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一分鐘掌握對方個性:掌握對方心思的99個關鍵TIPS(新版)
.
理解邪惡:從深度心理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The Soul in Anguish: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Suffering
作者:
萊儂.科貝特
譯者:
楊娟, 曲海濤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學
叢書系列:PsychoAlchemy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3/11/20
ISBN:9789863573432
書籍編號:kk0574508
頁數:464
定價:
850
元
優惠價:
79
折
67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受苦的靈魂:從深度心理學看痛苦的經驗與轉化 內容簡介 那些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 或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榮格 希望趨吉避凶、離苦得樂乃人之常情,所有以「治療」為名的工作也不外乎是為了減除人類的痛苦,但現實卻是,苦痛無所不在、難以迴避,直面痛苦是我們人生的永恆課題。 以深度心理學為長的科貝特,透過本書從方方面面檢視受苦經驗,引我們洞見其中深刻的轉化意義。科貝特認為,每個人的受苦經驗都是獨特的,因此梳理苦痛的意義非常重要──有些痛苦可以緩解、有些需要撫慰,但有些需要臣服、接受命運,甚至有時候還須享受痛苦。科貝特呼籲,我們不能只單薄地以負面眼光看待痛苦,僅視之為要消除的病態。 身為心理治療師,科貝特尤其認為痛苦是人們尋求心理治療的核心問題,心理助人者必須不斷與之交戰。科貝特指出,除了緩解痛苦,「我們也許應該將某些類型的痛苦視為正常,並將涵納痛苦的能力視為人類整體的一個面向,有時甚至是發展所必須。」 由古至今的許多學問都在幫助人們面對痛苦──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在本書中,科貝特為我們做了精采的整理。在物質科技至上的當代,他強調以靈性眼光看待痛苦,才能化苦難為轉化的力量。轉化過程必定艱辛,卻能幫助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 《受苦的靈魂》提供了痛苦的轉化潛力,以及如何在心理諮商中處理痛苦的方式。在本書中,作者科貝特博士細緻描繪了靈魂的苦痛,並巧妙勾勒出痛苦於臨床、哲學與靈性上的概念,而這些概念皆見證了人類精神上的堅韌不拔。——烏蘇拉.沃爾茲(Ursula Wirtz),《靈魂謀殺》作者 本書特色 ◤ 延續《理解邪惡》的論述風格,科貝特博士此次以心理學、醫學、哲學與宗教神話,甚至經濟學……等的觀點,通盤爬梳痛苦的定義,進而引領心理治療專業人員與一般大眾,深入了解痛苦與受苦的面向,試著認識自己、理解他人。 ◤ 寫給心理治療師至一般大眾的備忘錄,不斷提醒人們觀看苦痛的角度不能過於單一、簡化;當我們能試著探究痛苦的深層原因時,就能更靠近心理治療關係中的核心。 誠摯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 許德謙|私人職業精神分析師、牧師、靈修導師 劉紹華|人類學家 盧郁佳|作家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按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萊儂・科貝特(Lionel Corbett) 在英國接受醫學訓練,為個人執業的精神科醫師和榮格分析師,亦為美國加州帕西菲卡研究學院(Pacifica Graduate Institute)深度心理學教授。他的主要專業興趣為心靈的宗教功能、榮格心理學和精神分析的結合,以及心理治療進展如何能是一種靈性操練過程。 他著有眾多專業論文和七本書,包括《心靈與神聖》(Psyche and the Sacred)、《心靈的宗教功能》(The Religious Function of the Psyche)、《受苦的靈魂》(The Soul in Anguish)等書;也是四卷論文集包括《心靈的故事》(Psyche’s Stories)、《深度心理學》(Depth Psychology)等的合編者。 審閱者簡介 蔡怡佳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 宗教研究博士,杜根大學(Duquesne University)心理學碩士,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現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開設宗教心理學、生態心理學、宗教修行與轉化、宗教與障礙研究等課程。近年之研究主題包括宗教經驗、自然中的靈性體驗,以及繪本與生態靈性。著有《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並與其他學者創辦《複眼重讀:宗教學與人文心理》網誌。 