中。 然而,只有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結局。 拆解日常溝通模式,解開生活中的隱藏訊息、人際溝通間的心理遊戲 解析你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兒童自我」狀態, 從模糊、容易誤解的「交錯溝通」,轉化為一致且有效的「對應式溝通」 我們的每一段溝通,都是三個自我型態的交互作用: ►「父母自我狀態」:腦海中的父母形象,代表命令、控制、批評、撫育、關愛。 ►「成人自我狀態」:代表組織、客觀、理性。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早年固著的兒童形象,代表自然、快樂、衝動。 當我們用對應的自我狀態溝通才能順暢無礙。然而,如果是交錯的溝通狀態,便會產生衝突與誤解: 案例1:「也許,我們應該找出你最近開始酗酒的原因。」 →「的確應該談談,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總是批評我,跟我爸一樣!」(「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案例2:「你知道我的襯衫袖扣在哪裡嗎?」 →「袖扣在桌子上。」(「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什麼事情都要怪我。」(「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溝通分析創始者」艾瑞克•伯恩的經典作品《人間遊戲》,以幽默輕鬆的方式解開社會上的每一段隱藏式溝通,用簡單的案例告訴我們日常中的溝通問題,從清楚的舉例解析並了解溝通中暗藏的心理遊戲。 解開你遭遇的各種「心理遊戲」,拒絕成為他人遊戲中的「既定角色」。 本書特色 1. 解開你的溝通死結,與他人有更親密、流暢的溝通 《人間遊戲》清楚的提出不同領域中的「心理遊戲」以及其潛藏的「隱藏溝通訊息」。當我們理解了自己的溝通誤區,便能有意識的認知到當下的自我狀態,並且選擇用更適合的方式與他人進行交流,建立更親密、順暢的溝通模式。 2. 每一段教育、教養過程,都在學習該怎麼玩心理遊戲 我們所受的教育、禮儀、應對……都在告訴我們該如何加入符合我們社會階層的「心理遊戲」,甚至要如何「玩」心理遊戲,才能獲得我們想要的獲益(不論有意識或無意識)。作者艾瑞克•伯恩的《人間遊戲》清楚條列了許多人生中的心理遊戲,讓我們清楚看見這些溝通模式下的隱藏訊息,跳脫父母與社會所建立的人生框架。 3. 跳脫無意識心理遊戲,改寫你的人生腳本 一個人喜歡玩的心理遊戲,將決定了他的人生結局。伯恩不斷強調,每一個心理遊戲都在無意識的影響我們對於未來的規劃與決定。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遊戲,你將可以跳脫遊戲的限制、用理性、客觀的方式面對人生的軌跡與進程。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黃珮瑛(諮商心理師、溝通分析預備教師和督導) 【專業人士推薦】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 ★邱慧輝(社團法人中華溝通分析協會秘書長)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1910-1970) 精神分析師、溝通分析創始人。 1910年出生於加拿大蒙特婁,本名為艾瑞克•伯恩斯坦(Eric L. Bernstein)。畢業於蒙特婁「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隨後移居美國進入「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接受精神科醫師訓練。 1939年,伯恩成為美國公民,並且將名字「艾瑞克•伯恩斯坦」改為為「艾瑞克•伯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進入美軍擔任精神科醫師,並在軍中展開許多團體治療。 首次提出「父母」、「成人」、「兒童」三種自我狀態的概念,並以「結構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命名、其建立的「溝通分析心理學」於全球各地蓬勃發展,並於1964年成立「國際溝通分析協會」(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al Analysis Association,簡稱ITAA)。 