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華文文學的大同世界
.
文學的海峽中線:從世
.
孤寂與騷動:第十九屆
.
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新版)
作者:
梅家玲
分類:
文學
/
文學綜論
叢書系列:麥田人文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2013/3/7
ISBN:9789861738956
書籍編號:kk0347084
頁數:304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新版)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台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新版) 以二十世紀的中文小說為中心, 探討其所體現出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以及相關的文化政治議題。 本書以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為起點,結合其自撰小說〈新中國未來記〉, 討論所關涉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論題,為全書張目; 繼以包天笑、葉聖陶、以及臺灣日據時期以來的重要小說為代表性個案, 就「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展開系列論析。 整體而言, 它的目的並不在於作為完整的文學史論述, 卻意圖以文學/文化史的視野, 凸顯此一世紀小說書寫的內在特質與美學實踐, 並開展它與啟蒙教育、出版文化、身體論述、 性別研究、情慾故事等不同論域的對話思辨。 全書共六章,分為三部分討論 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 「青春」伴隨著「少年」成為近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的重要主題並非偶然; 它所關涉的,更不只是文學書寫中的修辭喻託而已。 無論是文化傳譯,文學想像,抑是啟蒙實踐,近現代的青春憧憬無所不在。 而它的端緒,自當歸諸於梁啟超所倡議的「少年中國說」, 以及相應而生的種種革新作為。 因此,本書第一部分以「梁啟超」與「包天笑」為代表性個案, 就二十世紀初,「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的相關論題進行探討。 艱難的青春,困頓的啟蒙 經由<孩童,還是青年?>梳理了來自社會現實、敘事話語與「青年」、 「孩童」等文化符號的錯綜糾結及多方對話。利用<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 探討「身體與空間/認同政治」及「從台灣身體到皇民身體」兩大主題。 從中國到台灣:孤兒?孽子?野孩子? 戰後台灣小說,著墨於「父子」關係者,比比皆是。 <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台北想像>率先將《臺北人》與 《孽子》視為具有內在齊源的小說文本、對照閱讀。 <孤兒?孽子?野孩子?>類二是將四○至九○年代的相關台灣小說, 置於「父子家國」的述脈絡中,一併進行歷時性考察。
梅家玲 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曾任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 傅爾布萊特計畫訪問學人、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 並曾赴捷克查理大學、中國清華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擔任客座講學,曾任臺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現任臺大中文系與臺灣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兼文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領域兼括漢魏六朝文學、臺灣文學與中國近現代文學。 著有《性別,還是家國?──五○與八、九○年代臺灣小說論》、 《世說新語的語言藝術》、《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等。 另編有《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灣現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 《晚清文學教室──從北大到臺大》、《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跨領域的視野》、 《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等。 相關著作 《從少年中國到少年臺灣:二十世紀中文小說的青春想像與國族論述》 《臺灣研究新視界:青年學者觀點》
【導論】 「青春」的文化政治學 輯一、發現少年與小說教育 發現少年,想像中國——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的現代性、啟蒙論述與國族想像 小說教育:包天笑與清末民初的教育小說 輯二、艱難的青春,困頓的啟蒙 孩童,還是青年?──葉聖陶教育小說與二○年代青春/啟蒙論述的折變 身體政治與青春想像:日據時期的臺灣小說 輯三、從中國到台灣:孤兒?孽子?野孩子? 白先勇小說的少年論述與臺北想像──從《臺北人》到《孽子》 孤兒?孽子?野孩子?──戰後臺灣小說中的父子家國及其裂變 重要參考文獻 論文出處 後記
虛度年華:世界文豪的
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
第二堂人生國文課:以
文物與建築的交響(國
印刷傳媒與宋詩特色研
中國百年新詩(上卷)
中國百年新詩(下卷)
國文爆卦公社2:笑到
善惡朦朧的邊界:夏濟
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