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波希米亞宮廷秘辛
作者:亞瑟‧柯南道爾
出版社:偵查館 出版日期:2002/10/21 分類:文學小說/文學/推理驚悚 書籍編號:KE0000137
波希米亞國王受人威脅,福爾摩斯遭到空前挫敗,這一切,竟是一位女子所為?薩瑟蘭小姐的未婚夫離奇失蹤,新郎真實身分為何?伯斯坎比溪谷離奇命案,誰是真凶?奇異的歪唇男子是誰?紅髮聯盟是什麼組織?五個桔核又牽扯出什麼神秘事件?六個懸疑曲折的故事,邀你與福爾摩斯一同冒險,共闖偵探世界的奇異旅程。 |
![]() |
至尊藥神 (1)
作者:靜夜寄思
出版社:太古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7/4 分類:文學小說/文學/科幻‧軍政 書籍編號:KE0000009
前世他受人下毒而不良於行、遭人奪妻乃至家破人亡,雖有機運成為一代靈藥師,卻一生顛沛流離、仇不得雪!再世為人,上天竟讓他回到少年時代,一切悲劇的起始點。向來被視為秦家廢物的秦天縱,一日練功昏厥又醒來後... |
![]() |
最後的敬禮
作者:亞瑟‧柯南道爾
出版社:偵查館 出版日期:2003/9/23 分類:文學小說/文學/推理驚悚 書籍編號:KE0000138
聖佩德羅之虎是何等人物,為何人人欲除之而後快!硬紙盒內裝了兩隻血淋淋的耳朵,這恐怖包裹到底有何意義?被偷竊的機密文件、可怕的邪惡組織,退隱鄉間的福爾摩斯為國重出江湖,八則奇案,大偵探不凡經歷的精采紀錄! |
![]() |
偷天 (1)
作者:血紅
出版社:太古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11/7 分類:文學小說/小說 書籍編號:KE0000008
勿乞,偷天換日門代掌門吳望弟子,他偕同恩師、摯友來到馬丘比丘探查遺跡,意外發現仙人用來交通的虛空大挪移陣。爭奪掌門之位失利的上官野,隨後竟帶著青城山妙元道君前來尋仇... |
![]() |
星辰秩序 (1)
作者:楚狂徒
出版社:太古河圖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9/9 分類:文學小說/小說 書籍編號:KE0000010
林氏家族忽然破產,李娜閃電般地投入林風的好友──甄建的懷抱。林風,一個家中遭逢大變的紈褲子弟,歷經人情冷暖,女友與好友的背叛,自己也跌入社會底層,為了活命而艱辛地掙扎著。直到拾獲了那個神秘立方體... |
![]() |
原鄉人
作者:鍾理和
文章以第一人稱自敘的手法鋪陳主角的故事。起始先刻畫福佬人的經商手腕和日本人的無上權威,以此作為楔子來切入稍晚才進入主角童年世界的「原鄉人」。第二段則描述主角幼年的「原鄉人」老師讓主角開始了對「原鄉人」的探索。第三、四、五、六段敘述主角的父親、哥哥和日本人對「原鄉」各自有不同的描述,而在不同描述的激盪下,主角最終萌發出對「原鄉」的認同。文章通篇以「原鄉人」範疇的逐次擴大和主角對其漸進的了解貫穿全文,而在文末總結主角對「原鄉人」概念最後的詮釋:「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主角六歲時,他的第一位從原鄉渡海而來的「原鄉人」老師讓主角意識到,相較於福佬人和日本人,這個「原鄉人」和他有著較相似的同質性。而主角的奶奶則是笑著回答主角:「我們原來也是原鄉人;我們是由原鄉搬到這裡來的」。 而主角第二、三位「原鄉人」老師,他們的嗜食狗肉習慣又讓了主角意識到有一些「原鄉人」和他之間卻又有著不一樣。並且以此引出奶奶「我們可不是原鄉人呀!」、「我們都不住在原鄉了。」的回答。 奶奶的回答困惑著主角,但隨著主角生活經驗的累積,主角的「原鄉人」概念開始跟著質變而擴大。寧波、福州、溫州、江西人都進入了主角「原鄉人」的概念,都是「原鄉人」。至此,主角的「原鄉」概念從建立在第一位老師的「祖居地來的人」,擴展到整個大陸中國。「原鄉人」的印象從「和我們都一樣的人」,漫漫延伸到「也有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再進一步變成「不是很體面」,卻「神奇、聰明、有本事的人」。 隨著主角年事漸長,主角父親告知他:他們的原鄉叫「中國」,原鄉人叫做「中國人」。在進入小學後,主角開始接收了不同來源的「原鄉描述」。在日本老師的敘述下,這個原鄉叫作「支那」,是個「衰老破敗」、「卑鄙骯髒」的地方。而同時主角的父親也影響著主角的原鄉概念。主角的父親最初對「原鄉」有著強烈的關注和情感,一種混雜著「嘲笑、尊敬、嘆息」和「不滿、驕傲、傷感」的情感。在主角的父親回鄉祭祖、經商遇匪後,主角的父親對原鄉灰心了。主角的二哥則是對原鄉有著強烈的傾慕,也影響主角最深。僅管生活在日本的統治之下,也前往日本留學,但在日本和「原鄉」爆發戰爭後,主角的二哥選擇了前往原鄉。而主角在目睹日本人對戰爭勝利的欣喜、一位「唐山人」遭到日本人的懲戒後,加上對二哥的思念、對原鄉的傾慕,主角最後也邁向前往原鄉的路途。(引自維基百科) |
![]() |
夾竹桃
作者:鍾理和
