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宗教是什麼
.
生命轉化的技藝學
.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
.
生命詩情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作者:
余德慧
分類:
哲學•宗教
/
宗教總論
叢書系列:Master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4/9/15
ISBN:9789863570134
書籍編號:kk0384803
頁數:432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是余德慧教授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開設之「宗教療癒」的課程紀錄,共十三個講次,是余教授畢生對於宗教療癒的體會及思索。 余教授澄清世人對於宗教療癒的迷思,以為療癒必須先放棄解脫之念──解脫是典型一步到位的想法。余教授認為,療癒發生於他界(the otherwise),不是現實的產物,而是打破自我的同一性、迎向他者的運動,使「我成為我所不知的」。療癒毋寧是迂迴而「反完成」的,永遠抵達不到卻永遠有奧祕的生產。 「宗教」與「療癒」原本即關係密切,均面向受苦的處境而生發,「宗教療癒」亦是修行,談的是主體的翻轉運動。在本書的每一個講次中,余教授探討或分析不同的修行實踐(同時是修行理論),包括場所論、夢、動態修行、靜坐與太極(氣化的身體)、覺照修行、他界修行、凝視、意象的幻化生成、反身性、巴塔耶的神聖理論……,而以最靠近身體的精神層面「身體的人文空間」的觀點去研究各種修行之道的「操作平台」。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間》呈現了極其少見的後現代視域修行觀。閱讀本書,彷彿親炙大師課堂,無形中亦薰習了後現代宗教療癒的珍貴心法。 說余德慧是心理學家,毋寧說他是一位現象學家,他強調植基於「生活世界」,四無依傍,以身試法,入於生死之際,既是「幻化成形」,也是「道成肉身」。 ──林安梧 余老師以體悟之知為底層,討論靜坐、覺照、舞動、夢瑜伽等種種宗教修行的法門,但並沒有停留在教門的語言,而從其獨特的蹊徑為宗教修行的理解與實踐開啟了前所未見的風光。 ──蔡怡佳 「人文身體」與「宗教療癒」是余老師後期心力之所在。余老師從傳統的身體修行技術,談到當代後現代的思考,不外乎是以自我照顧的「見自己」,直達破除「世人痴迷論」而能「見眾生」的目的。 ──王心運 〔推薦〕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心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汪文聖(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宋文里(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維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 林耀盛(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楊儒賓(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鄧美玲(氣機導引身體教育工作者、《遠離悲傷》作者) 蔡錚雲(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龔卓軍(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余德慧 余德慧教授 1951.1.10──2012.9.7 台灣屏東人,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現更名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創系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諮商、宗教現象學、宗教療癒等課程。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另類份子,才情出眾,學通古今,曾任台灣第一本人文心理雜誌《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擔任總編輯期間,開創新穎的本土心理學研究領域,多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的雜誌類金鼎獎。他在《張老師月刊》撰寫的刊頭文章,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其優美的文學作品《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宛若幽靜長何》、《生命史學》、《生死無盡》均由此集結成書。他同時擔任張老師出版社總顧問,暢銷書《前世今生》、《西藏生死書》的出版即出於他的策劃。 