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宗教是什麼
.
生命轉化的技藝學
.
宗教療癒與身體人文空
.
生命詩情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作者:
余德慧
分類:
哲學•宗教
/
宗教總論
叢書系列:Master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4/9/15
ISBN:9789863570127
書籍編號:kk0384802
頁數:320
定價:
3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8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經驗 宗教療癒發生在有別於現實的「他界」,這一直是余德慧教授的主張,而他全部關於療癒的思考,也是從「how」的角度不斷探問進抵他界的各種徑路之機巧,並對不同修行的「境界」進行現象學描述。本書分為輯一與輯二,各自是余德慧教授在不同時期對於同一問題意識的不同思索。 「輯一、現實之非」整理自2007年余教授在心靈工坊文化公司的四次私塾講座:「從後現代觀點看心靈療癒」。余教授以自身經驗作為理解的引渡,從夢幻空間、無為之道、生命美學、柔適照顧等議題,探討「非現實」的性質及進入方式。 「輯二、幻化生成」是2012年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的「宗教療癒」課程錄音謄稿,為余教授最後的研究成果。余教授對「療癒」的思索,從早期的詮釋現象心理學,到後來的身體轉向,研究思路幾經轉折,最終通過法國後現代哲學家德勒茲(G. Deleuze)「純粹內在性」的思想洗禮,發展出獨特的宗教療癒論述。余教授如同德勒茲,是一位繁複概念的生產者,他們都以新的概念工具箱,提取符合脈絡的器用之道,以解除既有學科界限,引導我們進入個人存在的核心體驗,去看見超越的/超驗的啟悟之可能。 余教授後期對於宗教療癒的關懷,毋寧是古老心理學的歸返;他的宗教療癒與生命超越路線,解除教門的教義視野,穿越不同的認識論界限,以無目的之目的,激發讀者在解疆域後的游牧活動,尋找自身的修行療癒之道。 宗教對余德慧來說,不是教條的信奉,而是生命的真誠相與;不斷的投入與超越,不斷的幻化與超越,空無的處所呈現了生命的真實,邁向終極的療癒。 ──林安梧 余德慧教授說出了我們自己,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讀者要理解的,並非余德慧教授的思想內容,而是自己屬於人的存在根本經驗。 ──李維倫 余老師是「負傷的學人」(wounded scholar),他以生命智慧歷練成就教材。由於余老師的跨領域哲學素養、解疆域的行動、充滿詩性的語言、帶有藝術神祕氣息但又不失科學眼光的複合經驗,使本書不但具說服力,更可使讀者融入自身的深度體驗或日常生活。 ──林耀盛 〔推薦〕聯合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心運(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副教授) 汪文聖(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宋文里(輔仁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余安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維倫(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元亨書院創辦人) 林耀盛(政治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員)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楊儒賓(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楊凱麟(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 鄧美玲(氣機導引身體教育工作者、《遠離悲傷》作者) 蔡錚雲(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盧蕙馨(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龔卓軍(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