審定者簡介 張娟鳳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博士,主要專長為諮商關係、人際溝通、婚姻與家庭諮商,目前於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目錄 【推薦序】《人間遊戲》看見混亂溝通背後的規則與模式 文/詹姆斯•艾倫博士 【繁體中文版審定序】從《人間遊戲》一書,學會自主性與超越心理遊戲 文/張娟鳳 【名家書評】想要探索生命真相的人,都必須閱讀的經典之作 【前言】從理解、認識到擺脫人際溝通中的各種「心理遊戲」 【導讀】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影響一生決定的「心理遊戲」 Part1 心理遊戲分析 Analysis of Games 第1章 結構分析 Structural Analysis 生命中的每一段溝通, 都是「父母自我」、「成人自我」與「兒童自我」之間的交互作用 1.自我狀態,連貫且一致的情緒感受 2.每一段溝通所呈現且早已內化的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 3.結構分析中容易混淆的詞語以及概念 4.父母、成人與兒童自我狀態,都具有重要的生存與生活價值 第2章 溝通分析 Transactional Analysis 從「互補溝通」到「交錯溝通」, 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限制 1.互補溝通:讓對話可以無限進行下去的溝通模式 2.交錯溝通:造成大部分社交困境的溝通模式 3.隱藏溝通:單一溝通,但有兩個以上自我狀態參與的溝通模式 第3章 溝通中的程式和儀式 Procedures and Rituals 溝通中,來自自我狀態的「程式」, 與來自外部力量的「儀式」 1.溝通中的「程式」:成人自我指向現實操作、簡單的互補溝通 2.溝通中的「儀式」:被外部社會力量所設定,且固定成規的簡單互補溝通 3.不同的自我狀態起源,區別了溝通中的「程式」與「儀式」 第4章 溝通中的消遣 Pastimes 結構化時間、安撫、穩固心理地位 所造就的簡單互補溝通 1.「消遣」,圍繞著特定主題領域展開一系列、半儀式性的簡單互補溝通 2.從社會學、溝通分析、心理學來看「消遣」對人類生命的意義 3.除了結構化時間與安撫,消遣還具有「社交選擇」功能 4.消遣對人類的重要獲益:確認自己的角色與心理地位 第5章 心理遊戲 Games 運用溝通分析, 拆解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遊戲 1.心理遊戲的定義:一系列朝著明確、可預測結局連續進行的互補式隱藏溝通 2.拆解典型心理遊戲:「要不是因為你」遊戲 3.心理遊戲的起源:出生以來的重要生活經驗,建構了我們所玩的心理遊戲 4.心理遊戲的功能:無法獲得親密時,用以填補社交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5.心理遊戲的分類:六大基本分類與三大變數 Part2 36個常見的心理遊戲 A Thesaurus of Games 第6章 生活遊戲 Life Games 貫穿一生、容易牽扯旁人的心理遊戲 1.「酒鬼」遊戲(Alcoholic):與「飲酒」有關的社交活動 2.「欠債者」遊戲(Debtor):影響人生腳本的心理遊戲 3.「踢我吧」遊戲(Kick Me):誘導他人踢他,然後進入「為什麼我總是會遇到這種事」遊戲 4.「終於逮到你了,你這個渾蛋」遊戲(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a Bitch):透過心理遊戲,為自己發怒尋找正當理由 5.「看,都是你逼我的」遊戲(See What You Made Me Do):用來對抗貿然提出勸告的人 第7章 婚姻遊戲 Marital Games 在婚姻中所盛行的心理遊戲 1.「困境」遊戲(Corner):具操縱性並阻礙親密功能 2.「法庭」遊戲(Courtroom):公開贏得這場辯論以獲得安心 3.「性冷感的女人」遊戲(Frigid Woman):為了獲取自我辯護的機會 4.「忙碌」遊戲(Harried):為了獲得無法從家庭照顧中得到的滿足 5.「要不是因為你」遊戲(If It Weren’t for You):為了避免面對真實的恐懼 6.「看,我已經努力試過了」遊戲(Look How Hard I’ve Tried):為了讓自己處在有利的位置 7.「親愛的」遊戲(Sweetheart):避免自己暴露缺點而深感難堪 第8章 聚會遊戲 Party Games 聚會場合中所出現的消遣與心理遊戲 1.「這難道不夠糟嗎」遊戲(Ain’t It Awful):為了迴避其他親密與責任 2.「瑕疵」遊戲(Blemish):為了自我保護,從憂鬱兒童自我心理地位,轉為父母自我心理地位 3.「傻瓜」遊戲(Schlemiel):就算搞破壞,也能獲得原諒 4.「你為什麼不—的確,但是」遊戲(Why Don’t You—Yes But):為了讓兒童自我滿意和安心 第9章 性遊戲 Sexual Games 為了擺脫性衝動或是性本能倒錯的心理遊戲 1.「你來和他鬥吧」遊戲(Let’s You and Him Fight):源自「只有傻瓜才會誠實競爭」的心理地位 2.