譯者簡介 楊娟 應用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有知心理】創始人。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商心理學註冊心理師。譯有《牛津通識讀本:抑鬱症》,合譯多部專業著作。(負責翻譯本書前言、第一、二、五、六、七、九、十與第十二章) 曲海濤 心理學碩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參加過中美精神分析、中美亞隆團體等連續培訓專案;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商心理學註冊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目前就職於高校心理中心,合譯多部專業著作。(負責翻譯本書第一、二、三、四、六、八與第十一章及後記、終曲)
目錄 |推 薦 序| 基督徒為什麼要聽無神論者談苦難?/許德謙 |推 薦 語| |譯者序一| 人類的痛苦永無停歇,好在,有人看見/楊娟 |譯者序二| 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曲海濤 |前 言| |第 一 章| 導論 痛苦與心理治療 精神上的痛苦 痛苦與心理治療師的訓練 心理治療的道德層面 心理治療師的世界觀與人性觀 大腦、心靈與痛苦 心理治療中的價值觀和假設 心理治療實務中的痛苦 憂鬱和抗憂鬱藥物的使用:一個用我們的方法處理痛苦的實驗案例 痛苦的轉化作用 |第 二 章| 痛苦的形式 由痛苦的情緒所導致的苦痛 嫉羨帶來的痛苦 被嫉羨 對嫉羨的心理治療 因不隨波逐流的觀點而受苦:蘇格拉底和賽麥爾維斯 疏離的痛苦 孤獨 治療孤獨的方法 憎恨是痛苦的根源 心理治療中的憎恨 自我憎恨 促成憎恨的社會因素 代罪羔羊的痛苦 代罪羔羊的複雜性 貧困導致的痛苦 欲望導致的痛苦 處理由欲望導致的痛苦 悲傷 悲傷的心理治療 慢性悲傷 哀悼是創造性的過程 殘忍 殘忍的心理根源 對動物的殘忍行徑 拷問 |第 三 章| 神聖的痛苦 聖痕 自殘:來自宗教信仰,還是神經症的驅使? 犧牲、痛苦和命運 犧牲所涉及的心理動力因素 痛苦、自我犧牲和殉道 殉道者與受虐狂 代罪羔羊的犧牲 關於自我犧牲和自我愛護 |第 四 章| 痛苦對人格的影響 痛苦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因應痛苦:保護與轉化 痛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對改變的阻抗 關於絕望、希望和信念 痛苦所導致的自殺 自殺的動機 自殺可以是合理的嗎? 治療自殺傾向患者的注意事項 對悲劇故事的享受:為什麼我們喜歡看別人受苦? |第 五 章| 幫助受苦者 利他主義 利他主義和社會生物學 社會心理學與利他主義 是否存在利他主義人格? 列維納斯對心理治療的重要 旁觀者效應 預防痛苦所造成的人格受損 與受苦者的照顧者進行心理治療 慈悲、同情、同理心、可憐和安慰 治療的臨在與心理治療中的超個人自性 助人的心理面向 治療師對痛苦的消極反應:耗竭和慈悲疲憊 治療作用 對痛苦的執著:菲洛克特底神話 |第 六 章| 靈性與宗教的解方 引言 神義論 與基本教義主義者進行心理治療 宗教應對痛苦的方法 猶太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基督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伊斯蘭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佛教應對痛苦的方式 印度教對待痛苦的方式 克里希那穆提 西蒙娜.韋伊 從非二元的視角看待痛苦 無神論和西方世俗文化對待痛苦的方式 痛苦經歷中的聖祕體驗 匿名戒酒互助會的靈性面向 痛苦與深度心理學對於靈性的探究 新時代思想 是神造成了痛苦和邪惡嗎?宗教是否傾向於忽視神的黑暗面? |第 七 章| 應對痛苦的各種心理治療取向 心理治療理論基礎的假設和前提 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痛苦 認知行為「以證據為基礎」中的證據問題 對證據的質疑 |第 八 章| 痛苦與發現意義 意義的重要性 痛苦的消極意義和積極意義 意義的來源 意義與靈性 尋找意義 對尋找意義的忠告 評估的重要性 榮格 維克多.法蘭可 意義與慢性疼痛 恐懼管理理論及其意義 用哲學諮商的方法處理痛苦 哲學諮商的問題 |第 九 章| 痛苦即閾限 閾限 我們文化中的閾限過程 神話中的痛苦 再結合(Reincorporation) 心理治療和儀式過程 |第 十 章| 徹底接受痛苦:臣服的過程 接受的需要 宗教傳統中的臣服 心理治療中的臣服 臣服與屈從 受虐的痛苦 對詞源的探索 |第十一章| 痛苦、宿命和命運 痛苦注定要發生嗎? 心理學對宿命問題的貢獻 榮格對宿命的態度 存在主義的方法 天命 宿命與共時性 自由意志 運氣的心理學 |第十二章| 疾病帶來的痛苦 疾病的體驗 在疾病中尋找意義 與性格結構有關的疾病 關於身心症或心因性疾病的問題 後記 終曲 參考書目
沒有最累,只有更累!
費解的顯然:動作、神
我們內心的衝突:愛恨
再困難的問題都有10
超譯阿德勒
天生善良
佛洛姆.存在的哲學套
大人系聰明心理學:5
清醒夢療法:鍛鍊意識
人工智慧:8堂一點就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