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一分鐘掌握對方個性:掌握對方心思的99個關鍵TIPS(新版)
.
流言效應:沒有謠言、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要判讀的是訊息,還是人心?點出正確知識道路的「資訊傳播心理學」
作者:
松田美佐
譯者:
林以庭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學
叢書系列:思
出版社:
一起來出版
出版日期:2022/8/10
ISBN:9786269616046
書籍編號:kk0554160
頁數:320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要判讀的是訊息,還是人心?點出正確知識道路的「資訊傳播心理學」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跑得比真相更快的謠言:要判讀的是訊息,還是人心?點出正確知識道路的「資訊傳播心理學」 內容簡介 看懂訊息背後的人心,你對世界的理解就會比昨天更透徹。 ★ 超過30年研究,日本知名學者寫給現代人的「資訊傳播心理學」 ★ 以語言學、心理學、資訊科學破解全球「爆紅」、「瘋傳」、「恐慌」等事件 ★ 跨界好評:方格正∣王宏恩∣洪貞玲∣陳慧敏∣野島剛 資訊,是人與人連結的籌碼 我們做任何選擇、融入不同團體、做人生計畫、甚至在確立信念時,都仰賴所掌握到的資訊。然而今天有太多飛快推送的「人工」訊息,讓我們一腳踩進決策陷阱、甚至人際關係也蒙上陰影。 謠言在傳開之前,本是立意良善 為何社會上有這麼多騙子,不負責任地操弄真相?本書依時間線分析,「一則訊息引發全國騷動」的經典案例,並點出:謠言、假訊息只不過是一群人的無心之過,所引發的連鎖效應。 為資訊裹上糖衣的共犯結構!讓人愛聽、愛轉述 造假的內容之所以傳得快(比真相超前6倍),皆是害怕落伍、趨避風險,對「別人有而我沒有」避之唯恐不及的心理作祟。 你可能每天都會聽到「欸,我聽朋友說……」。 你是身在井底的全知、 虛實不分的訊息搬運工, 還是一眼看穿資訊價值的先覺? 本書提供一套媒體判讀、數據解讀的後設思考。從資訊失真的過程、不同交流場所對聽者心理的影響、轉述八卦的人際福利,到不同身份(性別/婚姻狀況)對資訊類別的偏好,整合成一面看得見的資訊路網圖。 從接收到轉傳,「影響力」與惡,其實差之毫釐: ● 人類消化資訊的方式,天生就不太客觀 大腦在聽或讀到與觀念不符的訊息時,會依3個步驟調整它: 分辨出重點、或畫面中的主角(去背)→ 將多餘細節省略(重點畫線)→ 使訊息看起來合理、與自己的觀念一致(校正)。 ● 轉述訊息可滿足人際目的 「從他的反應,就能看出他的立場」 「講這個一定能炒熱氣氛!」(不是真的也沒關係) 「告訴他這個健康知識,讓他知道我關心他」 即便只是轉發無關緊要的趣聞,背後都有動機存在。 研究發現,現代人一天會接收到105,000字的資訊, 在如此應接不暇、又手無查證方法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知道: 訊息本身必然是無數個人偏好、主觀意識的結合體,而且隨著傳播不斷「演化」,有自己的「生命史」。 相信,是出於避險本能,而散播,是為了預防萬一。 在資訊判讀時代,需要摸透的不是訊息,而是人心。 謠言有多種別稱,無人能置身事外:小道消息、警訊、八卦、好康、冷知識、假新聞、「踢爆」、疫情新聞、財經內線消息、「你一定不相信」、「我只告訴你」、「誒,我朋友說」……。 以下心理學原理,也會影響我們對訊息的取捨: ✔羊群效應 ✔喜好原理 ✔錯失恐慌症 ✔自利性偏誤 ✔奧坎剃刀 ✔巴南效應 ✔互惠原理 ※ 本書2019年曾以《流言效應》之書名上市 本書特色 1讓資訊為我所用!Z世代到Y世代必讀的數位素養寶典 2用圖表說話,一本書集資訊科學、心理學、傳播學經典之大成 3作者曾訪台研究,是最懂台灣時勢的日本權威學者之一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野島剛(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 客觀推薦 方格正(心理師)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菜市場政治學共同創辦人) 洪貞玲(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陳慧敏(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松田 美佐/社會學家 在溝通、社會心理學、資訊科學等領域有傑出成就。 生於兵庫縣,畢業於東京大學社會心理學專修課程,人文社會研究所社會文化研究暨社會資訊科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東大社會資訊科學研究所助理,現任日本中央大學教授。2021年曾經來台灣,以學者身份訪問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進行獨立研究。 著有《流言的科學》、《手機的2000年代:成熟的移動社會》(合著,東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簡介 林以庭 文藻外語大學日文系畢,現為專職譯者。 大半輩子都和日文及貓咪泡在一起。