2000年成立的心靈工坊文化公司,余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並擔任諮詢顧問召集人,將身心靈整體療癒的觀念帶進出版界,引進探討生病心理學的《病床邊的溫柔》、省思醫療倫理的《醫院裡的哲學家》、探究生命終極關懷的《道德的重量》,以及他最珍愛的靈性療癒經典《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等前衛好書。他在人文臨床、生死學、臨終照護、宗教療癒的創作也非常豐富,中晚期的重要著作有:《詮釋現象心理學》、《生死學十四講》、《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癒》、《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等。其重要書評,則在其逝世一週年時,集結成《生命詩情》。 2012年9月7日,在愛妻顧瑜君教授及慈濟醫療團隊的柔適照顧之下,浸潤在靈性恩寵之中,泰然離世。
成書說明 〔推薦序一 〕閱讀余德慧 蔡怡佳 〔推薦序二 〕以本心見自己,以眾生相面眾生 王心運 第一講 起手式:感覺派或康德派 「感覺派」與「康德派」/由感覺經驗開展認識活動/認識事物的潛在關連/身體技術的重要性/非傳統教門修行的宗教療癒舉隅 第二講 身體的人文空間 「道成肉身」的意義/人文空間的殊異生產/認知空間vs.身體人文空間/療癒的媒介何在/以人文的細胞去感覺/身體技術的拆解與創造/身體膚慰與疼痛緩解/不可能的慈悲/心理事實的流動 第三講 場所論與療癒 西田幾多郎的「場所論」/自我的框架/寵物治療的關鍵/不求回報而得寵/我是神的僕人/祈禱的感動何來?/作用論vs.非作用論/臨在(presence)/神聖感的生產源頭:永遠的不可企及/「過度」與「匱乏」的精神生產/透過犯禁(transgression)來接近神聖/人、事生成的各殊路徑/意識之知≠體驗之知 第四講 夢療癒的幻象空間 夢作為修行的工夫/頌缽與明亮的夢境/身心接合的介面/夢是貼近身體的地方/個人與身體共做/片刻的明心見性/深刻入行,才見真心/佛性:異質交錯的感受/再論夢:發展個人的身體技術/迴盪之一:自我庇護的世界/迴盪之二:生命裡的璀璨感 第五講 動態之輪的療癒 夢測度著身體狀態/夢瑜伽的精神生產/夢有所訴說/人文空間的幻化生成/以「動」掙脫意識/自然聲音中的療癒:亂語/蘇菲旋轉的淨化/體覺的直接經驗/身體狀態的成立/摩盪中的體覺 第六講 靜坐與太極:氣化的身體 身體修練需有「心法」/讓身體搭配人文空間/身體變化與精神生產/氣:身體與人文空間的媒介/身體與人文空間交互影響/靜坐的精神生產/靜坐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修練研究的功力/太極拳vs.莊氏修行/音樂的文化世界/音樂餵養著身體/文化中的聲音空間/不舒服的聲音空間/環境修行與身體/身體開悟 第七講 覺照的精神生產 美式覺照工夫/吃葡萄乾作為操作平台/操作中提示出的質性/覺:無目的性的精神生產/第二身、第三身/悲苦之地生出恩典/大悲水與大悲藥/在非功能中的精神生產/病床邊的老歌/以非操作進入精神生產/覺察:進入自由空間/別執著於「要」或「不要」/聽憑身體的自然要求/養生者的精神貧乏/佛教形上學與禪宗修養論/各家的修行方式 第八講 躍入他界 療癒發生在他界(The Otherwise)/夢:非現實的存在狀態/冥視空間/夢幻衝動:他界存在的徵候/幻化生成的經驗現象/感覺質感(quilia)/亡者來入夢/摹本性的真實/宗教性與非世界/道證法師的例證/以置身死地的態度念佛 第九講 凝視空間與無限遠 畫家的透視點(Perspective)/凝視:非肉眼,不在現場/凝視與無限遠/以身體修練談凝視/無限遠卻親密地相連/婚姻關係的無限遠/浩瀚意識與無限遠/勾起無限遠之物/朝無限遠的方向修行/癡迷的房間/談鄧美玲的《遠離悲傷》/身體宇宙/十分鐘洗臉的覺照訓練 第十講 意象與幻化生成 意象(image):迎面而來的影像作用/文學家的意象性/語言碎片及其威力/文學作品中的「纏綿」/「迴盪」現象/意象與療癒/「空」:人類本有的一種存在狀態/幻化生成的能力/修行:與「他者」遭逢 第十一講 反身性 「反身」與「反身性」/反身性:被動,無作為/「作為」與「本質」的差異/讓本質來進行反身/黃金十年/身體的反身性/沉默的事物/瑜伽:維持本質的被動性作為/寵物治療:身體的自療機制/道士作法生產「心驚膽跳」/照顧到本質的慈善事業/接近本質的治療方式/被動的反身性 第十二講 巴塔耶的聖性世界 關於巴塔耶/(《巴塔耶:消盡》)第一章、動物性與人性/第二章、俗事物世界的形成/第三章、聖性事物、宗教性和性慾/第四章、對於祝祭—獻牲的闡釋/失去一切的經驗/理性的蔽障/瞥見本質狀態/因果是看不見的遞迴過程/第五章、從原始的宗教性到被制度化了的宗教/第六章、基督教的制度化與神祕家的思想/第七章、從欲望論到文學—藝術論/第八章、對共同性問題的追問和思考 第十三講 暫歇語:「出離」作為宗教療癒的基礎 兩種立命觀/垂直軸的生命現象/體驗摸索的生命能力/生命的雜質與精緻化/水與夢:物質的精神生產/以出離論為基礎的宗教療癒/從自我的視域到生命的視域/生命諸力的競奪與交錯/瞎的視覺/活在生命的當下/弘一法師的出離 〔附錄 〕修行療癒的迷思及其進路 余德慧 延伸閱讀 致謝
當代神祕學全史:從赫
宗教的40堂公開課:
圖解世界宗教【修訂新
問神精準要隨身籤筒:
海之信仰.朝聖台灣離
生死之間-死後世界的
法言:四川道教科儀與
風神榜:揭開基督文化
七真史傳(新裝白封)
失落的聖典:追尋世界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