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港西中里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的六堆之一)。1928年畢業於鹽埔公學校。有一同父異母兄長為鍾浩東(原名鍾和鳴,鍾理和在其作品中皆以和鳴稱呼其二哥)。 鍾理和曾於1930年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後認識鍾台妹女士[1],1938年因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遂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前往滿洲,並且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6年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病中重訂書稿不輟。1954年,次子鍾立民病死。1956年,以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給的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血濺書稿。生前曾與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
![]() |
雨
作者:鍾理和 (ePub 3)KE0000158
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港西中里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的六堆之一)。1928年畢業於鹽埔公學校。有一同父異母兄長為鍾浩東(原名鍾和鳴,鍾理和在其作品中皆以和鳴稱呼其二哥)。 鍾理和曾於1930年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後認識鍾台妹女士[1],1938年因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遂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前往滿洲,並且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6年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病中重訂書稿不輟。1954年,次子鍾立民病死。1956年,以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給的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血濺書稿。生前曾與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
![]() |
假黎婆
作者:鍾理和
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港西中里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的六堆之一)。1928年畢業於鹽埔公學校。有一同父異母兄長為鍾浩東(原名鍾和鳴,鍾理和在其作品中皆以和鳴稱呼其二哥)。 鍾理和曾於1930年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後認識鍾台妹女士[1],1938年因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遂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前往滿洲,並且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6年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病中重訂書稿不輟。1954年,次子鍾立民病死。1956年,以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給的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血濺書稿。生前曾與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
![]() |
第四日
作者:鍾理和
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阿緱廳港西中里大路關庄新大路關(今屏東縣高樹鄉廣興村,傳統的六堆之一)。1928年畢業於鹽埔公學校。有一同父異母兄長為鍾浩東(原名鍾和鳴,鍾理和在其作品中皆以和鳴稱呼其二哥)。 鍾理和曾於1930年接受私塾漢文教育,1932年隨父遷居高雄州旗山郡美濃庄(今高雄市美濃區),經營笠山農場。後認識鍾台妹女士[1],1938年因與鍾台妹同姓結婚受阻,遂隻身前往當時為滿州國所轄的瀋陽,進入滿洲自動車學校。1940年妻子前往滿洲,並且於瀋陽生下長子鍾鐵民。1941年遷居北平專事寫作。1946年返台應聘內埔初中任教,後因肺疾惡化去職,返美濃定居,病中重訂書稿不輟。1954年,次子鍾立民病死。1956年,以長篇小說〈笠山農場〉獲得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頒給的國父誕辰紀念獎。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雨》時喀血而死,血濺書稿。生前曾與陳火泉、廖清秀、鍾肇政、李榮春、施翠峰、許炳成(筆名:文心)等一群熱心文學創作的台籍作家,發行一份油印性小型文學刊物,名為「文友通訊」。該刊主要的作用在:刊登同仁已發表之作供其他成員評閱、刊登同仁評論其他作家作品的文章、告知徵文訊息及同仁的動態。這份刊物的壽命很短,但是發起這份刊物的台籍作家卻在編輯、傳閱刊物的過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也就是成員相互之間的凝聚感;這樣的凝聚感對照當時政治肅殺、人人自危的情況,顯得突出、可貴。 |