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作者: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譯者:
石雯雯
分類:
科學•自然
/
一般•科普
出版社:
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3/1/30
ISBN:9789864063345
書籍編號:kk0562848
頁數:288
定價:
3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8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無人知曉的房間:長期照護下,走投無路的家人的自白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2007到2014年間,日本每八天就有一起照顧殺人案件;根據本書採訪小組調查,兩成照顧者「曾有過殺害家人、共同自殺的想法」,七成照顧者「因長期照護而身心俱疲」。在台灣,則是十年間發生了近百件的照顧殺人慘案,其中許多加害者選擇在殺人後自殺。 ★內容簡介 「我殺死了我的家人。」 精神壓力 / 睡眠不足 / 身心俱疲 / 絕望 / 經濟困難 / 獨自承擔 / 有苦難言 / 共同自殺…… 家中最有責任感的人,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 ▍被長期家庭照護擊潰的瞬間,因愛而生的照護創傷── ●為了不讓母親痛苦,早苗拿來了最鋒利的刀子。被殺害的母親,此時已臥床十二年半,身上卻不見絲毫褥瘡。 ●木村殺了一直深愛著的妻子,他說:「當時應該有能幫助我的人,但是,我獨自一人承受了所有壓力,沒有時間考慮向他人求助。」 ●老後再也無法負荷照顧工作的芳子,殺了腦性麻痺的兒子,她在法庭上供述:「就像慢慢往水杯裡加水,不停加水的話,水最終會溢出來。我也到了極限,無法再承受更多了。」 ▍悉心照護家人的照顧者,卻變成了殺人犯。 ▍他們是最有責任感的「加害者」, ▍悲劇發生,受譴責與制裁的,也是他們。 ● 70歲老人照顧80歲的「老老照顧」 ●為照顧父母而自願犧牲未來的「照護離職」 ●老人照顧病中子女的「老病照護」 ●一人同時照顧多位家人的「多重照護」 ●從自信到絕望,男性照顧者有苦難言的困境…… 家庭照護這件事,愈想努力做好,愈容易將自己逼入絕境。進入「大照護時代」的我們,法律、社會福利制度是否已與時俱進、足夠完善?法庭對於相關案件的審判,是情理法,還是法理情? 2007到2014年間,日本每八天就有一起照顧殺人案件;根據本書採訪小組調查,兩成照顧者「曾有過殺害家人、共同自殺的想法」,七成照顧者「因長期照護而身心俱疲」。在台灣,則是十年間發生了近百件的照顧殺人慘案,其中許多加害者選擇在殺人後自殺。 最初因為愛與責任而承擔起的照護工作,若沒有尋求協助與宣洩出口,在缺乏支援與支持下,身心終究會到達極限,甚至演變成「照顧殺人」的人倫悲劇。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深度採訪多起照顧殺人案件中的相關人士,傾聽「加害者」的沉痛悲鳴,揭開家庭照護慘烈的現實困境,探尋預防慘案再度發生的可能。 ★ 名人推薦 王婉諭(立法委員) 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陳景寧(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專文推薦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 周信宏(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 郭慈安(中山醫學大學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執行長) 心疼推薦 (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王婉諭(立法委員): 期待臺灣能透過這本書,看見臺灣社會也存在著相似的照顧者困境,回頭檢視、思考如何讓現有的長照機制更符合期待與需求。我們一起努力,一起來找路。 ●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如何以正確的心態和方式陪伴和協助照護者,說起來是很高深的藝術,對正在邁向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來說特別有急迫性。或許我們可以借鏡比我們更早往高齡化發展的日本,相信他們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冤枉路,我們也能在他們走過的路上建立台灣社會所需要的照顧之道。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書中有位吉田先生,面對鄰里出現照顧殺人事件,深深自責,他每週一次訪視、關懷倖存的照顧者,並促成接受採訪,他說:「我深知,木村先生內心的傷痛永遠也無法癒合。但是,我們地方組織必須守護他。不能讓他再一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讓我想起有位兒子照顧者說,在面對吵鬧不休的失智母親,他的求生之道,是當情況嚴重時,他會坐上最後一班公車,帶母親去醫院急診室,貼心的醫護人員很了解這對母子的處境,總會努力安撫母親,讓兒子可以好好睡上兩三個小時。這是政府做不到的夜間喘息服務,卻是照顧者最後的心理支撐。 期望我們能藉由本書,更了解照顧殺人事件的本質與始末,採取有效對策,打造臺灣成為一個「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
每日新聞大阪社會部採訪組 前田幹夫 1968年出生於兵庫縣。畢業於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1994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大阪總部社會部、地方部副部長及岡山分局局長等職,2020年4月開始擔任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部長。編著有《現場的殘影:記者筆下的「悲歡記」》(新風書房)。 涉江千春 1981年出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教養學部。2003年入職每日新聞社。先後任職於阪神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曾負責大阪府警方、法院等相關新聞的報導,後任機動記者。2018年4月開始任首爾特派員。 向畑泰司 1984年出生於大分縣。畢業於都留文科大學文學部。2006年入職每日新聞社。曾任職於德島分局、大阪總部社會部、東京總部特別報導部。現於大阪總部社會部負責大阪府警方相關新聞的報導。
【推薦序】一起努力,一起來找路◎王婉諭(立法委員) 【推薦序】絕非不愛了◎陳乃菁(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推薦序】打造免於長照恐懼的國度◎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前言 第一章 自白 ●深夜兜風的結局 ●檢察官不能體會我的痛苦 第二章 前路未知的不安 ●長期照顧,彷彿一條沒有出口的隧道 ●母愛絕望的瞬間 第三章 活下來的人們的每一天 ●「想要再一次,成為媽媽的孩子」 ●一連串的悲劇 ●照顧殺人案件所遺留的創傷 第四章 悲劇能夠預防嗎? ●照護援助專員的自白 ●醫師察覺到的徵兆 ●「不能讓他再次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來自第一線照護人員的苦惱 ●為照護生活所迫的男性 第五章 苦惱與紐帶 ●「家人不在身邊,真的很寂寞」 ●「年輕照顧者」的苦惱與奮鬥 ●與家人分離的「多重照護」 ●住在尖屋頂宅邸內的一家 第六章 照護家庭的現況 ──援助範圍與迫在眉睫的法案修訂 ●以照護家庭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結果 ●援助的現況及眾望之下的法案修訂 ●當家人需要照護時 ●對系列報導的迴響 結語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關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
圖解人類活動不可或缺
SDGs系列講堂 生
灌木及多年生草本賞花
解剖學:適合一般人閱
為什麼1L鮮奶實際上
4D百科:微生物奧祕
異教語言學:語言如何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