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你今天睡飽了沒?:熟睡動物們的……幸福時光
.
滄海橫流要此身:流亡
.
生死愛欲I【2023
.
生死愛欲II:從中國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攝相現象學(修訂版)
作者:
張燦輝
分類:
藝術•美學
/
攝影藝術
叢書系列:藝術島嶼
出版社:
二○四六出版
出版日期:2024/6/19
ISBN:9786269812325
書籍編號:kk0582881
頁數:208
定價:
420
元
優惠價:
79
折
33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攝相現象學(修訂版)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攝相現象學(修訂版) 內容簡介 現象學X攝相理論 時空凝結,存在主體的攝相還原 「攝相不是重現世界事物,而是改造或轉化現實世界。」——張燦輝 「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攝相的看基本上就是一種現象學看世界的活動。 每張相片所呈現的是經過現象學還原,或攝相還原後的世界, 即是萬千世界在攝相機轉化的現象——相。」——張燦輝 本書為香港哲學學者張燦輝的攝影哲學理論+作品集。所謂「攝相」,是因為張教授一直覺得「攝影」一詞,未能表達英語「Photography」源於「光」(photo)和「書寫,描繪或繪畫」(graphe)的意涵,即是「運用光線來繪畫」之意。所謂「攝相」,是指相機捕捉光線再呈現一切事物的特質。「相」一詞源自佛學,代表世界的一切表象。 張教授是一位現象學家,在大學教授哲學的基本理論是「現象學」。他說,現象學教會他如何攝影,並認為攝相(攝影)是將立體空間和時間轉移到平面上,成為一個記錄,同時它是一種被動的呈現(並非如繪畫那樣可以「無中生有」)。我們透過眼睛和相機在既定的框架下觀看事物,所以拍攝的「相」是改造或轉化的現實世界,也是被重構的現象。 張燦輝本人熱愛攝影,曾舉辦多次攝影展及出版多本攝影集。本書結合現象學哲學理論,思考攝影藝術,再加上張氏本人的作品,乃是獨樹一幟的華人攝影哲學作品。 為文切磋 魯道夫・貝耐特(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現象學家) 古亦飛( 布拉格及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 石漢華(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教授) 本書特色 本書為現象學與攝影理論書,文字與圖像之比例各半,既是攝影作品,也充滿哲思。 名人推薦 專序推薦 文潔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深思推薦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 劉清平(攝影家) 戴遠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廖偉棠(詩人、攝影師) 「面臨著巨大的存在抉擇,在本與存在、拋擲與流亡之間的攝相凝視與思維,即將決定流亡之前的現象學家/攝相師張燦輝,在巨變籠罩下,他的攝相踟躕。」——龔卓軍(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專長法國當代哲學、現象學、美學) 「存在主義者說沒有不安便沒有獨特的心魂,也沒有詩;更沒有相片;勇敢和美麗的思想便無從產生。」——文潔華(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在觀看的物體和觀看的外源觀眾附近,攝相師的存在變得像幽靈一樣稀薄透明。攝相師和觀眾並沒有捕捉到攝相師在這些自拍照中的目光,反而留下了一種轉瞬即逝的光芒。」——魯道夫・貝耐特(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現象學家) 「即使攝相機試圖抓住主體,但它給人的印像是不可動搖的,彷彿它可以逃脫或已經逃脫了快門的控制。所以可以說,這一切的樞紐,同樣是一扇無形的玻璃窗,既能揭開主體,又能在揭開之前保護主體。這就是一切開始和一切將結束的邊界線,這就是照相機的眼睛的可見不可見的雙重性及其對主體的超越-攝相的邊界:抓住一個真實對象的力量,同時又不可能把它作為一個真實的對象。」——石漢華(Hans-Rainer Sepp,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系教授) 「全書以現象學為體的辯証思考攝影,恰恰填補華人攝影界長期需要的哲思建構基礎。」——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評論家)
作者簡介 張燦輝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萊堡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曾任中大哲學系系主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現於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現象學、西方哲學、愛情哲學、死亡哲學。任教中大哲學系時規畫兩門通識課程:「與人文對話」和「與自然對話」,引導年輕學子思考生命,在校園引起熱烈迴響。著有《我城存歿》、《異域》、《生死愛欲I:從希臘神話到基督教》、《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等。
目錄 前言 台版序 龔卓軍:存在與本質.拋擲與流亡 港版序 文潔華:攝相活動的本源本相 第一部 I. 何謂「攝相」? II. 分隔與連繫—門窗現象學 III. 攝相:時與空之凝固 IV. 相片之詮釋意義 V. 自我攝相 第二部 I. 石漢華:相片的真實性 (Hans-Rainer Sepp: The Reality of a Photograph - Chan-fai Cheung’s “The Photographer. In Kyoto”) II. 貝耐特:攝相媒介中的現象學還原 (Rudolf Bernet: The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in the Medium of Photography) III. 古亦飛:現象學與攝相:「攝相還原」與「攝相之看」的起源 (Filip Gurjanov: Phenomenology and Photographing – On “Photographic Reduction(s)” and the Genesis of “Photographic Seeing”)
一種叫做恆春的生活
風塵前後:一部電影、
也無風雨也無晴
靈光偈影:靜山的十堂
影像發聲 :參與式行
Holiday:吳心
畇許曖昧:畇二 Yu
舌尖上的美食攝影:藝
解讀攝影大師【長銷經
心有所感隨手拍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