目錄 【推薦序】謠言的兩面性/野島剛 【前 言】謠言,歷久彌新的傳媒 第1章 謠言的真實影響力 1. 社會現象的推手 「缺貨」之亂 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謠言化為現實 找出「兇手」的獵巫行動 相信,是出於避險本能 散播,是為了預防萬一 2. 深入我們的生活:謠言有各種變體 從口耳相傳到網路謠言 在傳播過程中成真 造謠與傳播 謠言、八卦、風評、都市傳說 3. 謠言如何造成恐慌? 寧信其有,也要規避損失 流傳的公式與路徑 謠言必須有「依據」 擔心引起恐慌? 正常化偏誤:低估眼前危險 出於「善意」的謠言 火星人入侵地球 我們該具備的資訊判讀心理 第2章 謠言是什麼?古典理論怎麼說 1. 資訊的衰敗與產生 三大經典分析 簡化、強化、同化的流傳趨勢 目擊者偏差 被塗改的記憶 麥克阿瑟是日本人! 口傳資訊的衰敗與建立 謠言的依據:專業性與可靠性 引發適度不安,並提供解方 2. 媒體報導、社會輿論中的謠言 如何區分報導與謠言? 包裝成謠言的輿論 政府該管制謠言嗎? 從放大解讀到危言聳聽 在謠言中看見人性 大家都這樣說 3. 古典理論的不足 關於資訊的兩個問題 大眾社會理論與經驗學派 內容不重要,交流才是目的 不同的傳播媒介 第3章 故事的誕生:都市傳說、學校怪談 1. 流竄數十年的「故事」 變成「不倒翁」的女大生 成為風潮的都市傳說 2. 從都市傳說到學校怪談 席捲日本的「裂嘴女傳說」 《哆啦A夢》大結局 設計好的都市傳說:人面犬 都市傳說的可疑之處 學校裡的鬼故事 當怪談登上大眾媒體 敘述與場合的重要性 3. 同樣的主題,不同的細節 故事的核心不會改變 加上「在地化」的細節 「別讓孩子離開你的視線」 風向使人害怕 先掌握謠言的類型 奧爾良謠言:只澄清真相是不夠的 第4章 閒話家常:維繫「關係」的謠言 1. 謠言造就的人際網路 想知道、想轉述、想交流 共享帶來連結 謠言,是「同理心」的展現 2. 社交工具,或是孤立工具 人人愛聽八卦 八卦行為的好處 評價他人的八卦 閒話家常與社會孤立 不妨聊聊輕鬆有趣的話題 3. 為何謠言如此真實 適合當話題的故事 在網路發酵的謠言 謠言是當下「最合理」的解釋 在新事物的普及過程中萌生 追求秩序的謠言 當都市傳說成為題材 一旦成為新聞,就會越來越難查證 新聞的「事實」 是媒體,還是造謠推手? 「媒體不報反而更可信」的謠言 第5章 謠言的新衣:在網路與手機的時代 1. 謠言與媒介不可分割 媒介的擴散作用 從一張傳單開始 內容跟形式的整體性 媒介本身的訊息 2. 現代網路與謠言 特性一:缺乏形體 特性二:匿名性 媒介與傳播手段的區分 3. 手機帶來的人際關係變化 電話與「心理鄰里」 手機與選擇性人際關係 變多的「好友」 手機裡的「一般聯絡人」 更廣更雜的「要事」 第6章 網路社會的謠言 1. 電郵、簡訊帶來的新溝通方式 電郵與簡訊的特性 非同步性:不用馬上回覆 紀錄性:留存時間與內容 長輩圖等「非日常小驚喜」 經典案例:帶來幸福的信 出於好意,卻引發騷動 謠言擴散的阻力心理 跨媒介的現代謠言 資訊的檢驗:有紀錄還不夠 2. 網路擴散效應 多樣的資訊,謠言的溫床 資訊的存在與擴散 找到自己的「同溫層」 不分真偽的「資訊瀑布」 得到認同,比得到批評容易 開放性,反而帶來抑制效果 看得見的「互惠原則」 不可抹滅的紀錄 歷史文章:謠言的火種 網路匿名性的迷思 素未謀面的較勁 少了「來龍去脈」,所以容易過度解讀 社群網站:自我的舞台 「認同請分享」的溫馨小品文 網路謠傳與表現欲 3. 謠言社會的生存之道 各種媒介的使用狀況 不讀報的現代人 有聲譽「損害」,那聲譽「利益」? 損害帶出的系統性問題 「反抗迷思」不一定能闢謠 現代人的資訊判讀素養:保有想像力 【結語】謠言,是將人們連繫在一起的故事
精神分析引論,佛洛伊
漫畫心理學:心智如何
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夢的智慧:學會夢的語
情結:內心隱形的拉扯
師父,這玩意比功夫還
漫畫 從厭世王到人氣
性格致勝:MBTI×
父親的乖女兒:關於那
愛的藝術(給你勇氣版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