「性倒錯」遊戲(Perversion):混亂兒童自我狀態的症狀 3.「挑逗」遊戲(Rapo):嚴重時,是為了惡意報復 4.「絲襪」遊戲(The Stocking Game):為了暗示可以和她發生性關係 5.「吵鬧」遊戲(Uproar):為了迴避性親密所玩的心理遊戲 第10章 暗黑遊戲 Underworld Games 法庭、緩刑假釋部門以及監獄裡所玩的心理遊戲 1.「員警和強盜」遊戲(Cops and Robbers):欺瞞並用智取勝員警以獲得滿足感 2.「怎麼樣才能離開這裡」遊戲(How Do You Get Out of Here):囚犯「兒童自我」對於出獄的恐懼 3.「讓我們來騙喬伊一把」遊戲(Let’s Pull a Fast One on Joey):小型的詐騙心理遊戲 第11章 諮商室遊戲 Consulting Room Games 專業心理治療情境中所出現的心理遊戲 1.「溫室」遊戲(Greenhouse):陷入用術語互相評論,失去了治療的意義 2.「我只是想幫你」遊戲(I’m Only Trying to Help You):父母自我隱蔽的對「助人成功」感到驚恐 3.「貧困」遊戲(Indigence):為了獲得接濟與救助所出現的心理遊戲 4.「鄉下人」遊戲(Peasant):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出現的偽裝型鄉下人遊戲 5.「精神病學」遊戲(Psychiatry):基於「我是醫治者」的心理地位,所出現的心理遊戲 6.「愚蠢」遊戲(Stupid):源自憂鬱心理地位而出現的心理遊戲 7.「義肢」遊戲(Wooden Leg):為了阻止心理遊戲結束,所展開的另一項心理遊戲 第12章 好的心理遊戲 Good Games 社會貢獻超過其複雜程度的心理遊戲 1.「照常工作的假日」遊戲(Busman’s Holiday):具有積極意義、建設性的心理遊戲 2.「獻殷勤的紳士」遊戲(Cavalier):展現創造力、熱情、獨創性的心理遊戲 3.「樂於助人」遊戲(Happy to Help):儘管動機受到質疑,依然值得讚揚的心理遊戲 4.「平凡的智者」遊戲(Homely Sage):實際上為人生腳本的心理遊戲 5.「他們會很高興認識了我」遊戲(They’ll Be Glad They Knew Me):為了證明他人可以友好、尊重的對待自己 Part3 超越心理遊戲 Beyond Games 第13章 人類社會中,心理遊戲的四大特殊意義 The Significance of Games 在歷史、文化、社交與個人上, 心理遊戲具有不同的特殊意義,且影響著整個社會運行 1.歷史意義:代代相傳、難以擺脫的心理遊戲 2.文化意義:「撫養」基本上就是教孩子玩不同的心理遊戲 3.社交意義:「心理遊戲」被夾在消遣和親密之間,逃離無聊又避免親密 4.個人意義:人們會選擇和玩相同心理遊戲的人作朋友、同事和知己 第14章 如何面對兩類最堅定的心理遊戲玩家 The Players 「生氣的人」與「蠢人」, 是最頑固的心理遊戲玩家 1.面對「生氣的人」,要保全他的面子,同時換回他的生氣特權 2.每個人都有一點「蠢人」的影子,但必須運用心理遊戲分析維持在最小值 第15章 分析心理遊戲經典案例,了解真實且健康的溝通方式 A Paradigm 雙方都處於「成人自我狀態」, 無蠢人、心理遊戲的溝通模式 1.什麼才是坦率、無心理遊戲的溝通模式? 2.什麼樣的溝通,才是擁有自主性的成人自我對話? 第16章 覺察、自發與親密,才具有真正的自主性 Autonomy 釋放或恢復覺察、自發性和親密能力, 才能獲得真實人生所需的自主性 1.覺察: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他人所教的方式來看世界 2.自發性:從混和感受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 3.親密:自發且不含心理遊戲的坦率 第17章 如何獲得自主性 The Attainment of Autonomy 與「父母自我狀態」友好的分開, 獲得更自主的人生道路 1.父母教導,會深深影響孩子如何做、想、感受、感知 2.當我們不再受到「父母自我」的支配,就能獲得自主性 第18章 了解心理遊戲之後,我們可以怎麼做? After Games, What? 覺察與自發性, 改變人類命運圖景的重要關鍵 1.覺察、自發性,讓我們能超越心理遊戲以獲得親密 【附錄1】行為分類 【附錄2】心理遊戲與消遣清單 【參考書目】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夢的智慧:學會夢的語
漫畫 從厭世王到人氣
性格致勝:MBTI×
父親的乖女兒:關於那
愛的藝術(給你勇氣版
逃避自由(修訂新版)
自我的追尋(修訂新版
超越快樂原則,佛洛伊
關係免疫力:人際排毒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