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和姊妹一起守護幸福:姊姊妹妹站起來
.
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The Illness Narratives: Suffering Healing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作者:
凱博文
譯者:
卓惠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個人勵志成長
叢書系列:Master系列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20/3/18
ISBN:9789863571759
書籍編號:kk0507940
頁數:360
定價:
600
元
優惠價:
79
折
47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內容簡介 在關係中看見病痛的本質 在苦痛中明白醫治的真諦 治「病」或醫「人」? 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對話的哈佛醫師凱博文 深刻描寫病痛經驗的醫學人文經典 如果你曾經歷病痛,本書必讓你心有戚戚焉。如作者凱博文教授所說,「別人看不見你的痛」,病痛的效應蔓延在人生各層面,病者不只承受身體不適,更苦於無助與孤獨。但主流醫學卻僅將病痛視為生理失常,鮮少提供對心理、生活甚至靈性的照護,這不但無法消除病痛,更使得病者陷入惡性掙扎,痛苦不已。 高大威猛、戰無不勝的警官,為何因一次背傷,從此蜷曲成一個窩囊廢…… 氣喘求醫無解的律師,竟因接受婚姻諮商,症狀緩解…… 黑人社區的高血壓肥胖婦女,為何讓醫師絕望地說:如不進行社會改革,她的病不會好…… 作者以人類學家的銳利眼光,呈現了病痛所承載的心理、人際、社會、文化等多層意涵,如何與病況交互影響;而醫師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更回頭左右醫師對病況的了解。對於病程發展與人生品質,這都是至關重要的。 本書以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案例,探討慢性病所蘊含的深刻意涵。凱博文強調,對於慢性病的合宜照護,應是理解、處理以患者病痛為中心的社會脈絡。減少失能、而非追求痊癒,更是醫療的目標。這仰賴醫師與照護者付出人文的關照、留心病者生活,絕非僅僅執行生理上的醫囑就能辦到。 凱博文博士在三十年前便呼籲醫界應該關懷病者心理、將生活脈絡納入治療,致力於引領思考嶄新的醫療照護典範。對照當今醫療體制,這更是一記提醒找回醫護本色的警鐘。 本書是凱博文教授的一冊經典著作,經由醫學與人類學之整合,開展了與病痛中的病人對話的熱點,對病人、照顧者和醫療者均具意義,值得推介。──胡海國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啟蒙了我同理受苦之人的視野,成為臨床上恆常的提醒。在長期照顧備受矚目的當前社會,更是醫、病雙方提升生命識能的經典。──陳炳仁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暨主治醫師 本書是醫療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中「敘事轉向」的代表作,展現如何透過故事的敘述與傾聽,深度理解他人的經驗及其中意義。──黃宣穎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感動推薦 吳英璋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吳佳璇 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李維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林克明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美國精神醫學會傑出終生資深會員 林耀盛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胡海國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陳炳仁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暨主治醫師 陳嘉新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彭榮邦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宣穎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 劉紹華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創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1941年生於紐約,美國精神科醫師,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哈佛文理學院人類學系Esther and Sidney Rabb教授,在醫學、人類學、公共衛生等領域備受敬重,也以在中國與臺灣從事精神疾病的研究而在華人世界聞名。 凱博文是二十世紀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展開對話的先行者之一,帶領過無數的醫生、公衛學家、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進入醫療人類學(medical anthropology)的領域,影響許多國家衛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凱博文對華人世界身心健康的研究,貢獻非常卓著。早在1970年代,他就到臺北進行「乩童」的醫療人類學研究;1980年代大陸對國際學術交流剛剛開放,他率先攜家帶眷,在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夏天如火爐、冬天如冰窖的內地省份,一住經年,差點把命賠上。他的兩位子女,從小跟著他移居臺灣、香港、中國,回到美國後,還繼續念中文學校。而今,他的兒子是關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生態學家,女兒任職聯合國,先生是香港人,跟父母一樣踏上了連結東西方世界的旅途。 凱博文數十年來的學術生涯,最偉大的貢獻是對人類「受苦經驗」的深刻體察,他以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藝術、心理治療、倫理學的全觀視野,去理解人生中無所不在的病痛、苦難和限制。 凱博文著作等身,幾乎臺灣所有具文化觀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都曾與他結下不解之緣。 在臺灣出版的著作有《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皆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卓惠 資深譯者。
目錄 【推薦序一】喚醒醫療照護初衷的諄諄告白 / 劉紹華 【推薦序二】人的生存紋理是醫者與病人共同置身的地基 / 李維倫 【序】了解病痛的意涵是醫療照護的精髓 第一章 症狀及不適的意涵 「病痛」、「病症」之辨.病痛的意涵. 症狀即意涵.文化意義即意涵 第二章 病痛的個人、社會意涵 生活世界即意涵.解釋、情緒便是意涵 第三章 痛得不堪一擊的痛 不堪一擊的警官.詮釋 第四章 活著就是痛苦 魯道夫這人.工作環境.魯道夫的家庭. 個人的病痛經驗.詮釋 第五章 慢性疼痛:心之所欲始終不得 痛苦和自由.詮釋 第六章 神經衰弱:美、中兩地關於衰弱與疲累的議題 中國的神經衰弱個案.中國文化中的神經衰弱. 曼哈頓城中區的神經衰弱,一九八六.詮釋 第七章 解釋模式在慢性疾病醫療的衝突 個案:威廉.史提爾.專業的解釋模式:長年病痛建構為病症. 專業訓練對病歷記載的影響.詮釋 第八章 以勝者之志應對慢性疾病 第九章 病與死 好好向人世告別.怕得要死.心照不宣.詮釋 第十章 病痛的恥與辱 羞辱者何.六位身負病痛恥辱的人 第十一章 長期病痛牽扯的人際脈絡 雙重束縛.疼痛醫療中心.病痛對病人家屬帶來的影響 第十二章 製造出來的病: 佯病症 第十三章 慮病症:似病非病的病 不知躲在哪裡的病.很認真在擔心.專心致志詮釋. 死亡請命狀.詮釋 第十四章 醫者:行醫的種種經驗 八種醫療生涯.詮釋 第十五章 慢性疾病醫療照顧的法則 微型民族誌.簡要病史.不同的解釋模式須折衝協調. 重振精神:邁向醫學心理治療 第十六章 以病痛意涵為中心的醫學教育及實踐 醫學教育.衛生保健體系.醫學研究 致謝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走人少的路:連加恩的
永不嫌遲:在任何年齡
打造強韌內在的少林精
寵物和城市:一位出診
年過50,我決定離家
覺察你的內在海洋:來
與人為善的幸福哲學:
無力感世代:暫停一下
存在的勇氣:會害怕也
你的心有一道牆:人生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