余德慧 余德慧教授 1951.1.10──2012.9.7 台灣屏東人,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東華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現更名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創系主任、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主要教授: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人文諮商、宗教現象學、宗教療癒等課程。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另類份子,才情出眾,學通古今,曾任台灣第一本人文心理雜誌《張老師月刊》總編輯,擔任總編輯期間,開創新穎的本土心理學研究領域,多次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頒發的雜誌類金鼎獎。他在《張老師月刊》撰寫的刊頭文章,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其優美的文學作品《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宛若幽靜長何》、《生命史學》、《生死無盡》均由此集結成書。他同時擔任張老師出版社總顧問,暢銷書《前世今生》、《西藏生死書》的出版即出於他的策劃。 2000年成立的心靈工坊文化公司,余德慧是主要的催生者之一,並擔任諮詢顧問召集人,將身心靈整體療癒的觀念帶進出版界,引進探討生病心理學的《病床邊的溫柔》、省思醫療倫理的《醫院裡的哲學家》、探究生命終極關懷的《道德的重量》,以及他最珍愛的靈性療癒經典《好走:臨終時刻的心靈轉化》等前衛好書。他在人文臨床、生死學、臨終照護、宗教療癒的創作也非常豐富,中晚期的重要著作有:《詮釋現象心理學》、《生死學十四講》、《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癒》、《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等。其重要書評,則在其逝世一週年時,集結成《生命詩情》。 2012年9月7日,在愛妻顧瑜君教授及慈濟醫療團隊的柔適照顧之下,浸潤在靈性恩寵之中,泰然離世。
成書說明 〔推薦序 〕在存在的根本處奮鬥 李維倫 輯一 現實之非 第一講:視野的移轉:從心理治療到心靈療癒 從「治療」到「療癒」/不在場的現身/探問「靈魂」的問題/非現實/超越矛盾律的制約/存在的橫軸與縱軸/透光的「明白」/理性可能是惡夢的原點/在現實中發展靈視的能力/宗教閒談與「宗教性」/虛實互換的整全性/透過「虛構」連結潛意識的「玄冥海洋」 第二講:邊界經驗:從後現代觀點看生命轉化 擬像的真實/臨終者的自由空間/人的存在狀態是現實與非現實的複合體/針對性修行的迷思/三種絕望/現實破碎的殘片/殘片透過呼喚生產虛擬/上帝在缺席中的臨在/不同版本的「世人痴迷論」/後現代的修行 第三講:宗教修行:從療癒觀點看靈性修行 進入「非」的區域/無為的強大力量/將一己的存在條件放到域外/自然療癒之道/生存的美學/真正造成阻礙的是助人意識/修行應先放棄解脫之念/虛構的精神生產 第四講:柔適療法:終極療癒的反思與實踐 柔適照顧/自我是不斷漂流的影像效果/無所住的「散心」/社會性倫理的障礙/偶然的「遇見」/必要的被動性/生產的觸點解開過去建立的秩序/渾然/自然之道:無人稱的心理學/遠去與歸來/介紹人文臨床/負重的迂迴之路 輯二 幻化生成 〔導讀〕做為一種真實的虛擬實踐:變異思想的互為皺摺 林耀盛 第一講:內在空間 內在性的「黏性平面」/體覺與符碼交織的界域/終極場域 第二講:無人稱主體的兩種樣態 兩種內在性/樹狀vs.根莖狀的生命/認知與回憶的延展性平面/阿姜查:心與對象分離/膚慰在心/覺:去除習慣的迴路/知識的片面性/自然的平衡/兩種「覺」/第一種覺:虛擬—實相的交互反射/第二種覺:以流動為存在/時間晶體/道證法師的「深解信」/願有決斷 第三講:真實修行 懂與不懂/開悟來自個人獨特的身心狀態/意識網絡的逃逸路線/真實修行的反面/川端康成的〈撿骨〉/林海音《城南舊事》裡的真實/進入文學空間的真實 第四講:非世界與內在時間 內在時間,外在時間/神貧與神愚/碰觸非世界/世界語言與非世界 第五講:超越經驗論(一) 感性經驗/容貫平面的建立/終極場域:理論/終極場域:實例/自我的形構/自我的破洞,終極場域的裸露/純粹的內在性(pure immanence)/解疆域化(de-territorialization)/終極場域的無限性/神話的撫慰/「異點」與「個性」/異點打開人的潛在差異/藝術作為異點的展現 第六講:超越經驗論(二) 無意識是真實的起點/無意識支配意識/無意識帶動意識/惻隱之心/細分子運動/欲望運動與內運平面/意識與細分子運動/修行療癒:以阿姜查《靜止的流水》為例/無人稱主體/進入無人稱主體的路徑/修行的平台/身體感的諮商 第七講:宗教療癒暫歇語 療癒:成為「我的不是」/「我的不是」的無限延伸/微米意識/修行是進入微米意識的狀態/夢是原初的無人稱主體狀態/細分子書寫/療癒的入門/療癒的存有/療癒的關鍵/療癒的蔽障 〔附錄〕轉向臨終者主體樣態:臨終?悟的可能 余德慧 延伸閱讀
當代神祕學全史:從赫
宗教的40堂公開課:
圖解世界宗教【修訂新
問神精準要隨身籤筒:
海之信仰.朝聖台灣離
生死之間-死後世界的
法言:四川道教科儀與
風神榜:揭開基督文化
七真史傳(新裝白封)
失落的聖典:追尋世界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